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我要做太後 > 第6章 第 6 章

第6章 第 6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夜幕漸漸低垂。

前院之中,待三輛牛車上的物品全數卸下,衆人隻将急用的日常用品和被褥先行妥善收進各房,剩餘物件暫擺在側廳,留待明日再做整理。

劉耘娘喚路伯取來十幾貫錢,遞給三名車夫作為車資,又差路與去尋水夫買水。她剛想喊青棗陪自己出去購置些吃食,忽聞敲門聲起 —— 來者是附近正店的夥計,提着兩大箱食盒上門送飯。

原來大女兒麗娘早料到剛遷入新居尚未開竈,特意訂了三日的午膳與晚膳。

劉耘娘讓夥計将食盒提至飯廳,又命人把路上剩下的炊餅取出,這才轉身往後院去。她先到上房請了婆母,讓王婆攙扶着前往飯廳;再往東廂房尋女兒未果,便徑直來到兒子書房,隻見女兒正伏在案前,在哥哥的指點下練習大字。

“悅娘這般勤學,日後怕要嫁個進士老爺呢。” 耘娘抱起小女兒,随意瞥了眼書案上剛寫就的、墨迹尚未洇幹的幾個大字,她雖不大懂書法,卻覺得橫豎撇捺皆合心意。

這般調侃遠超五歲孩童的理解,吳悅隻得奶聲奶氣地仰頭追問:“什麼是進士?”

得到的卻隻是親娘和親哥的哈哈大笑。

“那我也努力讀書,廣結飽學之士,趁早給悅娘挑個好郎君。” 吳夏望着妹妹筆下初具模樣的顔體字,頗為自得。起筆藏鋒、收筆頓挫皆有章法,到底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

仁宗朝官吏多愛雄渾剛正的顔體,其筋骨端正暗合儒家 “浩然之氣”,縣學夫子亦要求學子臨習顔真卿法帖,謂其于科舉有益。吳夏雖生性粗放急躁,卻獨愛搜羅閑書野史,每逢妙趣章節必工筆抄錄,結集成冊。他對自己的 “珍藏版” 苛求至極,稍有結體松散或線條浮滑之處,便撕毀重寫。這般精益求精,竟讓他硬生生磨出一手端方的顔體字,與脾性形成奇妙反差。

夏小郎對他妹妹悅小娘的教導在這裡又劈叉了。按常理,女子習字當效法衛夫人的秀逸楷書,他卻将她引向了朝堂重臣慣用的、方正雍容而莊重大氣的台閣體。

吳悅倒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她還以為形容女子書寫時的蠅頭小楷,筆緻娟秀,就是把字寫小點,從16号字體改成11号字體。

作為武夫之後,夏小郎這一輩才算開了讀書的路子。他既不受禮教綱常的束縛,也不拘泥于文壇規訓,打心底裡覺得:自己能學的妹妹也能學,自己敢做的妹妹也能做。這般念頭埋下後,竟成了兄妹間心照不宣的默契。妹妹要去秦樓楚館一探究竟,他便替她喬裝改扮;妹妹想騎馬打獵,他便牽馬執鞭随行;哪怕妹妹鬧出殺人埋屍的事,他也隻默默清掃痕迹,半句 “女子該逆來順受、淑質貞亮” 的廢話都不曾勸過。

大可不必,你還不如是個天生将才,能打穿草原的那種,現在看來也沒這個天賦,吳悅隻能默默腹诽。

可惜,就算她哥是衛青,也必須通過裙帶關系抱着宋仁宗的大腿去打戰,縱有千般謀略,也難敵朝中 “無兵可調、無糧可支、無錢可撥”的困局 。何況如今并非東漢末年或五代十國的亂世,哪裡來的人和地盤讓她發展。

劉耘娘将兩個孩子從書房喚出,在丈夫面前大大誇贊兄妹二人兄友妹恭,尤其着重提及兒子立志發奮讀書,稱 “日後要讓妹妹從自己的摯友中任選佳婿” 的志向。這番話讓吳父不禁認真端詳起兩個孩子:尤其是小女兒眉間已隐隐透露出三分靈慧之氣,恰似明珠初露微光,令他心中暗忖起女兒的未來。

被她爹看得有點毛毛的,吳悅忙回以甜甜的微笑,頭一扭便坐到飯桌前,裝作餓得狠了,拽着青棗的袖子撒嬌要糕點吃。

吳家一家五口,加上管家路伯、兒子路與,還有王婆與青棗,一同享用了在東京城的第一頓晚餐。

路伯年輕時是個無父無母的小乞丐,聽聞軍營管飯便摸去了駐地,恰巧被吳老爺子撞見,便将他收留照顧。那時吳老爺子在書房裡收刮珍寶,他便在門外站崗守護,隻聽他吳大哥一人的話。後來征讨契丹,路伯不慎被戰馬驚踏,多虧吳老爺子從馬蹄下将他救起,自己卻斷了一條胳膊。經此一劫,路伯對吳老爺子死心塌地,成了吳家的管家。吳溫老爺子去世後,吳軍常年在西北駐防,家中婦孺全靠路伯帶着兒子在外奔走照應。

王婆是劉耘娘從娘家帶來的老婦,原是吳悅外婆的陪嫁。當年外公停妻再娶納了妾室,又嫌吳家乃武人出身,不願給女兒添妝,便将王婆的身契交還給了劉耘娘。青棗則是王婆弟弟的孫女,因家中女孩衆多難以糊口,自小就被送到吳家撫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