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甄嬛傳重生之陵容 > 第23章 圍爐聚飲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第23章 圍爐聚飲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我起身又向蕭姨娘行一大禮,隻躬身向她說:“今日之事,還請姨娘萬萬要放在心上。到底也是性命之憂的事情,再者也關乎着父親的仕途。”

她隻聽我如此說,隻擡頭看向我:“這話怎麼說呢?”

“姨娘有所不知,父親的官職是捐的,不是正經科舉出身,朝堂之中,既無有聲名的座師,也無同科的好友。憑借着,也不過是數年的勤勤懇懇當差,就算父親再怎樣殚精竭慮,最後也不過是個州府官職罷了,想要再好怕是不能了。”

她聽完,點點頭,又歎口氣:“這話雖然不好聽,卻也再真實不過了。”

“前幾次,我去信給父親,父親也隻說大約明年初,便能調回來了。那時,父親便是松陽縣的父母官,雖然品級低,但也是入了正途。要是恰逢災情,到底是父親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沉一沉,看蕭姨娘在深思。

又接着說:“離松陽縣最近的糧倉,便是滄州,最快的腳程也要四五日,若是滄州自顧不暇呢?可要耽誤更長的時間了,到時又該多少人慘死。若我們有所準備,雖不能頓頓飽餐,也不至于到餓死人的地步。隻有一句俗話說的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呢。”

蕭姨娘點點頭:“很是呢,我們也是貧苦出身,斷斷沒有置老百姓于這種地步,而不顧的。何況,還是日日相處的風父老鄉親。這件事倘若辦不好,不僅老爺,我們也難見列祖列宗呢。”

我點頭“退一萬步說,當真平安,我們都念阿彌陀佛,我們也不過是粗茶淡飯一年半載而已。說不定,當今朝堂體察父親家境,還會說一句清廉。”

我看蕭姨娘獨自思量,又吃了一盞茶,笑說:“姨娘的楓露茶當真是非同凡響,越品才知其中的滋味,”

蕭姨娘聞言莞爾一笑:“姑娘愛吃,以後多來吃茶便是了,别的好東西沒有,這茶隻是管夠呢。”

我點頭應了,随後隻說時候不早了,母親也該午睡醒了,起身行禮告辭。

------------------------------

十月初一日,宰相及以下文武大臣,皇帝都會賜下錦袍錦襖。

初三日至初五日,士人和庶民都要去郊外,用酒食祭掃家族墳墓,祖宗祠堂。禮儀形食俱于寒食節那一天一樣。民間也開始圍爐飲宴,隻稱作“暖爐會”。

這日,一大早,章櫻兒過府探望我。我又叫了安陵瑤和安陵玥來,一塊兒說說笑笑。

九月底,西席的課也教授完了,隻是讓大家在家,學學内府的雜務賬本等事。衆人也是有了一陣子沒相見,一時見了都十分親熱。

大家說說笑笑,不覺時間已到了晚飯時分,我隻叫了廚房上了鍋子。我的腦海裡突然跑出一句話“圍爐聚飲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深秋臨近,寒冬還會遠嗎?邀三五知己圍鼎而坐。看釜中湯滾如雪,聽木炭劈裡啪啦的燃着,肉片鮮蔬,海味山珍無所不刷其極。猜拳,行令,推牌九,傳花無所不樂其極,真是人生第一快樂之事啊!

這幾日,我也派莊嫂打聽,糧莊之事,莊嫂回來隻說,今秋各個莊子大豐收,糧價也算平穩,就連我們自家的莊子上産的糧食也比去年要好,又說奇怪的是蕭姨娘,很是購買一些糧食,存在郊外莊子上,派人看管着。

我點頭,笑着應了,隻是莊嫂一臉莫名其妙,我也不與她細說。

--------------------

深秋霜寒天,父親旬休回家,衆人擺宴迎接父親,弟弟也從莊子上回來。

衆人見過,隻一一安坐。

一年半載未見,父親瘦了也黑了,以前總是陰着一張臉,此刻外派經曆一番,反而更加祥和了。

隻是看到弟弟時,難免要硬聲硬氣的考校弟弟。無非是一些《詩經》《禮記》上的一些淺面上的問了,弟弟一一應答。

“老爺,等一會子用完了飯,你們父子去書房,有多少學問不能考校,不急于這一時的。可憐我們又不懂,什麼詩啊,詞的,隻眼巴巴在這幹咽口水。隻老爺不疼我們,也該疼疼這些小的。”蕭姨娘說完衆人隻是笑。

父親好像許久未還家,一時間不大适應這一室溫情。

“飯菜都涼了,人家都說吃不好飯,腦袋反應也會慢的,在飯桌上鵬哥兒也唬得吃不好飯,他可是正要長個子的時候呢。先用飯吧,老爺嘗嘗這道酒釀清蒸鴨。”

衆人也笑着應到說是。

用過晚飯,父親與弟弟自去書房,自是不提。

夜間歇在蕭姨娘處,怕是晚間蕭姨娘給父親說了關于我所說的事兒。第二日,他隻讓德叔來喚我,說要我在書房等他,等他見完了客,再來和我說話。

父親的書房,隻是兩間小小的廳堂,也有一個小而巧的院子。院子裡種些矮松□□,隻用石子鋪了條小徑,其他地面皆是泥土,生着些青苔綠痕,又有幾叢抽了穗的葦草長得随意灑脫。牆邊影壁上攀着些牛耳藤,有變色的漸紅色的葉,有些銀黃色的,也有些翠色的。陽光灑在葉子上,斑斑駁駁可愛異常。

書房的正門小些,窗是極大的,糊着松花色的紗。約莫是為了避免影窗過翠,窗子前種植一株蘇郎木蘭,春天花開時配着松花色的影紗也很是相得益彰。如今隻是一地的黃葉,無人收拾也是雅趣恒生。

門兩旁有兩幅對聯“靜與魚讀月,笑對鳥談天。”正匾是草書描着的自在齋。進屋裡,隻見這屋子裡并沒有隔斷,正地中放着一張棗木的大理石大案,案上放着些硯台,信箋,雜書,書海裡插着些紫毫,鼠毫的毛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