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其實都知道,諸葛亮其實沒有太多時間來教導阿鬥,光是每天的政務,就占據了諸葛亮絕大多數時間。但劉備自覺自己年紀不小了,也不知道還能撐幾年,到時候阿鬥要上位,身邊就得有個可靠的人。
關張二人早就與劉備休戚與共,反倒是不用拘泥這點形式,另外如簡雍法正等人,無論是才能還是人脈,比起諸葛亮還是差一些,龐統倒是個好選擇,但他這人有的時候容易上頭,而且,他擅長的是軍略,也有識人之道,可軍略這種事情很看天分,識人之道也是一樣,很多時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再有就是,作為軍師,以後龐統肯定是要經常出征的,哪有多少時間教導阿鬥呢!
諸葛亮就不一樣了,他大多數時候肯定是留在成都,尤其是,劉備之前可是問清楚了,阿鬥學的那些東西,很多根本就是諸葛真教的。諸葛真教孩子還真有一套,阿鬥居然真的學了不少東西。劉備當年也跟着盧植學經,但老實說,劉備自己都不覺得自己當初學到了多少東西。這亂世裡頭,甭管是古文學派還是今文學派也就是那樣,還是學點實在的東西更靠譜一些。劉備已經發現,諸葛真帶着阿鬥學的東西,主要是史書,而不是那些經典,又如同當年的韓詩學派一樣,總是以小推大,用故事的形式來啟蒙,比起對着文章搖頭晃腦,還是這種方式比較适合自家傻兒子。
劉備心裡頭一邊感慨,怎麼諸葛真竟是個女孩子,自家軍師是怎麼将女兒教出來的;一邊琢磨着,雖說諸葛真年紀小,卻又才能有主意,還擅長教學,那幹脆能者多勞,讓諸葛真繼續教自家兒子好了,而且以諸葛亮的責任心,為了怕諸葛真将阿鬥教壞,也會時常盯着此事。隻是,讓兒子拜一個比她年紀還小的女孩子為師有些兒戲,所以,還是名義上拜諸葛亮為師。
諸葛亮知道劉備的打算之後,簡直是哭笑不得,這關系到劉備集團未來繼承人的事情,也虧得他放心自家女兒。
阿鬥顯然很開心,他在劉備身邊其實過得并不是很自在,劉備雖說對這個僅有的兒子表現出了難得的溫情,但他實在是太忙了,兒女私情對他來說,隻是一個調劑。
最重要的是,阿鬥意識到,他又有了一個新的母親。
沒錯,劉備再婚了。别說東吳那邊沒說過要将孫夫人送回來的話,就算是送回來,他也不會要了!孫夫人當年的作為讓他到現在都有些心有餘悸,那是一個他無法掌控的女人。糜夫人和甘夫人都是那種依附于他,會以夫為天的女人,但是孫夫人哪怕不是孫權的妹妹,對他來說,也算不上一個好妻子。孫夫人很有主見,最重要的是,這位還有着不遜于男人的武力,劉備躺在她身邊的時候,有的時候都害怕這位興頭上來,會不會拔劍跟他互砍!他在外面已經很累了,不想回家之後還要提防着枕邊人。
這一次,劉備選擇的是益州傳統士族吳懿的妹妹。這位原本是劉瑁的妻子,當初劉焉相信術士說什麼益州有天子氣,便想盡辦法跑到益州來做州牧,然後又聽相面的人說吳氏有大貴之相,立馬就給自家兒子聘了吳氏做兒媳婦,就像是當年袁紹給兒子聘了甄氏女做兒媳一樣。結果,這兩位命運居然也挺一緻,袁紹敗亡,袁熙也成了短命鬼,甄氏成了曹丕的妻子,而曹丕之後還真是當了天子。吳氏這邊,劉瑁也是早亡,要不然益州也輪不到劉璋繼承,但吳氏也因此成了寡婦。
劉備入川,流露出了再娶的意思之後,下頭人就推薦了吳氏。在他們看來,劉瑁死得早,正是證明吳氏命格尊貴,劉瑁就沒那個氣運,壓不住吳氏的命格。而劉備就不一樣了,這位是真英雄,正好于吳氏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因為兩人都是再婚,所以也沒搞什麼隆重的婚禮,但吳氏就這麼入主劉備的内宅,對于阿鬥來說,其實是有些不自在。
阿鬥其實有一種小動物一樣的敏銳,當年的孫夫人,對阿鬥并無什麼惡意。孫夫人自诩自己是女中豪傑,是做不出什麼對總角小兒下手的事情來的,她就算是對劉備不滿,也隻會跟劉備針鋒相對,不會遷怒到阿鬥身上。何況,阿鬥委實不是什麼頑劣的熊孩子,是個挺可愛的小胖墩,孫夫人自然對他頗為和善。
但這位新進門的吳夫人卻是不同,她看着和善,但對阿鬥卻是那種近似于對客人一樣的客氣,這叫阿鬥很不習慣,也很難跟她親近起來。
這讓他連回到父親身邊的欣喜都慢慢淡了下去,甚至開始懷念還在荊州時候的時光了。如今能在軍師家裡繼續讀書,阿鬥自然很是開心。
除此之外,諸葛家層出不窮的美食,對于阿鬥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要知道,小孩子其實是很愛吃各種零食的,可是劉備想不到那些,吳夫人又是那種公式化的客氣,身邊的下人也不敢胡亂給阿鬥吃什麼東西,萬一吃壞了肚子,他們擔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