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我要做太後 > 第5章 第 5 章

第5章 第 5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仁宗朝雖未如後世程朱理學般構建嚴密的女性規訓體系,但女性教育仍被限定在 “閨閣之内”:平民女子多以口傳心授習持家之技 ——母親或祖母會借 “孟母教子”“樂羊子妻斷機” 等典故闡釋婦德,伴以《采茶歌》《織婦怨》等民謠傳授農桑知識;女童五六歲便随長輩學紡線織布、裁衣售繡,在實踐中掌握量布算帳、料理家務的生存技能。

高門閨秀的啟蒙則從《千字文》《百家姓》始,繼而臨摹衛夫人《筆陣圖》研習楷書。宋代女訓強調 “字迹端麗以示端莊”,故禁習狂草等放誕書體。詩詞教育側重唐詩中詠物、抒懷之作,如王昌齡《采蓮曲》、李益《江南曲》,但需剔除李白《妾薄命》、杜甫《兵車行》等涉及男女情愛或政治諷喻的篇目。算術學習以九章基礎為綱,着重訓練錢糧出入、田畝換算,為日後 “主中饋、理庖廚” 做準備。

至于 “四般閑事”,實為高門女子的 “社交必修課”。按洪刍《香譜》調配 “篆香”“印香”,于晨昏誦讀時熏燃;依蔡襄《茶錄》研習 “七湯點茶法”,在茶沫擊拂中講究 “色澤鮮白、湯花勻細”;插花必遵 “清、疏、淡、雅” 之則,如以梅枝配雪柳插于膽瓶,或用竹籃盛菊置于香幾;挂畫多選山水小品或聖賢像,與焚香、點茶、插花共構 “閨閣清供”,既為修身養性,亦作宴客時的雅趣談資。

少數士族門閥的女子,尚可接觸有限的典籍與技藝。如聘畫師教授《宣和畫譜》中的白描技法,臨摹花鳥草蟲;或如司馬光家中女眷,可在族内女塾中翻閱《資治通鑒》,但僅限 “後妃列傳” 與 “賢母教子” 等篇章—— 這已是當時女子能觸及的 “最高級曆史讀物”,美其名曰 “借古鑒今以修婦德”。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吳夏以朱筆圈點《尚書》句讀,先正襟危坐地誦讀兩遍,繼而逐字拆解:“‘象以典刑’,是說将五刑之形繪于器物以示警戒;‘流宥五刑’,指用流放寬宥應受五刑之人……”他刻意放緩語速,将佶屈聱牙的上古漢語轉譯為汴京官話,末了總結:“此段講的是舜帝制定刑罰,強調量刑要審慎,對過失犯罪可赦免,對慣犯則嚴懲。”

這種 “注音 — 釋義 — 串講” 的三步法,已是兄妹間默認的教學範式。吳悅曾半真半假地抱怨 “講課像念天書”,吳夏便依照縣學裡教谕講解策論的法子,自創了這套通俗化教法。待妹妹複述完大意,吳夏又把學堂上教谕先生問他們的問題,也拿了出來。

教谕便是主持縣學教務,講授儒家經典(以《五經》《論語》《孟子》)的老師。縣學還設有訓導一職,來協助教谕管理學生紀律,監督日常禮儀。

北宋很重視文教,縣學作為地方最高官方教育機構,對教師選拔也頗為嚴格,需要至少通過解試(州試)獲得舉人身份,但實際多由進士出身者(也就是殿試)擔任,且會經過正式的朝廷任命,經由禮部核準後,由吏部簽發“教谕牒”。傑出教谕可轉任縣丞、主簿等職,朱熹就曾任同安縣主簿兼縣學教谕。優秀者還會被調入國子監為學官,比如二程中的程颢曾任鄠縣主簿兼教谕,後升國子監太子中允。

