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女官手劄 > 第15章 永巷令的小學堂(3)

第15章 永巷令的小學堂(3)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如果沒有大人教我們,我們連自己名字怎麼寫都不知道。”一名宮女垂首輕語。

“是啊,能識字,就像看見了一扇窗,我們不再那麼害怕了。”另一人附和。

“那就好好珍惜機會。”關甯語氣鄭重,“既然院裡有桌子,接下來大家便在院中學習,不必再拘束。書寫需要專注,學習也需要歡喜,莫要太緊張。”

衆人應聲散去,開始為晚間的學習做準備。

夜晚,燭光搖曳。關甯站在屋門口,看着那幾張簡陋的長桌,心中思緒萬千。

這些人都是宮中最低等的奴仆,平日裡連說話的資格都要看人臉色,如今卻因學會一個簡單的字而重燃對生活的希望。

她再一次想起自己夢中那個國度,那些孩子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一筆一畫書寫着夢想,而眼前這群人,卻隻能在昏暗的燭光下,用破木闆拼成的桌子,學習用最拙劣的字迹書寫自己的名字。

她輕輕歎了口氣。

可即便如此,她仍能看到他們眼中的光。

正如她心中所想,光若不點燃,便永遠不會出現。

*

大康元安二十年夏,《減賦稅條文》終于以聖旨形式從大内傳出,迅速頒布至各地州縣。

這條旨意内容簡明,但卻以罕見的果決口吻要求各地府衙減免三成農稅,以解天災之後百姓困厄。

與此同時,另一條旨意下達給戶部,要求削減朝廷非必要開支,尤其是各品級官員俸祿以及宮中用度。

在這兩條旨意的推動下,一股無聲的震動從京城蔓延到整個大康疆土。

朝堂之下,許多世家官員面色鐵青,削減賦稅直接影響了他們在地方上的利益。

各地州牧府中的賦稅盤剝向來是當地财源的重要支撐,這次卻不得不割舍部分好處,而減俸祿更是讓這些高官貴胄的日子添了幾分緊迫感。

但是,皇帝擺出的借天災、國庫空虛、邊境戰亂的事實,卻讓他們一時無法駁斥,若在這種情況下反對減賦稅,便成了不體恤百姓之人。

盡管如此,世家也非輕易退步之輩。

“陛下,”禮部侍郎梁秋實站出班列,恭敬地躬身,“此條新法雖出于仁政之心,但是否過于倉促?各地州縣在實施過程中難免出現濫用之事,恐有失公允。”

另一名官員随即附和:“正是,若無細則,恐緻民心不穩。”

“既然擔憂濫用,”皇帝微微一笑,“那便由司宮台負責監督執行。”

司宮台,乃司察司其下八台之一,司察司這個皇帝親自設立的機構,因直接聽命于天子而被視作衆臣的天敵。提及此名,殿内瞬間寂靜無聲。

“至于細則,”皇帝繼續道,“政事堂早有成稿,明日便可頒行。”

陸孟緩緩上前跪下,高聲道:“陛下聖明!隻是微臣仍憂心,世家官員中,或有借災年之名拖延賦稅減免,甚至徇私枉法,微臣鬥膽建議,應在細則中加入責罰條款,以儆效尤。”

此話一出,原本安靜的朝堂再度湧動暗潮。

“此言過激!”刑部侍郎站出,語氣雖平緩卻不容置疑,“各地災情尚未完全統計清楚,若強行推行過嚴的條文,豈不是徒增民間怨氣?”

“呂大人言之有理。”李博接話道,“施政當以平穩為要,否則新法未成效,先生亂象。”

皇帝目光掃過殿内,神色不動。

這場拉鋸戰持續了一日又一日,最終,兩派各退一步。

減賦稅的新法得以推行,但具體實施細則更加寬泛,給了地方世家一些操作空間。

皇帝對此似并不介懷,反而将精力放在削減官員用度和加強司察司權力上。

*

後宮中關甯教宮人習字的消息,終于傳到皇帝耳中。

“教宮女、太監識字?”

宣政殿内,皇帝停下批閱奏折的手,擡眼看向立在一旁的内常侍:“教她們寫字做什麼?”

内常侍頓時躬身回答:“聽說是宮女和太監幫她整理過房舍後,想讨個好處,于是關掌記便教了他們寫字。至于寫些什麼,奴婢并不知曉。”

“哦?”皇帝輕輕摩挲着手中的筆杆,眼底露出幾分難得的興趣,“倒是稀奇。以往永巷令大多都是六局女官,皆忙于事務,哪裡會有人特意教這些下人寫字。”

他頓了頓,唇角微揚:“傳旨下去,不必阻攔。她若是有閑心,不妨讓她盡管教。”

内常侍愣了一下,試探道:“陛下,這樣是否……?”

“無妨。”皇帝語氣淡然,“教些字又如何?不過是幾個不識字的奴才罷了。”

但話雖如此,他的眸光卻意味深長:“傳話給司察司的人,順便留意一下,看看她教的,究竟是什麼字。”

減賦稅和削俸祿的政策,似乎已經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司宮台的密報如雪片般送往皇宮,雖然地方上對減賦稅的執行充滿隐患,但整體推行仍算順利。

而削俸這一舉措,更是成了朝堂官員試探彼此立場的重要信号。

皇帝站在宣政殿外的長廊上,目光遠眺宮牆外的蒼茫天際,看着窗外的天光漸漸暗淡,低聲自語:“倒是一場好戲。”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