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她上頭還有十五和十六兩位師姐,但師娘既然沒有安排她們,想必是另有打算,或許是為她們已經選好了曆練的地方,便将還未有安排的自己派出去了。絲尋甚至在想,如果師娘當時多收些學生就好了,這樣就不至于早早地把自己派出去了。山莊太好,她一點也不想離開。
包袱沒什麼好收拾的,無非是幾套衣裝,還有師娘讓她帶着的幾本書,周明伯的兩本書赫然在列。雖然不明白師娘的用意,她還是收下了。雙劍背在身後,票子和地圖都收到貼身衣物裡,剩下的東西裝進包裹裡,長槍取了槍頭,隻用槍身做一個擔子挑着就成。萬一碰到那不長眼的賊人,一棍子下去也能喝退幾人。
“六載培育呵護,學生銘記于心,定時時感念,事事規束,不忘師恩。學生今日拜别師門,望師娘珍重。”
絲尋一身褐色短打,筆直端正地跪拜于堂前,神情肅穆,複又朝堂中兩人三叩首。卉娘和竹眉依然是初見時的一紅一青,一人面容淡雅肅穆,一人卻是眼角帶笑。兩人都年逾四十,但身姿依舊綽約不見歲月痕迹。絲尋曾聽進山砍柴的樵夫閑說她們北浮山上住着兩位仙子,當時她隻是笑世人隻瞧得見師娘的容貌,如今竟覺得像真有這麼一回事似的。
“孩子,起來吧,”竹眉将絲尋扶起,認真囑咐着,“衆姐妹中你武藝也算是上乘,這方面我們自不必擔心。但人世複雜,你要多加留心,不要被事物外表所迷惑,人也是如此。美食美酒可以飽腹,但也可以成為毒藥。如果你不幸獲得了搜羅财富和奪人性命的權力,更要記得守心脫身。”
“謹記師娘教誨。”
臨走,絲尋又朝中堂作揖拜别,眼中依依不舍。
桃花自有多情色,深淺疏落不成蹊。穿過堂廳,一片桃林初綻在不遠處,粉色交疊、深淺成層、别有意趣。瞧着那片芳菲,她駐足片刻,心中卻想:“不知道明天桃花再開時,我能否回來探望一眼師娘和婆婆呢?”
正準備離去,隻聽見背後傳來點點嬉笑聲。她回頭,正是兩位師姐帶着菱心前來送行。
“送送你。”一個绾裙女子恍然而至,撚了一朵桃花簪在了女孩發間。
“師姐,你一定要給我寫信,”菱心緊緊抱着絲尋的腰,淚眼婆娑,“我知道你不會回來了,但是我長大後一定會去找你的,你一定要等我。”
“菱心這丫頭還是親近你,當初師姐們走她可沒哭呢。”十五調侃道。
絲尋回抱了菱心。她知道菱心對自己的依賴就像自己對師娘、對山莊一樣深厚,但是總有一天這份依賴會随着她長大而逐漸消失。或許她一輩子無法走出山莊,或許她也被師娘安排着去投奔某一位師姐,但考慮遙遠的距離不利于她的身體,那個師姐應該不是自己。不過無論她投奔誰,這都是一份很好的歸宿,絲尋并不擔心。
不過,萬一有一天她來找自己的話,自己一定會把她好好留在身邊的。
“我走了。”絲尋松開依依不舍的菱心,朝衆人揮手作别。
再穿過細樹密林和狹窄棧道,絲尋走過山腳和稀稀疏疏的村落。下山于她來說并不是稀奇事,逢年過節、還有每年一次的回鄉假,雖然少,但每年都能出去好幾次,是算不上與世隔絕的。她心裡也沒有緊張興奮之情,隻有一點被迫離家的怅惘。
回了劉家村,何盼玉完全沒想到絲尋這個時候能回家,以為是卉娘額外給她放了假,心頭高興不已,就要去集市上買魚。絲尋一時也沒有解釋,隻是陪何盼玉去了一趟集市。
說是集市,實際上隻是幾個臨近的村子合起來搭的一塊小地,用來交換米面糖油一類的貨物,豬肉是稀罕物,自然不是天天有,賣的多的就是雞和魚了,但晚了也買不到。
見何盼玉身邊跟着一個姑娘,對劉家村熟一點的就知道這是何盼玉的孫女,當年劉老七老八挖墓時碰到的鬼童,還被拐賣過。不過這麼些年一直沒見到她,隻聽人說她過年會回來兩天,都覺得稀奇。
何盼玉不理會衆人的打量,路上聽絲尋說師娘誇過她便為她感到高興。村裡人成婚早,見絲尋已成年便暗自在心裡記下,想着誰家的誰誰還沒娶妻,或許可以弄點介紹費啥的。隻是當他們打了這個主意時,絲尋早就不在劉家村了。
“絲尋不孝,不能左右侍奉婆婆,”絲尋跪拜叩首,又把師娘的安排說了,“絲尋想着,等安定下來再托人接婆婆,可好?”
何盼玉思慮良久,最終搖搖頭:“我還是留在這裡,山上我也不去。”
“萬一玉兒還記得路,我就在這裡等她,”何盼玉拉着絲尋坐下,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你放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