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槿問道,“怎麼賣的?”
老闆想了想,“十蚊一斤,最低了。”
林木槿覺得這個價有些高了,“那有茶葉碎麼?”
這個年代國内物資匮乏,茶葉碎還有個專屬名詞呢,叫做高碎。
老闆反問道,“你真要?可不好喝。”
林木槿笑笑,“紅茶碎怎麼賣的?”
老闆想了想,“得有五、六斤,要是你全包了,給二十蚊就行。”
林木槿直接道,“十五蚊,我就都要了。”
老闆有些不耐煩,估計是嫌棄林木槿講價了,畢竟就這麼點錢,最後也不知道怎麼想的,還是答應了,“行了行了,賣給你吧。”
林木槿拿着一大包茶葉碎出了茶鋪,将它牢牢綁在車後座上,又順道買了兩斤□□糖,購物完成可以回家了。
——————
林木槿廢了點功夫才将玉米粒全部剝下。
她是知道有專門的脫粒工具的,可惜現在還沒有,隻能手動。
還好她腦筋轉的快,用剪刀做了輔助。
就是将整個玉米橫切一分為二,再将剪刀插入玉米芯轉動兩下,鮮玉米的芯很容易分裂,這樣二分之一的玉米再次二分為一,不過這次是豎着分的。
最後就是手搓,可以一行一行的搓下來,速度還可以。
林堂姐在邊上剁肉餡,匡噔匡噔非常有節奏感。
“那個打漿機功能太局限了,要是能打肉餡就好了。”
林木槿搖頭,現在的機器還是太落後了。
“也省的阿姐這麼費勁了。”
煎餃不同于包子,肉餡不能太有顆粒感,也就是說得剁碎點,可不就費功夫。
林堂姐卻覺得還好,“馬上就可以了,回頭再買把菜刀,兩把刀一起肯定更快。”
林木槿又剝了一根蔥,林堂姐也剁好肉餡了,放下菜刀,“我去看看面醒發的如何了?”
林木槿知道堂姐在擔心,因為她在和面的時候用了新方法,半開水半涼水和面,還加了點鹽和油。
“阿姐,肯定冇問題啦!”
她開始弄餡料,先将蔥姜水分次打入肉餡中,再将玉米粒、蔥花倒入,開始加調料,鹽和白胡椒粉,最後加點香油就可以了。
這個餡料講究的是原味,不要加太多樣。
開始攪拌…
“阿妹,面醒發的很不錯,現在包麼?”
林木槿說道,“可以了,阿姐你擀皮吧,我将蝦仁碼個味。”
就是放點料酒、鹽和白胡椒粉。
注意都是少量,因為肉餡裡也加了鹽。
林木槿拿過一個餃子皮,先加入肉餡,飽滿一點,最後再夾個帶尾巴的蝦仁橫放在餡料上,最後将餃子皮頂部一捏合就搞定了。
煎餃要比包餃子容易多了。
“阿姐,家裡沒有平底鍋啊,用砂鍋麼?”
林木槿要撓頭了,怎麼到了最後一步就出問題了。
林堂姐搖頭,“砂鍋不行的,就用鐵鍋。”
林木槿就看到堂姐給砂鍋噴油,然後稍微側着鐵鍋擺放煎餃,再慢慢放入面粉水,蓋上鍋蓋。
林木槿明白了,這樣可以半鍋半鍋的煎,慢是慢了點,誰讓工具不給力呢,卻一點不影響煎餃的美味。
期待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