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第一方向,我們要接納不完美的父母。
需要明白,家庭是一個文化傳承的團體,每一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又受時代背景、教育水平、成長環境、社會地位的影響。
一旦我們覺得父母不完美,那他們很有可能不是不愛你這個孩子,而是不會,甚至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我們得明白父母的過往已成事實,改變不了。既然如此,接納不完美的他們是最友愛的方式!
隻有先接納了他們才能接納由此而不完美的自己。
你可能這樣想,接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或許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首先,重新審視自己和父母的關系,了解父母對我們成長的影響。
原生家庭的概念被普及後,父母的家庭地位由倍受尊敬,轉變成了我們心理問題的罪魁禍首。
但我們要承認,其實這個現象的背後是我們想通過扮演無辜受害者的身份,來減輕生活承擔者和決定者的負擔。
我們在和父母的相處中,可以把父母當朋友,不用太交心,遇到不快就選擇性失憶,不去期待,也冷卻對他們期待的反饋。
我們需要放棄一個思想,那就是凡事追求盡善盡美的完美主義思想。
适當的追求完美可以促使我們進步,過分的完美主義會讓我們因為達不到目标而備受打擊,這對修煉成長型思維是有害處的。
放棄完美主義,就是要接受平庸,其實接受平庸并不代表放棄努力,而是放棄對自己的完美幻想,回歸現實,腳踏實地。
現實生活并沒有那麼多跌宕起伏的劇情,有的隻是柴米油鹽醬醋的平凡。或許平凡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相,隻是我們不願承認罷了。
承認自己的平凡,是承認自己跟普通人一樣需要面對生活的一切,也是接受自己要努力才有成就,也是接受自己也會面對身體自然變化的過程。
接受平庸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實心态就會平和,心态平和才會看到問題的根本,了解問題的根本才能調動學習的熱情,有了學習的熱情才能勇于接受挑戰,敢于面對挫折,激發自己更努力,這是一個正能量循環的過程。
到此,我們學習了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的兩個方法,一是放下對父母的期待,接納不完美的他們,也接納自己因他們而成的不完美,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教養者;二是接受平庸的自己,心态平和,腳踏實地才能更好的修煉成長型思維。
有了方法,接下來就是要落地行動了。
自我覺醒第三步:改變,成為幸福的自己
當我們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之後,心理的負擔也會減輕,在看問題的時候會更多的關注内心的需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起步,但是,我們要想踏上幸福的道路,還需要做出實際行動,讓内心的自己完全覺醒。
成為幸福的自己有三步:
第一步,跟原生家庭設置清晰的邊界
雖然,我們學會了接納父母的不完美,在思想上找到了解決辦法。但是生活中我們還是會有交集,還是會有摩擦。
朋友小米就有這樣的困惑。她結婚後就離開了家鄉,來到另一個城市生活。有了孩子之後回家的次數就少了,心裡有虧欠的她年前就回了一趟娘家,誰知道這一去就把小米的小家幸福快樂的家庭氣氛給打破了。
原來,小米出嫁後父母吵架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了,就連這次回家父母都憋不住吵架。小米看着養育自己多年的父親母親吵得不可開交,維護家庭和平的責任感便油然而生,想起到調節家庭關系的角色。
這下好了,父母感覺找到了外援,之後每次吵架,不管白天黑夜的就打電話給小米。一次兩次小米還受得了,時間長了真是吃不消。這半年來,小米一聽到電話已經産生嚴重的驚慌。
小米也憋了一肚子情緒,她開始對丈夫無名的發火,對孩子也沒有之前那麼有耐心,隻要她聽見父母吵架,她這邊也跟着起火。最後她丈夫不得不尋找外界的幫忙。
當朋友告訴小米,要與原生家庭設置一道邊界線時。小米急了,她脫口就說,這是不可能,他們是我的生養父母,把他們的關系調整好是我不可推卸的責任,隻要他們關系變好了,我才能安心過我的小日子。
小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理呢?其實在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完全依附于父母,逐漸長大後我們有了空間邊界。
但在心理上,我們會本能的認為,孩子的事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也是孩子的事。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又習慣以愛的名義介入我們的生活,父母的家庭和自己的小家庭的邊界模糊了。
如果父母過得不好,孩子會覺得自己有義務幫他們。當需要分清界線時,孩子第一時間是接受不了的。
有位網友總結了婚姻生活的22個坑,其中有一個提到:結婚後,有條件盡量不要跟父母住在一起,兩代人一碗湯,距離剛剛好,住在一起會平添許多生活的麻煩,兩個家庭沒了界限,就沒了矛盾的緩沖地帶。
朋友也用“一碗湯的距離”建議小米,在她父母吵架的電話打過來時,她可以放着免提,繼續做自己的事,适當的時候做個回應,不需要深入參與其中。
畢竟父母已經相伴度過了大半輩子了,他們已經有了成熟的相處模式,吵架之後的和好他們有自己的方式,小米的參與不但不會改變什麼反而讓自己的情緒受牽連。
“一碗湯”的距離,不會因為太燙而傷了自己,也不會因為太冷而涼了心意。兩個家庭有了邊界,也就是有了矛盾的緩沖地帶,更有利于維持家人的感情。
第二步,培養成長型思維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們提到了,不敢接受挑戰的人是因為他們要維護“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的标簽,而敢于接受挑戰的人則是期待去探尋自己的有多大的可能性。
