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伊麗莎白處理完叛亂後,一份來自羅馬教皇的诏書打破了平靜,教皇公然宣布對最大之異端及暴君的伊麗莎白施行絕罰。】
【教皇要求伊麗莎白的臣民不得在對她效忠,并宣稱凡是刺殺伊麗莎白女王的人,他都會更早地進入天堂。這是中世紀信仰的最後一道防線,在最後時刻,教宗妄圖罷黜一個在位的君主。】
絕罰?教皇他怎麼敢下這樣的命令,亨利八世顧不得體面,大聲咒罵教皇,他敢絕罰伊麗莎白說不定那一天也會對他施行絕罰。
整個大廳已經陷入死一般的沉寂,英格蘭的廷臣們面色鐵青,而别國大使的臉色更是難看至極。教皇的絕罰令像一把利刃,直接刺穿了君主神聖性的根基。一位受膏的君王,竟被公然剝奪神授的權威,這無異于向全歐洲的君主宣戰。
“如果連一位在位的女王都能被教皇公然罷黜,甚至鼓勵刺殺……” 一位外國大使低聲喃喃,聲音裡帶着難以掩飾的驚懼。“那我們的國王呢?若有一日,他們觸怒了羅馬教廷,是否也會被如此對待?”
另一位大使攥緊了胸前的十字架,低聲說:“教皇的诏書不僅是對伊麗莎白女王的攻擊,更是對所有世俗王權的挑戰。如果連君主的神聖性都能被一紙诏令否定,那麼平民是否也能以‘誅殺異端’之名,對任何國王舉起屠刀,國王都被殺了,那我們這些貴族還能活下去嗎?”
衆人交換着不安的眼神,他們不敢繼續想下去,教皇此舉,無異于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而盒中釋放的,将是整個歐洲王權秩序的崩塌。
【然而,這道诏書對英格蘭天主教徒的打擊,甚至比對女王本人更為緻命。教皇的絕罰令像一把雙刃劍,在試圖斬斷伊麗莎白王權的同時,也狠狠刺進了英格蘭天主教徒的脊梁。】
【他們世代虔誠,恪守信仰,信仰要求他們忠于女王,服從女王。可如今羅馬的一紙诏書,卻硬生生将他們推入了兩難的絕境,是效忠教皇,淪為叛國之賊?還是服從女王,背負背教之名?】
【這時一份教宗诏書的副本被釘在倫敦宮殿的大門上,随即釘诏書的約翰·費爾頓以叛國罪被逮捕,最終落得被肢解、挖腸的下場,在他死後,教皇将他稱作聖約翰·費爾頓。】
“做的好!”亨利八世大聲嚷嚷,“對這樣的叛徒就應該處以極刑。”
【在這一年,伊麗莎白的登基日被稱為女王的聖日,這在之前的諸多君主中是從來沒有過的。新教徒們将伊麗莎白視作聖母瑪利亞,足見人們對伊麗莎白的愛戴。】
【也是在這一年,英格蘭極有可能面臨天主教大軍的圍攻,英格蘭人現在是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膽戰心驚。各地紛紛行動起來,進行各種各樣的軍事訓練。但是西班牙腓力和法國查理并不準備現在對英格蘭開戰。】
【除此之外,教宗的诏書也促成了英格蘭和土耳其的貿易,異教女王和異教蘇丹都很樂意達成協議。這時的蘇格蘭不斷侵襲英格蘭邊境,而英格蘭軍隊則在1570年對蘇格蘭南部實施了懲戒性軍事行動。】
【在此次這是有史以來進行的一次最光榮的讨伐蘇格蘭的戰争,參加征伐的人數是如此的少,而又非常安全地回來了。】
【此時蘇格蘭的瑪麗依舊不知道被囚禁在何處,英格蘭許多貴族希望恢複她的王位,但以塞西爾為首的樞密院部分成員則堅決持反對态度。除此之外,西班牙和法國也對她施加壓力要求她恢複瑪麗的王位,但伊麗莎白對此并未做出決定。】
【鑒于國際形勢的緊張,伊麗莎白重啟與法國的婚約談判,伊麗莎白抛出的誘餌總能使法國一次次上鈎。最開始的聯姻對象是安茹公爵亨利王子,不過兩人互相看不對眼。】
【安如公爵罵她是老瘸子,因為當時的她和父親一樣腿上得了潰瘍,兩人的婚事自然沒成。後來伊麗莎白選定阿朗松公爵,但是伊麗莎白可是逃避婚事的個中好手,所以這次婚約談判又不了了之了。】
亨利八世臉色難看,法國果然不是什麼好東西,整日盯着英格蘭王冠不放,雖然他自己也整日垂涎着法蘭西王位,至今仍以法蘭西國王自居。
伊麗莎白是“老瘸子”,那他是什麼,他的腿傷可比伊麗莎白嚴重多了。弗朗索瓦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孫子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這一時期,被囚禁多時的諾福克公爵終于獲釋,他在伊麗莎白女王面前,信誓旦旦地承諾絕不會與那位被囚禁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締結婚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