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我要做太後 > 第9章 第 9 章

第9章 第 9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張氏的父親曾是文彥博的門客,張氏入宮後認文彥博為伯父。當時文彥博身為地方官員,擔任成都知州。張氏為在後宮争寵,示意文彥博進獻燈籠錦,文彥博依言照做。元宵節時,張氏身着這件燈籠錦面見宋仁宗,稱文彥博與自己的父親曾有舊交,對她多有關照。宋仁宗大喜,随後将文彥博調回朝廷,任命為樞密副使(從二品),不久又升任參知政事,官居一品。

至于文彥博如何逼死狄青,不過是誅心之論的再一使用。

當時文彥博已經為同平章事(宰相),文官主導的宰執集團中迎來了狄青這位擔任樞密使(掌管西府)的武臣,這可把他惡心壞了,于是建議宋仁宗将狄青外放。

狄青無罪卻遭外放,心中倍感委屈。宋仁宗也認為他受了委屈,稱狄青是忠臣。

文彥博卻進言:“宋太祖趙匡胤也曾是周世宗的忠臣,卻因深得軍心,最終發生了黃袍加身、陳橋兵變之事。”

宋仁宗聽後,隻得接受了外放狄青的提議。

狄青不知道文彥博這誅心之論,跑去為自己辯白。

文彥博卻隻冷冷抛下一句 “朝廷懷疑你”,便将他打發走了。

狄青外放以後,宋仁宗每個月都派使者去慰問看望他兩次。每次聽說仁宗的使者來,狄青就惶惶不可及,結果不到半年,就生病去世了。

一句 “黃袍加身”,逼死了狄青;一個 “莫須有”,冤殺了嶽飛。

有時候不得不感歎,宋朝的覆滅實有其因 —— 皇帝昏聩糊塗,朝臣迂腐短視。若不是當時金國尚未崛起,哪需等到八十年後的靖康之恥?

她在這邊扼腕歎息,深感前路艱難,兄長卻在另一邊欣喜若狂 —— 畢竟,這位 “失學少年” 終于有學可上了。

仁宗朝規定,國子監入學需滿足兩個條件:年齡十五歲以上,且為七品以上官員子弟。由于北宋 “重文輕武” 之風盛行,武官子弟常受歧視,通過恩蔭獲得入學資格者寥寥無幾。以父親的武官身份論,此前根本無望跻身國子監。

四年前由範仲淹推動創立的太學,初設三百人名額,面向平民子弟擇優錄取。但對這位不求甚解、得過且過的兄長而言,要在選拔中勝過那些既聰慧又勤勉的學子,難如登天。

原本以為兄長隻能進入專科學校,學習精算、律法等實用之學,日後做個小吏 —— 這還不如回地方武學就讀。

慶曆年間,武學已成立并開始招生,然據《宋會要輯稿》記載,以元豐年間(1078-1085)為例,武學在校生僅百人,而太學多達三千八百人;武學畢業生最高僅授七品官職,太學上舍生卻可直接授予六品官階。

因此,她爹這回可是給了個天大的驚喜。

吳夏整張臉興奮得通紅,拱手作揖道:“爹放心,孩兒定當刻苦攻讀,不負厚望!”

吳父欣慰地笑着颔首,旋即正色道:“我衙門裡還有公務,你們兄妹先回家去。”

随即就與兄妹倆告别。

從衙門往家走的路上,吳夏拉着吳悅,那是腳步輕快,走得額頭微汗,才望見自家那座青瓦白牆的院落。叩門将妹妹送進院子,轉身喊上路與,攥着昨夜列好的清單就是出門采買去了。

他仍沉浸在即将入學的狂喜中,恍若百年前 “春風得意馬蹄疾” 的孟郊附體,當下決定,妹妹交待的事,不但要辦得快,更要辦得好!

他甚至已開始暢想:“我準備得這般周全,妹妹定會誇我。”

吳悅還不知道她哥居然是如此自我攻略的人才,正乖乖地回去找阿婆和阿娘問好。

她像隻毛茸茸的小鹦鹉般蜷在母親劉耘娘膝頭,将今日外出的見聞叽叽喳喳說了個遍。不一會就感覺小孩子精力不濟,說着說着便覺眼皮沉重,像被抽去渾身力氣,軟綿綿地歪進母親懷中,不多時便呼吸均勻地睡熟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