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強智暗戀(快穿) > 第16章 縣令與秀才

第16章 縣令與秀才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首先,陸茗給姚師爺講了一個故事。

話說某朝某代,有一位皇帝親臨某處祭陵。文武百官按品階列隊,行三跪九叩大禮。

結果行禮的時候,一位大臣因為冬日嚴寒,冷風肆虐而犯了咳疾。這位大臣竭力忍住了,沒咳嗽出來,可卻不小心将頭上的朝冠掉在了地上。

雖說大臣立即将帽子重新戴好,但不巧的是,這一幕竟被他的死對頭給瞧見了。

死對頭暗暗心喜,祭陵一結束,就狠狠參了大臣一本。說大臣在祭祀的時候居然把朝冠給掉了,這是慢待祭祀大典,不重禮節,對聖上大不敬啊,因此竭力要求嚴懲此人!

皇帝于是下令兩人的上官徹查此事。

因為大臣的死對頭是個手握權柄的實權人物,上官雖然官職高,但并不敢輕易得罪他。可上官同時又覺得大臣犯的錯情有可原,要是因為這麼一點事就丢了烏紗帽,那可太冤了。

上官思前想後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于是秘密招來許多幕僚商議對策。

有一位幕僚沉思良久後,拟出八字妙文,給上官解了圍。那八字正是:列位在前,禮無後顧。

意思就是說,陛下啊,祭陵那天,微臣行禮的位置在前面,而犯錯的大臣和他的死對頭都在我後面,按照禮節我不能往後看,所以實在不清楚當時是怎麼回事啊。

這話很有意思,因為按照當時的位置來看,死對頭也正好在大臣前面,按理說,行禮的時候,死對頭也應該看不到後面的情況才是。

那他怎麼會信誓旦旦地說,親眼見到了大臣朝冠掉落的一幕?

要是死對頭一定要堅持自己的說法,那他定然就是不守禮節而“後顧”了。這種行為跟不小心把帽子掉了的大臣有什麼不同?也是慢待祭祀,對聖上大不敬啊!

這八字妙文一出,死對頭隻要不傻,肯定不會再死咬着大臣不放。

上官聽聞之後大喜過望,這招妙啊,既能保全大臣,又不會得罪死對頭,簡直是兩全其美的脫身妙招啊!妙,太妙了哈哈哈!

果然,上官按照幕僚的辦法上奏朝廷之後,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而現在,之前任過涿州府同知的葛郎中的一位族兄,恰巧也遇到了一樁棘手事。

葛郎中的族兄如今是河東省巡撫。前段時間,誠王爺奉旨公幹,正好要路過河東省,于是葛巡撫就帶着一衆大小官員前去迎接。

結果第二日,河東省布政使便上表朝廷,彈劾河東省按察使行禮的時候“面帶不忿之色”“敷衍塞責”。

表中說,誠王乃是奉旨代天子巡視,對誠王爺不敬就是對皇帝不敬!按察使如此行徑,便是犯了大不敬之罪,理應重罰!

誠王是當今聖上最喜歡的兒子,皇帝看了奏章之後當然十分不高興,就命令葛巡撫“查實俱表”,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

明眼人都知道,河東省布政使是誠王一系,此次發難實屬借題發揮,甚或無中生有。前些日子按察使曾上表聲援太子,惹惱了誠王爺,這次誠王專程“路過”,恐怕也是抱了給他點顔色看看的心思。

葛巡撫于是十分煩惱。他是堅定的中立派,既不願意做誠王爺手中的刀,又不想得罪誠王一系,無奈之下隻好向周圍親近之人問計。

不必說,這個消息陸茗自然是從葛郎中那裡得來的。

而有趣的是,這件事與陸茗所講的不知哪個朝代的故事竟有異曲同工之處,葛巡撫身為一省主官,正是河東布政使和按察使的上峰,而布政使行禮時的位置,恰好在按察使的前面。

如此一來,解決方案就顯而易見了。

陸茗沒有用自己的名義獻計,反而将這件事告訴了姚師爺,讓他前去獻策。甚至為此還專門寫了一封介紹信給他,能讓姚師爺可以順利見到葛巡撫。

河中和河東兩省之間隻隔了條磐龍河,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兩府府城相距不遠,過了河,再快馬加鞭兩三天就能抵達河東省府,完全不用擔心會趕不及。

此策一出,姚師爺必然會得到重用,說不定還能通過葛巡撫的舉薦破例入仕。陸茗甚至連紹興師爺或可借此重整旗鼓,重現昔日榮光的事情都提前想好了。

這樣大的誘惑放在眼前,即便是此前沒有動過做官心思的姚師爺,都忍不住開始心動了。

可是陸茗呢?他就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前程嗎?

世上的讀書人千千萬,為什麼隻有郁郁不得志的人,百般無奈之下才會屈就師爺這個職位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若是做了師爺,除了社會地位驟然下降之外,更是因為案牍勞形,每日瑣事纏身,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好好讀書,更不用說去參加科舉,晉升官身了。

因此,一旦選擇了師爺這個行當,基本也就意味着仕途自此無望。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