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素錦、玉凝連喚“姐姐”,雲栊才覺自己竟對着東家的私事想了一大篇,莫名臉紅了個透,惹得玉凝掩唇輕笑,說定是屋裡人多悶的,叫開窗透氣,再多拿些冰來。
好在淩香這時到了,剛好未時欠一點。
淩香腳步輕盈,進門時隻攜一隻描花小食盒,衣裳不華,剪裁卻極合身,素色襯得膚色溫潤。
她眉眼間有舊日妩媚未褪,卻被一層克制的從容輕輕覆住,看人說話皆有分寸,不怯不媚,不起波瀾,打量事物是務實沉穩的模樣。
曹大使去世半年,淩香既不張揚哀戚,也未蓄意避嫌,寡居也清清爽爽,言行裡盡是會過日子的利落和分寸。
她含笑将那食盒遞給小丫頭叫擺出來,向雲栊三人微微蹲了萬福:“雲栊姐姐、二位公子,淩香來得遲了,還請勿怪。這是家中手作的燈盞糕,一點微意,請貴客嘗嘗。”
青樓女子之間是不道萬福的,叫“姐姐”更非年序而是尊稱,雲栊連忙起來還禮,承漣和沈陵更是整衣正色一揖。
玉凝忙笑着圓場:“今日幾位有要事要談,我們姐妹便不打擾,四位在此安心坐着,要茶要吃的隻管吩咐便是。”說着帶着一衆女子一陣落英似地走了。
承漣沈陵皆不便說話,自是雲栊開場:“多謝姐姐願意見我們。按理說我們不過是外人,如今舊事重提,難免叫姐姐觸景傷情,故先向姐姐道個歉。”
淩香微笑:“苦不苦、難不難的,日子總歸得過下去。我不知你們來意為何,但景川既是我夫,雖人已不在,若留下的什麼還能幫得上你們,自然也是好事。他泉下有知,也會安心些。”
雲栊見話到此處,可以不必繞彎,正色道:“說句實話,我們覺得曹老爺去世疑點頗多。他身居糧道要職,又偏偏在年底述職前驟然離世……姐姐有沒有覺得,這其中,有些不尋常?”
淩香歎了一聲,垂下眼睫,神情仍是淡淡的:“若說不尋常麼,隻有這個物事了。”說着,自袖間取了一方絲帕,遞給雲栊。
雲栊展開一瞧,是四句詩:“兩滴垂檐彙淺灣,人持炬影照夜燃。一橫截斷青峰頂,谷口深藏半畝天。”字一般,不過是尋常書辦筆體,倒也合理。
沈陵、承漣也湊過來看,淩香便繼續說當天情形:
“那日也無甚異樣,他照常吃了早飯便進衙門理公文。年底本就是他最忙的時候,我也勸不動。夜裡他還在批件子,我等不住他,便先歪在榻上睡了。”
“半夢半醒間聽見他歎了口氣,我也沒多問,隻道是公務煩心。誰知醒來時他人已不在,丫鬟說他回了曹府。”
她語聲平緩,仿佛說的隻是尋常别離,攏了攏袖子,續道:“我枕邊壓着這方帕子,想來是他夜裡留的,也沒交代什麼話。到午後就聽人來報,曹府起了火……再之後的事,你們也都曉得了。”
說到此處,她目光淡淡掃過那詩句,面上無悲無喜:“他生前不寫詩,更不做這些虛文。可那帕子是他留下的,我認得,隻可惜我于詩賦上不通,不明其意。他若真有什麼話要說,也隻能如此了。”
沈陵卻是一門心思要解這詩,顯然是猜謎,卻不知是打一物、一地,還是一句話、一個成語。
他本想着先猜出來不說,哄雲栊高興,雲栊實在解不出來再揭開,可想了半天,竟是毫無頭緒,一時汗如豆大,也顧不上叫雲栊再摸一摸了。
承漣卻是目光閃了閃,笑笑,端起茶來喝,顯然是猜中了卻不願搶先,弄得沈陵越發煩躁,早知道就不求雲栊帶他來了!
雲栊見慣了自覺風雅然胸無二鬥墨的達官貴人,這類雕蟲小技更見怪不怪。她看承漣不說,沈陵不解,利落地笑道:“我猜是一個詞:水火不容。”
沈陵細想了想,一拍大腿:“高啊!”
“兩滴垂檐彙淺灣”,為“水”字象形,如屋檐滴水成兩點 ;“人持炬影照夜燃”,“火”字似人舉火炬。
“一橫截斷青峰頂”,“不”字上部一橫,如截斷山形;“ 谷口深藏半畝天”,“容”拆為“宀”+“谷”,似山谷納天。
答案道破,逆推自是容易,可若從頭想,怕是還要想上半宿也未必得解。好在沈陵向來知道雲栊聰慧遠勝自己,也不生氣,樂呵呵地大贊雲栊——本來嘛,猜中也得裝沒猜中,這隻是不用裝了!
承漣卻更關注那最後一句“ 谷口深藏半畝天”的寓意,用來形容官場黑暗、吞沒半州民脂民膏再合适不過,而“水火不容”這個詞本身更指曹大使左右煎熬、即将被滅口的命運。
再觀那淩香鎮定自若的言語神态,未必真像她自述那樣,“于詩賦上不通”。或許這個看似樸素務實的女子,早已嗅到沈陵藩台之子身份的分量,借他三人之手為亡夫伸冤報仇罷了。否則如此私密的東西,豈能示于生人?
雲栊和他對視一眼,見承漣微不可見地緩緩眨眼,知他和自己一般心思,更笑道:“糧麼,自是最怕水火的。曹爺身掌糧道,自然也盼着風調雨順、水火無虞。可惜隻憑一字謎語,終究難以推斷更多。”
“是啊。”淩香一歎,語氣傷懷地說,“他素來仁善,十日一回,必往東城那座雙神廟上香,祈願年年豐收。我不懂農事,也不曉得收成如何,隻記得這些年米價始終平穩,不過幾錢上下,也許真是他的那份心念起了作用吧。”
十日一上香?也太頻繁了……
承漣眉微一蹙便松開,輕聲笑問:“可否請娘子賜教,廟裡多隻有一尊神,那東城雙神廟,供的可是風伯、雨師?”
“公子有所不知,這雙神廟是鄙鄉一處特色。”淩香答,“說來也巧,供奉的正是水火二神。”
話音未落,連沈陵都聽明白了。三人目光交彙,不動聲色,但心中已了然——真正的錢糧清冊底細,十有八九,就藏在那雙神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