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錦趕忙上前一步,細細看那告示。
所謂搶包山,就是由官府發起、慈明寺承辦,承舊俗、祈豐年的一項盛會。
看那告示上的繪樣,是用木架支起一座塔樓狀的高台,四方系有繩梯。
信衆用自家面粉蒸了包子,供奉佛前,然後壘于塔上。
參賽勇者争先登高,争搶最高位的大包。
同那賽百戲、劃龍舟一樣,都是官民同樂的盛事。
屆時必定是人聲鼎沸,遠客近鄰彙集城中,自然少不了貪吃的小郎君和小娘子。
何況搶包山可是個體力活,壯士們休息之際,不會拒絕來口新鮮吃食恢複力氣。
搖旗呐喊的親友團們,也不能抵擋陣陣飄香的小吃誘惑。
為便于以後趕早進城,藍錦緊趕慢趕地回了娘娘廟,商定借住事宜,馬不停蹄地歸家張羅備料了。
“雞蛋灌餅嘞~開胃酸辣湯~”
“千金鹵水嘞~豬心肝肺腰~”
行人皆被這怪模怪樣的吆喝吸引住了腳步,餅知道,灌餅是什麼?
湯都喝過,酸辣是怎麼個做法?
說着有豬下水,可這小攤并沒有半點腥膻味,嗯,卻還有一股複雜的肉香。
鑼鼓未動,搶包山還未開始。
閑散的衆人被香味留住,逐漸圍在藍錦的小攤前,盯着上頭飄動的價簽條。
上書藍記豬油酥餅,五文,加一個雞蛋兩文,加各色小食每樣五文。
藍記酸辣湯,一碗五文。
還有藍記鹵味,鹵豬心,鹵豬肝,鹵豬肺,鹵豬腰,十五文一份,豐儉由人。
藍錦并不受人群影響,繼續甜笑着吆喝。
“奪奪”地打散一個雞蛋,撒蔥花調料一氣呵成。
手下又快又準,“咻咻”地團出一個油面團,按平成餅,撒滿白芝麻,往那熱騰騰的鏊爐上一攤。
“哧”地一聲,柔軟的餅皮受熱,顫顫地抖動起來。
兩面被這油滋滋地一煎,白玉似的軟面浮光躍金,直變成一個鼓起來的小山包。
藍錦一手拿着一個窄窄的小木闆,一手按着薄餅飛速旋轉。
看客眼花缭亂之際,蛋液已跟小瀑布似地鑽進了餅芯。噢,原來這麼個灌法!
藍錦不緊不慢地給金燦燦的灌餅刷上鹹醬,一鏟子裝進竹節碗,送到口水直流的小秋手裡。
小秋早已抓着筷子在手,不顧燙口,隻吹了一吹,就往嘴裡去送。
旁邊已有小娘子等不及要問她:“小妹妹,好吃嗎?”
嶽素秋雙頰鼓鼓,不等咽下,就要再來上一大口,根本來不及開腔。
“這還用問,孩童吃相最騙不了人,給我來兩個這雞蛋灌餅!”
一個身着短打的藍頭巾漢子擠上前來。
“好嘞”,藍錦爽利地應了聲,揪下兩個面團手裡團着,眼神向面前的瓶瓶罐罐示意。
“您要一個蛋還是兩個蛋?加不加雞柳,香腸,肉松,煎臘肉?喜歡甜醬,鹹醬,還是辣醬?”
前排的小娘子不舍得挪地方:“我來一個兩個蛋的灌餅,這些都加,要甜辣的。”
對上身邊揶揄的眼神,理直氣壯:“看什麼,我給我阿爹帶的。”
藍頭巾漢子要了辣醬加雞蛋,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吃上了。
蛋餅外酥裡軟,咬上一口,暄軟卻還焦香。
餅不厚,竟還有分層,每層都薄透彈牙,虧她做得出來!
對着陽光一看,層層綴着胡椒透着亮,極是誘人。
更别提均勻鋪開的雞蛋同樣吃滿了椒鹽味,火候正好,鹹鮮勾人,吃了一口,倒還想三口!
“再要四個雞蛋灌餅,每個加一樣小食,要甜鹹的,我得帶回去給媳婦閨女嘗嘗!”
藍頭巾漢子忙不疊地咽下最後一口,大氣地排出四十八文錢,生怕别人搶光了似的。
不消吆喝,回頭客就是最好的宣傳。
藍錦偷空把目光越過熱情點單的人群一瞧,那個把料加出個大滿貫的小娘子,她阿爹可能吃不着這餅啦!
卻還有機靈人繞着攤車上的兩口大鍋聞個不停。
“小娘子,這想是那酸辣湯和鹵味了吧,快揭開蓋子給我們瞧瞧呀。”
藍錦手頭這鍋還沒做上,隻指揮小秋去各盛一碗吃着。
蓋子一掀開,酸酸辣辣的香氣撲面而來。
當即就有不少買了雞蛋灌餅的人要一碗配着吃。
藍錦笑盈盈地應了:“小郎君識貨,我這酸辣湯可是吊了骨頭湯的,配着吃連餅都更香呢。”
果然如此,圓圓的竹節碗深且大,這一碗裡稠的不比稀的少。
溜着碗邊一吸,滑溜溜的嫩豆腐、豬肝絲、山菇絲和木耳絲直往嘴裡鑽,還有幾簇蛋花。
調味果真酸且辣,開胃下飯,濃濃的醋味和黑胡椒味逼得葷素細絲迸發出别樣的鮮味。
因它辣得适宜,喝進胃裡隻覺得熨帖,并不燒心嗆肺的。
有隻買了豬油酥餅的小娘子,拿餅直接蘸着湯吃,也很是得宜呢,真個是豐儉由人。
這邊卻有剛從豐樂坊出來,打了幾兩落霞春,循香來買藍記鹵味下酒的客人,催着她快些侍弄鹵豬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