兩個不同維度的思考,導緻結果天差地别。讓我們看一則職場故事。
公司同時錄取了兩個小女孩,小女孩A在上班的第一天,媽媽就交待她隻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好了,其他的事不要多管,這樣不容易留下把柄,平平安安就好。
有一天,她們的經理出差外地,而正好這時有個客戶合同快過續簽期了,A就據實告知:經理不在,要等經理回來才可以辦理。但是客戶卻是着急得不行,一直在苦苦相求。
正好B路過,了解了詳情後就安撫客戶,之後她在各個辦公室之間來回奔波了10多分鐘,再回到櫃台把續簽的新合同遞交給了客戶,客戶不停的感激B,感謝她幫了這麼大的忙。
全程A都隻是在觀看,等客戶離開之後,A忍不住對B說,這不是你職責的事,等着經理回來受罰吧!B隻笑笑的說: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而已,如果經理當真要處罰那也是經理的決定。
三個月的試用期到了,B成功的簽了合同,A卻被告知不被錄用,理由是沒有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重要客戶面前沒有體現專業素養。
A心裡是委屈的,她隻是遵照母親的叮囑,做一個不犯錯的好員工。但是她自己沒有意識到職場如戰場,每一次犯錯都是經驗積累的機會,也是能力提煉的最佳時機。
老闆之所以聘請員工,提拔能獨當一面的員工,就是想充分解放自己的時間。如果自己不成長事事等着老闆來處理,這不符合職場規則。
那麼A應該怎麼培養自己成長型思維呢?不要被害怕犯錯束縛,大膽嘗試。
首先,她要更新對錯誤的認識,不要把錯誤看作是對自己的否定,也不要把錯誤後果過于放大,而是把錯誤看作是行動的反饋。
接下來,她要根據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具體情況,大膽的去嘗試。比如,她這次就可以把緊急事務特殊處理作為一個嘗試的目标。
然後,每周要複盤,如果完成了這些目标,依次分析出這些嘗試的來源:哪些跟自己的嘗試的努力有關?哪些是受過往思維的影響?如果某個目标沒有完成,分析如何做更多嘗試,可以完成這個目标。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思考這些嘗試甚至犯錯給了自己什麼樣的反饋,對自己有什麼樣的幫助,并把它寫下來。
成長型思維,是認知改變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需要督促自己的内心要堅定,成長是一邊接受不完美,一邊修善,一邊幸福着。
第三步,用愛擁抱自己,用愛包容别人
這裡的愛并不是男女之間的情愫的愛,而是如《聖經》上有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從“包容、相信、盼望、忍耐”的字眼中,我們可以發現,愛自己就是接納所有的自己。我們喜歡順暢、成功、贊美,這些感覺讓我們覺得在享受陽光;
我們不喜歡挑戰、失敗、批評,因為這讓自己不舒服,就像處在陰影當中。
著名心理指導學家拉撒利斯說:陰影包含了人生的線索以及改變的秘密。這樣的改變能影響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甚至你的DNA遺傳信息。
敢于直面陰影,如此才能體驗積極與消極、光明與陰暗融為一體的那種感覺。隻有承認和接納自己的所有,我們才有擁有選擇的自由。
我們可以嘗試把自己身上的各種認為是陰影的特質列成一張單子,一一發掘它們積極的一面,當自己能把這個特質轉為成熟的自信時,就可以把它從清單中删除,以慶祝自己成功用愛擁抱了自己。
從“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的句子當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愛别人就如是能理解别人的感受,就如理解自己的痛苦一樣,不抱怨、不批評、不指責。
從他們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用理解自己的心境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其實這也是間接的關心自己、愛自己。
我們可以每天練習冥想:找一個空間,平靜自己的内心,腦海裡浮現出你最想聯結的那個人,回憶你們之間美好的過往。
感受着自己的心跳,就像感受他的心跳一樣;感受你對他的關心和愛,就像他對你的關心和愛一樣。然後輕聲默念:願他平安健康!願他幸福快樂!願他内心平靜!願他充滿活力!
每默念一句,想象這些美好的願望像一束光,進入他的身體。冥想結束時,仔細體會這種溫暖,把這些溫暖收藏,并提醒自己: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在任何時候都激發這些慈愛、溫暖的感覺。
到這裡,你就已經學會了《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的全部精華内容。
讓我們來回顧下今天的内容,我們首先了解了不完美的自己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不完美的父母,一個是後天思維模式的選擇。
對于父母的不完美我們要學習接納,因為接納了他們才能接納我們因他們而成的不完美;對于自己後天的思維模式選擇,我們要修煉成長型的思維,不要追求完美主義,接受自己的平庸才會接受現實,踏實的學習進步。
在我們發現、了解、接納自己之後,接下來就是要進行改變。跟父母的原生家庭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不會因為距離太近而燙傷了自己,也不會因為距離太遠而涼了心意;
對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我們可以制定一個嘗試計劃,允許自己犯錯,從分析錯誤當中得到訓練和進步;
最後我們說到了愛,愛是世間最溫暖的存在,我們要用愛的姿态來接納自己好的和不好的所有,把我們認為不好的特質用清單的形式羅列出來,一一轉換;
我們也要用愛的姿态來理解包容他人,因為愛他人也是愛自己,更是加強愛自己的一種方式。
人生不完美,但是不要害怕,讓我們在不完美的人生路上,邊自我覺醒,邊自我成長,邊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