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了定錢,老闆寫了憑條,約好了過來取的時間,便從馬市離開。他剛剛檢查了馬車,用料還算紮實,兩邊雖有側窗,但都可以關嚴,用不着格外再封内裡。隻需從家裡帶一床被褥就行,鋪的厚實,人坐着也能減少颠簸。
馬車裡點不了火盆,寒氣還是免不了的。家裡倒是有一個湯婆子,隻是在車裡用水涼的快,用的時候短,再想要換熱水也不方便。
他正想着呢,前面就有一家炭火鋪,好似在瞌睡時,有人遞上了枕頭。
夥計正倚靠在門邊打盹兒,時下炭火不便宜,尋常百姓家多是燒柴取暖,也就富貴人家舍得點碳爐。但凡有往來的大戶人家,都是派家裡的小厮過來,說明要的炭火數量,他們給送貨上門,偶爾也有幾個零散的客人,也多是進來問問價就走,嫌少有買的。
因此夥計見人進來,也是懶懶散散的,打了個哈欠,才含糊道:“二十五文一斤,您要多少,知會一聲就成。”
夥計見顧清遠穿着普通,也不熱絡,說着要多少給稱,實則腳下一步都沒挪。倒不是他勢利眼。隻是炭火價高,二十五文還是最便宜的,哪怕就隻夜裡用,還是省着用,一天也得用個七八斤,一個月下來就是五兩銀子。
尋常人家誰家舍得這麼用,日子還過不過了!
顧清遠掃過牆上的一排排格子,視線落在一個雕了團花紋圓形手爐上,朝夥計招呼了一聲:“那個拿下來我看看。”
“那個一兩三錢。”夥計報了價格,見人并沒有要走的意思,臉上的神色也沒有起伏,這才小跑過來,“客觀好眼光,這款手爐小巧精緻,您買回去家裡人一定喜歡。”
顧清遠想到江雲用的帕子都是繡了花,想來他是喜歡帶圖案的,這才選中了這款,“就要這個,再拿十斤碳。”
手爐爐膛小,便是一日日的點着,也用不了多少碳,現在才剛入冬,怎麼也還得冷上三個多月。江雲怕寒,手爐買回去,平日在家裡也可以用,便想着多買些碳。
聽了這話,夥計态度更加殷勤,他見眼前這位是舍得花銀子的,笑着勸了一句,“剛剛給您說的是最末等的碳,燃起來煙大,還容易嗆人,我們這還有素碳,燃的時候更久不說,也沒有味道,最适合放在手爐子裡用了。”
“就是一斤要貴上十來文,您要的多,我們還能給您優惠,您看?”夥計小心地打量着顧清遠的神色,生怕這位舍得花銀子的主兒跑了。”
“拿來看看。”顧清遠倒沒想這麼多,想着讓夥計拿來看看,若是真的如他說的這般好,多花些銀子也值。
夥計見有戲,應着連忙跑到後頭,拿了一籠新碳。顧清遠伸手摸了摸,這素碳塊更小些,顔色也更亮,湊近了聞了聞,果然沒有刺鼻的味道,因此就定下這款碳。
成了這筆生意,夥計高興,笑的見牙不見眼,忙道:“這素碳原本是三十八文一斤,您要的多,我一斤給您便宜兩文,算三十六文,六六大順,聽着也吉利。”
做生意的都有這個講究,他雖然不知道這位客人是做什麼營生的,但好話說了總是沒錯的。
“客官,手爐是一兩三錢。碳每斤給您優惠兩文,十斤一共是三百六十文,加在一塊是一兩六錢零六十文。”
顧清遠付了錢,不等他動手,夥計眼疾手快的搬起裝碳的竹筐,堆笑道:“我來我來,别污了您的衣裳。”
“您慢走,缺什麼您再過來!”夥計一直幫着把碳放到車上,臨了還不忘招攬生意。
顧清遠點頭,從炭火鋪裡出來。
此時,街上的行人漸漸多了起來,小販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下午,要去蘇家,家裡雖有現成的兔子,但是施救之恩,隻送這些未免單薄了些。江雲交好的人不多,蘇家人也厚道,更該好好維護。
想着蘇家人口多,又有老人小孩,他特意去了趟點心鋪,買了些松軟的點心,還有小孩子喜歡的糖果。想着蘇城能喝酒,又買了兩壇子酒,鎮上就有釀酒坊,釀的浮溪酒很出名,入口綿密醇厚,餘味回甘無窮,講究些的人家辦喜事,都是備下浮溪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