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用糖漬上了,現下已經沁出了些香甜的汁子。
藍錦想起自己還帶了蘑菇粉,便一起拿着去後院尋妙清師太。
蘑菇是藍錦去後山采的,在火上焙得幹幹的,用杵臼磨成粉,就是純天然的味精了。
妙清師太和好了面,也是盆光、面光,蓋上醒發着,正調着餃子餡。
綠生生的小青菜是洗淨切碎,擠幹淨了水的,已往裡撒了點鹽拌勻,在盆裡放着浸味。
肉乎乎的香菇被洗淨去了蒂,細細切碎了的。
胡蘿蔔、粉條、香幹也是這般,被切成差不多大小的碎丁。
藍錦打眼一看,便知妙清師太不僅愛吃,做起食物來也是相當有章法的。
于是從懷中掏出一個小瓷瓶,開口道:
“師太,我這裡正好有帶了新做的山菇粉,素餡提鮮是再好不過的了,師太不妨一試。”
妙清眼睛一亮,放下手中裝着青菜的盆,珍重地上前接過,口中謝道:
“藍小娘子于飲食一道真是大家,造詣頗深的。”
說罷就要将各色碎丁拌在一起,試試這山菇粉。
藍錦擡手阻止了她,說道:“若是起個熱油鍋,把香菇碎、胡蘿蔔碎翻炒一下,更為得宜。”
“這兩種蔬菜就是要過油炒一下,才能激發出别樣的香味,吃起來不輸許多肉食。”
妙清一拍手,依言照做,藍錦已是接過了手。颠鍋控火,不在話下。
不過幾瞬,便把竈台交還給了妙清。
妙清一邊“妙啊妙啊”感歎不停,一邊将碎丁都倒進盆裡。
逐次撒鹽、糖、姜末和菇粉調味,最後又點綴幾滴芝麻油。
“好香啊。”藍錦一回頭,門框邊整整齊齊冒出一排小圓腦袋,“現在可以吃嗎?”
“都進來,都進來,一起包,包了就能吃。”妙清頭也不擡。
一邊回答,一邊利落地取出面團,撮條切塊,在面粉上一滾,擀成圓圓的餃子皮。
衆人一番忙碌,人多手快,滿桌的餃子個大餡滿。
等鍋裡燒開了水,把小白船一樣的餃子挨個滑進鍋裡。
一群圓腦袋複又圍住竈台,直等到餃子個個浮起,胖肚裡的餡料顔色隐隐透出。
一個個眼巴巴地盯住:“師太,你今天又做了好多功德,好多道!”
“藍施主才是功德娘娘,你們有這好口福,都是拜她所賜。”
妙清擠開一群嗡嗡的小馬蜂,把餃子盛出來端走。
馬蜂群一溜煙地圍着跟去了飯堂。
剛出鍋的餃子甫一咬開,頗有層次的香味就直沖鼻尖。
香菇沁了油,香幹也極有存在感,肉頭頭地咬着,艮啾啾的叫人嚼了又嚼。
胡蘿蔔爽脆,不見生味,隻有香味。
粉條彈牙,裹足了味。
青菜的清香一摻,菇粉鮮,菜蔬鮮,鮮得眉毛都要掉了!
“好吃好吃!又香又鮮又好吃。”小秋和旭雲話都顧不上說清楚,埋頭隻是吃。
藍錦一點小妹的小額頭,再一看滿座的大小師父們,也是個個吃得見人不見碗。
“美味,唔,真美味,鲈肥菰脆調羹美,荞熟油新作餅香,不及此物鮮呐……”
吃得最投入的還屬妙清師太本人,搖頭細品,眉毛快跳上天了。
妙華:“……”
如此一番厮鬧,妙清對着藍錦的糖漬荷花,尋出自己做的好醬油做謝禮,誠邀她得空還來吃自己研究的飯食。
終是依依惜别,遠眺揮手地目送藍錦一行人歸了家。
藍錦心中歡喜,深覺像是以文會友似的,憑手藝得了一個知音呢。
林林總總忙了半天,日頭西斜,藍錦坐在家門口,搖着扇子,看着天邊幾筆閑雲。
現在有了本錢,她忖度着,是不是再把名聲打打響,擴大一些經營?
遠遠地來了一個高個大漢,單手扛着半扇排骨,拎着滿手的東西往自家走來。
“藍小娘子,你不識得我,我是姜大武的鄰家,叫姜克松,幹的是殺豬行當。”
來人把排骨換成雙手捧着,放下一大罐豬油,手裡還拎着幾個豬蹄,一些豬下水。
來瞌睡有人遞枕頭,這可是個大單。
“原來是姜大叔,您這是也來找我做菜?快請進來。”藍錦一看就懂,起身相迎,面上有了喜色。
“正是如此,藍小娘子,你是不知道!”
姜克松不急着說做菜的事,卻誇起了那天的柴火雞。
“卻不知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那雞肉脫了骨,吃起來一口接一口的鮮!”
“湯又滑,哎哎,香菇也好吃,不跟我說啊,我還以為是肉呢!”
“滿桌人搶着,我可恨不得把骨頭也吃了,那香的,我還差點還咬了舌頭!”
姜克松放下東西,說得起勁。
藍錦臉上漾開笑意:“可見姜大叔有口福,又有眼光,才讓我的菜對了您的胃口。”
“可不止對我的胃口,要是去外頭打聽打聽,好多人都知道了,有個藍小娘子,做得一手好飯食!”
姜克松滿面紅光,隻道:“所以我今天來,正是請藍小娘子讓我們打打牙祭。”
“就這些,你看着做,要多少辛苦錢,你開價!”
藍錦看着排骨,心裡有了主意。
洗洗剁剁,烹油澆汁,幾個竈頭一齊動作,沒過多久就整治好了一桌硬菜。
姜克松已經跟小秋玩上了,幾下幫她削出一個彈弓。
聞着香味,兩人都圍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