南陽曆屬大郡,其地自西周時屬荊州,号 “周土”。春秋為楚宛邑,為全國著名的冶鐵中心。戰國後期為秦所占據,秦昭王初設南陽郡。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遷不軌之民于南陽”,使六國富豪和擅長經營的商人及手工業者雲集南陽,促進了南陽經濟的發展,尤其冶鐵業,成為全國冶鐵中心。

東漢時更盛極一時,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被稱為 “帝鄉”,二十八功臣中竟有十一人出自此間。“娶妻當得陰麗華”的光烈皇後陰麗華,為春秋時期名相管仲的後裔。東漢“六後臨朝”中的最賢者,被史學界譽為“皇後之冠”,時人頌曰“興滅國,繼絕世”的和熹皇後鄧綏也出生于此。

因此南陽縣學的配置十分豪華,吳夏口中的教谕先生,石擎,字沐陽,是景祐二年進士出身,為“泰山學派”創始人,徂徕先生石介的族弟。他一向對這位沐陽先生很是追崇,對方會在講解完經典後,結合時政問他們如何看待。也會拿出各縣衙真實案件,命生員據律條拟判,再逐一批駁辨析。此等将經典義理與實務結合的教法,在偏重記誦的縣學中堪稱獨樹一幟。隻要日課排到這位教谕,吳夏必定是心無旁骛、全神貫注。

望着妹妹亮晶晶的眼睛裡泛着求知的光,吳夏沉吟道:“上月前參知政事、資政殿大學士、以太子少傅緻仕的李若谷李公薨逝,如今朝堂正議追贈官階與賜谥之事。有禦史言李公在任時用法嚴苛,哪怕小過亦重罰不貸,全無儒家‘仁恕’之風,反類漢之郅都、唐之來俊臣等酷吏,故主張停追太子太傅之銜,且‘康靖’二字谥号亦需重議。”

參知政事?吳悅心中一驚 —— 這可是與同平章事、樞密使并稱 “宰執” 的要職!

李若谷,字子淵,真宗鹹平三年進士,曆仕真宗、仁宗兩朝,早年任京東路轉運使,後以刑部員外郎知江甯府,因善斷疑獄著稱。寶元元年(1038)拜參知政事,與宰相呂夷簡同議國政,三年後以耳疾乞退,罷為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以太子少傅緻仕,居東京私第凡三載,今春薨于正寝。

在宋太祖趙匡胤時,為分割宰相權力,故在宰相,也就是同平章事下設參知政事,為宰相的副職,可以進入政事堂議政,有時候的實際權力大緻等于宰相。資政殿大學士就是一種榮譽性的職銜,授予辭職的宰相或者其他重臣,為皇帝詢問朝廷的一些重要事務提供咨詢和建議。

吳悅小身子倏地坐直,烏溜溜的眼睛緊盯着兄長的下文。

“他們給的理由是,李少傅在擔任潭州知州時處理水賊過于血腥,全然不顧儒家仁政、愛人之訓。”

曾經有這麼一個水賊在洞庭湖附近搶劫船隻,殺人後又抛屍湖中。被捕獲後,本應判處死刑,但最終隻是臉上刻字發配外地。結果沒多久,這個水賊逃了回來,繼續作惡,且更加嚣張,令周邊百姓膽戰心驚,白日都不敢出門。李若谷派人将其抓獲,召集百姓前來觀刑,列明罪狀後當街将他分【屍】。

“李太傅又沒做錯!”吳悅捏起小拳頭,小臉蛋被氣的紅撲撲地。“那個水賊殺人還抛屍,本來就該受極刑,被從輕發落了還不悔改。居然還敢再度回來作惡,如果這次再放過他!誰知道下一次他又殺的是誰!‘眚災肆赦,怙終賊刑’,不就應該适用在這個人身上嗎?這種終不悔改者,絕對不能再放過!”

她在現代就最煩那些動辄替受害者原諒加害者的 “聖母”。這類人擅長用道德綁架他人,将 “原諒” 美化成至高無上的美德,要求受害者必須具備這種 “高尚品質”,甚至把 “不原諒” 等同于心胸狹隘。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