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通話時間長了,諸葛真便有時間經常跟姜餘一起商讨季漢未來的走向。
想要普及教育,搞生産力□□,來提升季漢的戰争潛力,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乃至資源不是什麼小數,放到21世紀,還有很多小國在基礎教育上頭是一坨呢!就算諸葛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也隻能是搞小範圍試點,真要是大範圍搞起來,她也支撐不起。
相比較而言,想辦法擴大地盤,在不能确定荊州到底能不能守得住的情況下,擴大實際控制範圍,就是個好辦法了。
姜餘一開始想的是拿下漢中之後再拿下涼州和關中,這也是比較正統的辦法,但兩人結合了網絡上查詢到的資料之後發現,這樣估摸着就是重複諸葛亮當年六出祁山的過程。
關中不是從前的關中了,被戰亂禍害了好幾次之後,關中人口凋零,盜匪橫生,偏生還又在異族的家門口,真要是在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經營關中,不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得面臨各方的壓力。别的不說,在地理意識大于民族意識的時候,指望益州人心甘情願掏錢讓關中重新繁榮起來,那不是天方夜譚嘛!明朝那會兒江南地主還覺得遼東跟他們無關,不肯交稅呢!如今,這種鄉梓地理的情節,隻有比千年後更嚴重的。所以,諸葛亮死後,就再也沒人有這個威望組織起大規模的北伐了。
與其為了一點家國情節,不斷将實力耗費在北伐上,不如先往南往東走。
孫權控制了交州又如何,其他地方還很大啊!曆史上的諸葛亮隻是簡單地穩定了南中,卻沒有對這些地方進行深度開發,隻要能夠實控這些地區,甚至再往南一點,按照諸葛真學習地理時候的了解,他們就能找到通往南亞次大陸的通道,那裡是大片的平原,盛産黃金寶石,最重要的是,那裡有着可以養活如今一整個中原人口的土地。唯一叫人煩心的就是那裡的宗教,佛教如今已經傳到了中原,但佛教在那邊就是失敗者。
那邊頑固的宗教勢力讓那裡很适合殖民,卻不怎麼适合吞并,因為大多數人是無法抗拒自己做人上人,其他人都是奴隸的!到時候要是這樣的傳統也想要傳到中原,那可就糟心了!中原可不相信什麼這輩子吃苦,下輩子享福,上輩子做了孽,這輩子理所當然做人下人。中原崇尚的是王侯将相,甯有種乎!将下頭逼急了,是真的有人會跳出來玩族譜消消樂的!
不過諸葛真很樂觀,諸葛亮是民族治理大師,隻要那裡有足夠的利益,諸葛亮大概是不會介意多費一點心力的。但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諸葛亮願意将目光投入到那個地方!
教導阿鬥就是個很好的渠道,别的不說,教導阿鬥地理知識的時候,讓他知道南亞次大陸的富庶與繁華,此時那裡應該是貴霜,如果諸葛真曆史學的沒問題的話,貴霜如今也是滿頭包,正适合趁虛而入。
不過,這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解決的事情,諸葛亮真正去安撫南中都是劉備去世之後的事情了,在這之前,得先将蜀中梳理一番才行。
曆史上的諸葛亮做的事情就是重新分配,而在諸葛真看來,與其在原本的那點利益上頭糾纏不休,不如将蛋糕做大。不跟着自己走的,那就守着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沉淪,跟着自己走的,才能及早吃到最新鮮的蛋糕。
不過,這些話諸葛真暫時沒法跟諸葛亮說,這種權謀之事,她總不能也說是神仙教的,那這位神仙管得也太寬了點。
諸葛真年紀小,終究是人微言輕,所以,她隻能是先搞個試點出來,才能證明自己才是對的。
正好,諸葛亮之前許諾她給她一座田莊,諸葛真便打算由此起步。
作為最初提供了玉米和紅薯種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開始搞玉米紅薯推廣種植的時候,諸葛真隻是開了口,就得到了不少種子,準備開春就種下去。
而阿鬥也跟着諸葛真跑到了田莊上,跟在諸葛真身邊總會遇上一些新鮮事,所以阿鬥樂得跟在諸葛真身邊,而且也不會耽誤什麼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