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晴屬性的A級幹部,她早已厭倦了在實驗室調配藥劑的無聊日常。
金盞花明明是密魯菲奧雷家族十八部隊中,唯一由繼承人擔任隊長的部隊,是家族名正言順的第二部隊——安妮塔大人卻将她們抛之腦後,從未啟用她!
家族派給金盞花部隊的任務不是醫療後勤就是藥品研發,而暗殺組的同僚們卻能在世界各地留下血色的功勳。
每次家族會議上,當黑魔咒其他部隊談論着驚心動魄的任務時,她都隻能攥緊拳頭,感受着指甲陷入掌心的刺痛。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她下定決心的那個晚上,辦公桌上那份被反複翻閱的哥譚醫療系統報告已經被翻出了毛邊。
小醜制造的爆炸案帶走了兩位醫學泰鬥,在世人哀悼時,她卻對着新聞舉起了香槟——那飛濺的玻璃碎片多像命運女神遞來的鑰匙。
密魯菲奧雷家族的黑魔咒部隊沉寂太久了,安妮塔·傑索大人似乎早已忘記還有這支以治愈為名的隊伍。
但瑪德琳記得,記得每次述職時其他部幹部們輕蔑的眼神,記得自己精心準備的報告被随意擱置的屈辱。
“哥譚...”她撫摸着屏幕上蝙蝠标志的新聞報道,嘴角勾起危險的弧度。
這座罪惡之城的混亂正是她需要的舞台,無論是披着披風的義警還是刀槍不入的外星人,都将成為她野心的踏腳石。
她突然扯下胸前的金盞花徽章,金屬扭曲的聲響在寂靜的辦公室裡格外刺耳。“我要讓安妮塔大人親眼看着,”她對着家族的徽章宣告,“看着被您遺忘的金盞花,如何在哥譚的廢墟裡...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
美國聯邦醫療監管局(FMRA)的《第三季度公共衛生危機應對報告》在清晨六點準時發布。
這份長達兩百頁的文件中,最值得人細思的并非疫情數據,而是第43頁附錄裡的一行小字——全美47個州已接入瑪利格爾德醫療集團的“雲端醫療資源調配系統”,
其AI算法在“完全匿名”的公正性包裝下,将86%的癌症臨床試驗名額分配給了投保特定商業保險的患者。
而當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尖銳質問這一數據時,瑪利格爾德的新聞發言人隻是微笑着抿了一口咖啡,杯身上“韋伯斯-卡洛琳基金會”的logo在鏡頭下閃閃發光。
這個以兩位遇難醫學泰鬥命名的慈善機構,由AHA(美國醫療協會)注資成立,如今已成為醫療帝國最完美的道德盾牌。
基金會官網"獨立監管委員會"名單上那些看似毫無關聯的學者名字,此刻正在瑪德琳的加密平闆裡跳動着紅色連線。
瑪德琳·瑪利格爾德讓所有人都沒想到,不管是借勢也好,運氣也罷,她真有能在這渾水之中打一場順風局
所以安妮塔·傑索順理成章地知曉了,《紐約時報》将瑪德琳·瑪利格爾德評價為“年度醫療慈善家”的消息。
大廈的主人站在最頂端的全景落地窗俯瞰紐約的天際線,瑪德琳絞盡腦汁托人美言的費用就放在她腿邊的小幾,嶄新的美元摞到安妮塔胸前,特地前來建言的先生匍匐跪在她腳下。
“不算聰明,但也不是個蠢的”香槟桶外結的水霧濡濕了金錢的油墨,富蘭克林的微笑不過是這裡最廉價的裝飾品,安妮塔無意識地輕點波爾多酒杯的底部,
眼神微阖,嘴角勾起弧度,酒杯輕磕在手工打磨的捷克水晶的幾面上,發出一聲脆響“這麼大的收益,算作有功了——那便給她一陣東風吧”
七十二小時後,瑪德琳·瑪利格爾德乘坐安妮塔·傑索的私人飛機降落在戴維營,白宮醫療顧問團隊正傳閱着這個風頭正盛的醫療帝國帶來的鍍金封皮提案
《國家公共衛生緊急響應優化方案》
由衛生與公衆服務部(HHS)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态”,在皆有白宮辦公廳主任蘇西·懷爾斯背書,名義上由白宮行政團隊主導起草
提案第9條用加粗字體标注:“基于國家安全考慮,特許供應商合約自動續期條款”——這意味着,一旦簽署,瑪利格爾德醫療集團将成為聯邦政府“永久優先合作夥伴”,無需競标即可承接所有國家級醫療項目。
當HHS部長念到“特許供應商自動續期”條款時,國防衛生署長的鋼筆突然在紙上洇出墨團,他想起今晨接到的五角大樓“非正式提醒”。
在提案第37頁附件處,哥譚衛生局長的簽名筆迹與采購合同上的如出一轍——包括那個獨特的"e"字母尾勾,就像毒蠍翹起的尾針。
不過這份筆迹鑒定報告此刻正鎖在FBI副局長抽屜裡,上面壓着司法部長親筆寫的"不予追查"便簽。
而真正的衛生局長,此刻怕是正在西西裡島的某個街頭腐爛。
當夜幕降臨時,瑪德琳站在戴維營的玫瑰園裡,看着白宮辦公廳主任親手将提案塞進總統明日待簽文件夾。
她還在回想自己第一次走進瑪雷大廈的頂層,王座上有着與白蘭大人如出一轍的紫色眼睛的繼承人告訴她
“去做吧,以密魯菲奧雷的名義,我會給你想要的。”
遠處華盛頓紀念碑的陰影正緩緩籠罩衛生部大樓,像極了醫療帝國新擴張的版圖邊界。
……
當最後一波#The Cure for Cancer Is Gone–What Future Awaits Humanity?#(癌症解藥被竊,人類未來何去何從)的推特話題,被某位好萊塢明星的離婚八卦擠出熱搜時
瑪利格爾德的第一批“端粒修複素”已在華盛頓特區的高端診所悄然進行靜脈注射實驗,接受治療的名單上,不乏參議員、遊說集團高管和國防承包商的名字。
而在制藥工廠頂樓的巨型廣告屏上,已故的韋伯斯博士生前演講被剪輯成15秒的宣傳片。
他的遺言——“科學屬于全人類”——被重新配音,成為背景旁白。
畫面上,一位參議員的孫子正吹滅生日蠟燭,字幕緩緩浮現:“感謝瑪利格爾德,讓未來更健康。”
沒人會再記得,韋伯斯博士生前最後一次公開聲明,是強烈反對将醫療資源私有化。
哥譚警局檔案室的熒光燈管嗡嗡作響,在泛黃的卷宗上投下青灰色的冷光。詹姆斯·戈登的拇指死死壓住結案報告的某一頁,紙張在他指腹下微微發燙。
小醜襲擊事件(編号C-7429)——證物清單
那枚刻有韋恩企業蝙蝠标識的納米芯片,編号#WE-8813,正靜靜躺在證物袋裡。檔案備注的墨水還未幹透:
存儲介質物理性損毀,數據不可恢複(參見技術部門鑒定報告#442)。
戈登的視線掃過鑒定人簽名欄——那裡本該是法證科主任的名字,卻換成了一個陌生的潦草筆迹。
他認得這種手法:不是銷毀證據,而是替換。就像用手術刀精準切除病竈,連疤痕都完美縫合。
但他偏偏找不到任何痕迹
窗外,暴雨初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