三年多前,陸茗為了尋找恩人,設法混入了前往北漢國為質的琅琊王的隊伍中,在北漢一呆就是一年多。
彼時,因為安洛公主意外喪命,與北漢聯姻的事情再生波折,陸醇與朝廷一番角力之後大獲全勝,最終迫使太後和幼帝點頭,把聯姻人選換成了清荷公主。
不過公主年歲不足,還沒有及笄,于是陸醇和北漢國商議,先把琅琊王作為質子送去北漢,在那裡暫居幾年,等清荷公主及笄了,再送嫁過去。
周朝皇室自多年前的“八王之亂”後便人丁寥落,到先帝的時候,存活的皇子隻剩下居長的琅琊王和當今幼帝。
先帝原本對琅琊王姬翎抱有很高的期許,但終究因為對方“怯弱愚頑”而無奈放棄,轉立幼子姬焱為太子。
琅琊王是不是“怯弱愚頑”陸茗不知道,不過先帝先後娶了兩位莊氏女為後,姬翎還能在母妃亡故,外家衰微的情況下長大成人,沒有步上其他兄弟“幼而夭亡”的後塵,陸茗覺得,姬翎起碼還是有着他獨特的生存智慧的。
幼帝不滿十歲,還沒有大婚,自然沒有後代,琅琊王對莊氏來說,就是對皇位最大的威脅,被踢出去做質子正中太後下懷,于是姬翎的命運就這樣身不由己地被拍闆定案。
被指派随同琅琊王北上的從人,都知道這麼一去還不知有沒有活着回來的一天,因此紛紛找門路試圖逃離,陸茗想混進去非常順利。
因為自己要找的人用的是匈奴語,陸茗首先想到的就是匈奴人建立的北漢國。而觀恩人的言行舉止,還有他身邊的精幹護衛,對方應當是貴族出身無疑。
琅琊王身份特殊,跟在他身邊,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觸到匈奴貴族,找到恩人想必不會太難。
隻可惜陸茗失算了。
來到這個世界一段時間之後,陸茗有一天忽然醒覺,在遙遠的北地,還有一個與匈奴族同源,也以匈奴語為母語的強大族群——華戎族。
在北漢怎麼也找不到的恩人,有很大可能正是在那裡。
隻可惜最初先入為主的念頭和對世界認知上的偏差誤導了他,讓他找錯了方向,結果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
陸茗原本打算立刻北上的,可是世界線就要開啟了,而漠南又太過遙遠,這一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陸茗權衡再三,不得不暫時擱置找人一事,決定先南下找到命運之子蘭弘之。
要動身的時候,陸茗帶上了一個拖油瓶——琅琊王姬翎。
世界主線中對于姬翎的描述十分單薄。好像他就是一個幼帝病亡後,用來暫時占住大位的工具人。等到命運之子做好準備,可以登基稱帝了,他就能随時卷鋪蓋滾人了。
但實際上接觸了便可發現,姬翎的性格怯懦軟弱是沒錯的,可竟是個心思意外通透的妙人兒。
大概是因為陸茗初次現身時替他解了圍的緣故,此人對陸茗居然生出了些類似于“雛鳥戀母”的依賴情結(陸媽媽:……),從此之後對他言聽計從。
陸茗于是就包袱款款地把姬翎也帶上了。
反正姬翎最終還是要回到大周的。隻是依照原本世界主線的發展,姬翎自己逃回南地時的情況不太好。
至于怎麼個“不太好”法,具體表現在“衣衫褴褛”“面容枯槁”“渾身生滿疥瘡”“人鬼不知”等方面,真是比乞丐看起來都可憐。
不過,姬翎的逃離使得匈奴人大怒,為了平息北漢的怒火,太後不得不提前把清荷公主嫁過去。後來琅琊王改封越江王,被陸醇攥進了手心。
這回既然陸茗插了手,自然不會再讓姬翎混得那麼慘,好歹也是自己的匿名小弟麼。
于是回到南地後,陸茗就将在北漢時收攏的大部分人手留給了姬翎,自己身邊隻留下幾個忠仆。包括伺候自己日常起居的仆人,也是幾十年前被匈奴人掠為奴隸的周人後裔。
姬翎回國之後,果然如世界主線所說的那樣,改封後被陸醇控制在了越江郡。于是陸茗派給他的人手大多轉入了暗處。
而陸茗與姬翎分開之後,則徑直趕到原涼國與大周的交界處,與命運之子來了一場命運的“邂逅”。
不過令陸茗意外的是,彼時蘭弘之竟遇到了刺殺,身邊之人死傷大半,蘭弘之自己也已是強弩之末,就要支撐不住了。
情勢危機,陸茗來不及細想,急忙和忠仆出手相救。
在北漢一年多的時間,陸茗亦有一番奇遇,随一位異人修習了劍術。雖然學習時日尚短,但陸茗學得意外的快,如今也有了些氣候。
加上他麾下忠仆有人是遊俠兒出身,十分勇武,最後還是把命運之子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