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登上夜航客船,他們一行在漸漸變暗的天色中離開了省城。
一路東行倒也沒刻意慢慢悠悠地啟程,同樣是乘船,此時心中卻是格外輕松。
如今嬌夫稚子在旁,頗有興緻地與衛琅一同欣賞江南水鄉兩岸風景。
河道内來往船隻絡繹不絕,遠遠看着一片烏黑,就像是一群群烏鴉在水面盤旋。
這是本地特有的一種烏篷船,因竹篾篷被漆塗成黑色而得名,“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萍洲煙雨”說的就是它。
船家撐着竹竿劃船,旅客坐卧在低矮的烏篷下,當對面往來船隻經過時,可以清晰看到船頭上,雕刻着似虎頭形象的動物。
劉自止這才恍然明白,這就是《江南地方志》中提及的名為“鹢”的神鳥,它能使水龍不敢作祟,保佑行船安全。
在白灰黑交織的色彩中,兩岸百姓一邊洗菜、洗衣服,一邊刷牙洗臉,二人看得可謂一陣驚奇。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二人雖不贊同但尊重。
期間在沿途休息時,也有知縣同僚過來送禮,大家彼此敷衍一番。
他每次都隻留下一樣價錢最便宜的東西表示接受,其他全部退回并禮尚往來一一送了回禮。
新洲府是省城最東邊的府城,而他上任的山台縣又在新洲府最東邊,距離府城大約七八十裡路。
他到達山台縣地界時已悄然來到四月。
一行人進了城,劉自止夫夫找好客棧沒多久,便聽見史青的敲門聲。
“老爺,衙門禮房的吳經書和朱管年求見。”
“知道了。”
劉自止其實一點也不意外,畢竟從他在府城走過程序後,紅谕便下發至縣衙,接印日期早定在這幾日。
大約他們進城那會,便有城門門子報了上去。
禮房過來也是為了官員上任祭祀城隍廟等禮儀事宜。
明日一早祭祀時間過緊,他與禮房書吏二人商定好後日再走馬上任。
他需要齋戒,明日在城隍廟住上一夜,并且帶領着父老鄉親們祭祀城隍爺和國家英靈。
城隍廟在古時很早便流行起來,前朝很多城市内外都建有城隍廟,在古時有着“天官駕到”的神聖地位。
在古代說什麼破除封建迷信根本無濟于事,今朝太祖陛下打下天下後,正好利用這一點将神權和民心收攏起來。
他不僅加封城隍爺,還專門設立了國士殿,追封國士護法神,功能與古時淩煙閣表彰功臣類似。
不過範圍更為廣範,隻要在農事、商業、文學等方面對大齊有大貢獻的平民百姓也可死後牌位入内,享人間香火。
在城市城隍廟的舊址上,又改建了國士偏殿,讓各地英靈成功入駐城隍廟。
接着又親自撰寫祭文,舉行隆重地祭拜儀式,并下旨地方官員每月初一、十五參拜。
借此希望他們保佑大齊百姓,維護地方安甯。
太祖陛下都做到這個份上,底下新官上任自不能敷衍了事,上任前在城隍廟住上一夜,齋戒淨心,自是少不了。
次日帶着衆父老鄉親進行參谒,在神明和英靈面前宣誓奉公職守,愛民廉潔的過程也是重中之重。
這也是希望官員們能始終保持敬畏之心,不忘初心一心為民。
在客棧休息了一夜,次日一早囑咐了衛琅幾句,便帶着史青和田大二人一起前往城隍廟。
四月初六這日卯時,太陽即将升起,正是城隍爺巡視四方、保佑百姓的時刻,劉自止沐浴更衣後來到大殿。
此時城隍爺和國士護法神像供桌上已經擺放好禮房昨日準備好的牲畜和酒水等祭品。
大殿上已經整齊站了好些人,這些人有日後官署内的同僚,也有地方鄉長和鎮長。
雖說不信神明,但是在莊嚴肅穆的場合中,他的心中難免帶着些許緊張,之後在禮生的指引下,一步步順利進行祭祀儀式。
說來奇怪,鄭重其事參拜過程中,尤其面對着國士殿中擺放的英靈牌位,竟真正感受到了肩膀上的沉重。
如今一方百姓,十萬人口的生計全在他的一念之間,他率先感覺到的并非是欣喜和興奮,更多的則是惶恐。
他神情肅穆地宣讀着祭祀祝文,莊嚴宣誓在為政期間,在神明和國士英靈的監督下,忠于職守,造福百姓。
拜别城隍廟,這才在随行人員的陪同下騎馬上任。
“新任劉知縣可到?”秦知縣踱着步子,心中有些焦急。
“老爺,剛有衙役來報,已到前門大街!”身邊的随從忙道。
“好!”
一路上鳴鑼開道,吹吹打打,劉自止最終在山台縣縣署儀門前下馬。
一邊的随行衙役十分有眼色的趕緊接過馬鞭和缰繩,将馬牽走。
他這才有心觀察,儀門是三開間建築,隻見兩側黑色的立柱上題着金色楹聯,上書“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耳朵都聽出繭子的一句話,但要做起來非常難,都知道是大同世界的美好願景。
儀門分為中門、東西邊門三道門,中門一般都是關閉,隻有在知縣上任、恭迎上賓,或者是重大節日的時候才開。
東門為“生門”,供平日出行,西門為“死門”,供死刑出入。
隻聽三聲禮炮一響,中門緩緩打開。
劉自止從容地從中門通過,之後從秦知縣手中接過官印,換上新的七品青色公服,帶上烏紗帽。
公服是由朝廷免費下發的,胸前紡織一體的暗紋帶着一股低調的尊貴。
上面一隻鹭鸶展翅翺翔,象征着吉祥如意和清廉正直。
當時拟文官飛禽補子時,沒有看見海鳥,太祖陛下當即将折子一摔,生氣道:“瞧瞧,這就是你們的辦事能力?全都他娘的瞎了眼,簡直一股小家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