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終他什麼也沒做,任由自己的侍從對着張太傅行了一禮後,乖乖出去領罰。
北夷現在還要靠着大雍的兵馬,不敬大雍皇室的後果,他和他身後的整個北夷都承擔不起。
阿史那的侍從怕再起什麼波瀾,垂着頭匆匆走出上書房,李琮的伴讀卻在此時看準時機,将腳伸出,害得他在衆人面前摔了個狗吃屎。
上書房内立時哄堂大笑,李琮的伴讀更是高聲道:“你可要小心些啊,是大雍的路太平坦,讓你這番子走不習慣了嗎?”
“也是,茹毛飲血的日子過慣了,你這等番子怎會知道我堂堂大雍王朝的錦繡富貴?”
侍從不敢開口,呐呐點頭,迅速起身跑出了上書房,阿史那緊盯着他的背影,指尖插入手心裡掐出了一排血痕。
他不是聽不出李琮的伴讀是在指桑罵槐,但如今的他卻根本不敢出言反駁。
上書房衆人看完了這場大戲,露出了各種神态,有跟李琮一樣幸災樂禍,得意洋洋的;也有跟李玦一樣面帶不忍的;但最多的是跟李瑾一樣,面無表情,冷眼旁觀的。
在上書房的人都明白,李琮伴讀今天所做的一切實則都是李琮的授意。
李琮在皇子中勢大,沒人敢輕易惹他,李琮的伴讀也很聰明,他隻針對阿史那的侍從,并不會傷及阿史那本人,所以整個上書房竟是無人替阿史那出頭,就連張太傅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無事發生。
李珍環望整個上書房,她發現現在能和李琮杠上,幫助阿史那的人大概隻剩自己了,但整個過程中她卻是一言不發。
她隻指向了那個一直帶頭欺負阿史那的伴讀,問郭子令:“那人是誰?”
“是雲氏的子弟,”郭子令回答,“似乎是一個旁支,他因才華出衆,被雲氏推選為三皇子伴讀,現在借住在武威候府。”
“雲氏子弟……”李珍玩味地笑了,“跟我三皇弟沾親帶故的,怪不得如此嚣張。”
郭子令是何等聰明的人,看李珍的表情,她便猜到了什麼:“公主這是打算做些什麼嗎?”
李珍并不答話,隻是笑意愈發幽深。
這半日的課很快就上完了。
皇子們下午還有課,便留在上書房吃午膳,李珍和李璎則要啟程回宮。
等李珍收拾好東西準備回蓬萊宮時,她見宮人們恰好給每個皇子端來了膳食。李珍一看,皇子們吃得很是樸素,隻不過是一品炙羊肉,一品拌春筍和幾張蒸餅。
隻有張太傅那裡多了一道玉露團。
李珍歎道:“皇兄皇弟們每日辛勤讀書,上書房就隻備這幾道菜嗎?未免有些寒酸了。”
李瑾道:“父皇常說‘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①’,我們在此求學是為了精進自身的,自然不能老是念着口腹之欲。”
李瑾這話說得很隐晦,但李珍聽懂了,這是皇帝要搞苦難教育了。
她道:“但看皇兄如此辛勞,我心中實在不安……不如這樣好了,我日後來上書房就帶些點心來如何?”
李瑾推脫:“這怕是不太好吧,就不勞煩二皇妹了。”
“這是我的一番心意,就算父皇知道了也不能說什麼。”
李瑾還要拒絕,李珍佯怒:“大皇兄一再推辭,可是嫌棄我蓬萊宮中的糕點?”
這話聽得李瑾直擺手:“怎會呢?二皇妹宮中的糕點再好不過了。”
“那就這樣決定了,”李珍道,“從明日開始,我就讓瑪瑙做些點心來!”
李瑾無奈,隻得應下,李珍又轉過身去對張太傅一拜:“請夫子也不要推辭,我敢保證給夫子那份一定是最精緻的!”
張太傅撚須笑道:“看來臣日後要大飽口福了。”
幾人如此說笑一番,李珍這才和郭子令離開上書房。
走出上書房之前,她特意轉頭看了一眼那異族少年的方向。
他坐在自己的席位上,雙目泛紅地盯着自己眼前的膳食,不知在想些什麼。
他似有所察,擡起一雙淺棕色的瞳孔望向上書房門口。
但此時李珍早已離開了上書房,他隻來得及看到一抹倩影匆匆從眼前掃過。
阿史那不作它想,用刀割下羊肉卷在蒸餅裡,開始用起了午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