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桃,我嫁進譚家這麼久,還沒把譚府好好逛一遍呢!”
趙明煙陡然轉移話題,趁着今日譚家那三個主子皆不在府裡,便讓阿桃領着她和小燭參觀後院。
“哇!沒想到譚府這後宅别有洞天。”
離開北院,穿過一片宅中竹林,眼前的景象豁然開朗,令小燭大為驚歎。
同樣是四合院,但以竹林為業的譚家,後院處處彰顯着“森寒潔綠”,挖出的水池蜿蜒曲折,水竹輝映。
不同于處處以花燈點綴的趙府後院,譚府的後院色調較為單一,除了綠,便是灰,但卻通過精美的雕刻來隐去呆闆,影壁、花牆、門窗,處處能看到美輪美奂的雕飾。
“有何感覺?”瞥了一眼在前方帶路的阿桃,趙明煙小聲問小燭。
小燭掩唇道:“譚家比我想得有錢。”
趙明煙回了她一個白眼。
小燭又道:“若說我們趙家是小家碧玉,那譚家絕對是大家閨秀。”
“沒了?”趙明煙觑着她。
小燭摳着腦袋想了想,而後杏眼圓瞪,露出了賊笑,“熬死那三個姓譚的,小姐你便可富甲一…哎喲!”
話沒說完,後腦勺就被趙明煙拍打了一下。
“口沒遮攔!”
正顔厲色地斥責一句後,趙明煙昂首挺胸道:“無需熬死他們,憑我自己的本事,亦能富甲一方。”
“嘿嘿!”小燭讪笑着揉了揉後腦勺。
趙明煙一把将她拉攏,飛快瞄了一眼仍自顧自走在前面的阿桃,壓低嗓子對她說道:“你不覺得譚府這後宅構造極易隐藏秘密?”
小燭眨眨眼,重新把正身處的南宅細細打量了一番。
同樣是由天井、主院、仆院、書房院、後花園等組成,除了竹林交錯,乍一看,無甚特别,可聽趙明煙這麼一說,小燭蓦地發覺,此處似乎很隔音,進來後就聽不見外面的動靜。
不僅如此,茂密的竹林也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的屏障,竹林裡也深不可測。
“夜裡穿行于此,定然可怖,還好我們北院沒種這麼多竹子。”小燭拍拍胸口。
趙明煙意味深長地笑了笑,“這才是真正的高門大戶。”
逛完後宅,趙明煙回到了北院,從房裡翻出上回從母親手裡要到的明月齋賬本,拿去書房,仔細翻閱。
嫁人前,都是她在記賬,婚事定下後,此事便交由李玉珠在做。
李玉珠的父親生前是一名私塾先生,所以李玉珠不僅識字,還懂算學,因此賬目沒什麼問題。
趙明煙松了一口氣,合上賬本,翻開了一本畫冊。
這是一本頁面有些發黃的冊子,裡面畫的全是花燈的設計圖,從宋到明,記錄了明月齋的花燈造型變遷,同時也展現了花燈樣式在朝代更疊下的演變過程。
宋時,出現了走馬燈、鳌山燈等新式樣,明月齋順勢而為,曾以鎏金、琺琅制作走馬燈,還在燈面繪制《鳳求凰》等故事場景,以此名動京城,獻燈皇宮。
明時,則在造型上改良頗多,花鳥魚蟲、人形、山水景物…明月齋也在樣式上豐富多變。
可萬變不離其宗,依舊是劈竹、紮架、裱糊、彩繪之技法的合成,制作花燈的核心技法似乎并無突破。
而單靠樣式的更新,明月齋始終略遜一籌,最終消失在京城的元宵燈市……
“到底什麼樣的花燈,才能一鳴驚人呢?”趙明煙眉頭緊鎖。
片刻後,她磨墨提筆,在紙上勾出了一個花燈的輪廓。
“燈如霓裳……”
緊接着,她用五顔六色來暈染燈衣。
“還差點什麼。”
吹了吹紙面,一個圓形的五彩花燈便躍然于眼前,可她并不太滿意。
“形美,但神缺。”
她想到她爹曾說過,做花燈,也要形神兼備。
旋即,她再次提筆,在燈籠裡畫了一個剪影,一個長身鶴立的剪影。
“提燈照人,明月逐人影。”
她展顔一笑,滿意地放下毛筆。
“哈呼…今日零嘴兒吃得少,比平時犯困。”
打了個呵欠,她便趴在書案上沉沉睡去。
她似是做了一個夢,夢見畫裡的人影竟在燈籠裡動了起來,還在輕聲喚着她。
“娘子…娘子……”
“唔……”
趙明煙遲遲地睜開了眼,就見譚林霜的臉近在眼前。
他見她已經蘇醒,便指着旁邊的畫,打趣笑問:“娘子這是打算把我關進花燈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