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三國末世 > 第18章 哭靈

第18章 哭靈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袁尚和袁熙的頭顱跟着蔡文姬颠簸千裡,早就爛臭,氣味難聞無比。可惜按照三國風俗,尚不能立刻入土為安,必須擺在供台上祭奠七天,方可下葬。

邺城老宅高挂的白帳隔絕了鬧市區的熙攘繁華。

靈台上,暗弱的油燈在黑暗中搖曳,映照出兩個雕刻在黑木牌位上的黝暗名諱。名字的主人如同燈上的火苗一般,隻剩下若有似無的零星餘溫。

袁媛跪在蒲團上,披麻戴孝,聽着庭院裡偶爾傳來的風聲,隻覺度日如年。

靈堂的角落裡,福伯撐着拐杖,雙膝跪地,口中喃喃念叨着兩位苦命小主人的過往。

袁媛撇開了視線。

不久之前,他才因為侮辱曹操被曹沖暴打,本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将養,傷口已經結痂,但為了撫恤遺屬與操持葬禮,他強撐着不願休息,直到現在有些部位還在滲血。袁媛勸了幾次沒有效果,隻能尊重他人命運,任由老人家自便。

譬如現在,福伯已經在靈堂跪了兩天一夜,還死撐着不肯離開。

他的眼角源源不斷地流出哀怨的淚水,不厭其煩地擦拭盛放袁尚和袁熙頭顱的黑盒,每一聲呼喚都飽含着無盡的悲傷和血淚。

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由于曹操下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上門送喪儀的名士故舊一個都沒有,但袁家的門庭并不冷落。袁媛之前散出去的家财變成了婦孺遺屬們的感激,他們無足輕重,猶如蝼蟻般掙紮求生,根本不用擔心日理萬機的曹操會将目光投注到他們身上,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地吊唁袁氏兄弟,跟在福伯身後高高低低地哭靈。

在袁媛穿越來的現代社會,焚燒紙錢、燃香燒蠟的祭祀方式早已被擯棄,人們通常用鮮花寄托哀思。許多人甚至放棄了實地祭掃,選擇在網絡墓地虛拟獻花、植樹、上香等方式緬懷故人。

這還是袁媛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哭靈”。

遺屬們有的仰天擡頭,大聲高喊袁家曾經的風光,聲音在空曠的靈堂裡回蕩,顯得格外突兀凄厲。有的把額頭磕得邦邦作響,哭得撕心裂肺,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與袁氏兄弟有過多麼親密的關系。但實際上,礙于懸殊的身份差别,他們可能連袁尚和袁熙的面都沒見過。

在他們的賣力襯托下,努力過但實在擠不出眼淚的袁媛就像個冷血的怪物,雖然是主祭人,卻與周圍傷痛欲絕的氛圍格格不入。

這令袁媛無比煩躁。

郁悶的是,作為這世上碩果僅存的最後一個袁家人,即使再不情願,她也不得不耐下性子跪在靈前,裝模作樣地唱完所有的戲。

更離譜的是曹沖。

身為害死袁氏兄弟的罪魁禍首的兒子,他毫無顧忌地登堂入室,不顧福伯甩給他的白眼,既不跪靈也不哭喪,老神在在地仿佛參觀自家園林。

袁媛既不歡迎他,也不理解他的腦回路:“難不成你是專程跑來踢館的嗎?”

“踢館是什麼?”曹沖蹲在袁媛面前,饒有興緻地捏了捏她的臉頰。

“幹的。”他品味了一番手指間的觸感,做出結論,“連淚痕都沒有,看起來兩位兄長的死并不讓你傷心。”

“大音聲稀,泣咽無聲,很多時候物極必反,太傷心了就哭不出來了。”袁媛揮開他的手,沒心情陪他虛與委蛇,“你到底來幹什麼?”

“來看看曾經不可一世的汝南袁氏落魄的樣子。”曹沖惡劣地說。

無視袁媛的怒目,他另起了話頭:“蔡文姬拒絕了我阿父的保媒,說阿父本就是憐惜蔡邕沒有子嗣才迎她歸漢,為報答阿父的恩情,她願意留守蔡家整理蔡邕遺作,并開館授課,将蔡邕的畢生心血流傳下去。”

袁媛舔了舔因為長時間沒有喝水而幹裂的唇,幹巴巴:“曹司空答應了嗎?”

“有什麼理由不答應?”曹沖看她,“阿父隻是想幫好友遺孤找個依靠。既然蔡文姬不願接受好意,阿父難不成還要強迫她?”

袁媛連冷笑都欠奉。

蹲着的曹沖比跪着的她高許多,讓她本就僵直的脖頸在看向他時,如同被灌鉛了一般極不舒服。

也許是缺乏睡眠的緣故,袁媛甚至覺得有點頭暈。

她就事論事:“曹司空派人與匈奴左賢王商議放蔡文姬歸漢的贖金時,也沒有事先問過當事人願不願接受他的好意。”

“這還需要問?”從曹沖的語氣判斷,他是真的訝異,“南匈奴蠻化未開,茹毛飲血,形同野人。蔡文姬當年是被左賢王強行劫掠的,雖然為他生育了兩個兒子,但連個封号都沒有,匈奴人視她為奴隸。她有什麼理由會想留在匈奴?”

袁媛提醒他:“她與你口中的野人生了兩個兒子。”

“那又怎麼樣?奴隸之子也是奴隸。”曹沖理所當然地說,“她的兒子不僅是她的兒子,還是左賢王的兒子,他們生在匈奴長在匈奴,是地地道道的匈奴人。我阿父能迎蔡文姬歸漢,是因為她生來就是漢人。但讓兩個匈奴人歸漢豈不可笑?左賢王也不可能同意讓他的子嗣流落到外族人手裡。”

“既然歸漢就必然意味着骨肉分離,蔡文姬說不定更願意跟兒子一起留在塞外。”袁媛看了眼曹沖無動于衷的表情,忍不住吐槽,“不過,想來曹司空是無法理解這種深沉的父母愛的。畢竟,哪怕曹司空多次感歎曹昂是他最心愛的兒子,也不耽誤曹昂把戰馬讓給他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獨自脫身,把曹昂留下斷後。”

曹昂是曹操的長子,英勇謙和,深受曹操寵愛。在宛城之戰中,曹操受張繡偷襲戰敗,坐騎被伏擊身亡。曹昂為救曹操,主動讓出戰馬,自己與其他将士一起留下阻敵,最終戰死。

曹昂死後,曹操數次追憶,甚至彌留之際都想到他,但他從來都沒有後悔接受曹昂用生命換給他的活命機會。他唯一的遺憾在于沒能勸回因曹昂之死而與他決裂的曹昂養母。正如《三國志》上記載的曹操病重之時所言:“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将何辭以答!”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