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内心也是歡喜,臉上的笑容自然洋溢起來:“費那個錢幹嘛,琅哥兒前幾日才給娘和你爹送來一身緞面衣服!”
“應該的,阿娘喜歡,再給您做一身!”衛琅說道。
“不用了!”劉母擺了擺手,“一到過節你和你大嫂一人便是一身綢緞衣服,咱平日幹活,可舍不得穿!走個哪裡,也穿不過來!”
十四這天,劉母說好帶着幾人一起做月餅。劉自止和衛琅用過早食,就去了老宅。
劉小妹也暫時放下花韻鋪子的事,見劉母端上來一大盆,不由咋舌道:“阿娘,栗子餡準備的也太多了!咱家哪裡吃得完,也不怕傷着胃。”
“不多,你二哥昨兒帶回的新鮮栗子不少,做些闆栗酥,一家送幾個也就沒了!”
劉母會做酥皮烤月餅,家裡的五仁月餅已經夠多,便準備了蓮蓉蛋黃和棗泥兩種餡料。
衛琅和劉大嫂将醒好的面團,包上餡料,虎口慢慢收口,揉圓,表面滾一圈手粉,制成月餅團子。
劉自止和劉大哥兩人跟着打下手,将月餅團子放入模子中,倒扣按壓出花形。
家裡的月餅模子是由棗木制成的,底部刻有吉祥花紋,一共有兩個。一個是帶有“中秋”字樣,一個帶有“花好月圓”字樣。
劉小妹則帶着瑛哥兒負責擺盤和刷蛋液。
衆人一邊幹活,一邊說着閑話,氣氛好不熱鬧。
說起劉小妹的水粉鋪子,紛紛誇贊她經營有道。
聊到中秋送禮的問題,劉自止和劉大哥說起文人的講究,時下最流行的便是好友之間互送詩畫、對聯。
劉自止也有一二好友,大家每年送來送去,也難有新意,他今年送的是定制的竹書簽,收到的也是去年那幾樣。
“你們就是窮講究,這吃食也是銀子買得,怎麼偏它就俗氣呢!若是餓上幾天肚子,再試試,保準說法又不一樣。”
劉大嫂對于這些也是見慣了,每年換着說詞地折騰。
“還是吃得太飽鬧的,咱自家親戚可不講究這些,送得可不就是人情味!”劉母剛從廚房出來,便聽見劉大嫂的話,也是極為贊同。
“老二,這批快好了,等會我每樣裝幾個,你給琅哥兒家送去,正好趕上吃熱乎的。”
“好。”劉自止答道。
“要不是昨兒河蟹不能放,一起送過去也看着好看些!”劉母說着,竟有些可惜。
“阿娘,剛剛還說自家親戚不講究這些呢!”劉小妹立馬抓住了劉母話中的漏洞。
“去,哪兒都少不了你!”劉母作勢朝劉小妹虛打了一下。
“家裡真不講究,咱們親手做的,我阿娘必定喜歡。”衛琅連忙解釋道。
“親家也是實在人,到咱這個歲數也就是盼着一家人熱熱鬧鬧,老二以後可得帶着琅哥兒常去走走。”劉母一時感覺時間不饒人,不由囑咐道。
“知道了,阿娘!”就是劉母不說,劉自止也會這樣做。
其實上次休沐的時候劉自止他們和衛琅大姐家一起約好送了節禮。
人都是相互的,有時候不管是否過節,家裡買了好東西也是送來送去。
劉自止經常往嶽家送東西,嶽母也會給他們送。
“咱記得于小子和林小子是要成親,這月哪天來着?”劉母突然想起了劉自止的同窗,順嘴問道。
“對,濤澤這月二十六,方宜下月初十。”劉自止說道。
“老大那一群孩子都大了,你們幾人就屬林小子最小,眼瞅着他也要成親了。”劉母感慨道,“咱家大事,就剩舒姐兒一個!”
“阿娘,這是要趕你親閨女呢,人家還想多侍奉您幾年!”劉小妹沒想到這把火燒到自己身上,趕緊滅火。
“可别,常言說,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你娘我可不敢多留!”劉母也在發愁,小閨女這事她也不敢逼着相看,可是歲數趕年馬上雙十。
“親娘~”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天天氣格外晴朗,聖上果然派人給新科進士們賞賜月餅,劉自止得了四塊。
晚上明月當空,大人們祭祀月神,小兒則祭祀兔兒爺。
祭祀兔兒爺是近些年的事情,百姓們認為,兔兒爺是天宮中搗藥的玉兔,為治病救人的兔神,小兒祭拜可保祛病平安。
劉父和劉母在月下擺了兩張八仙桌。一張八仙桌家人圍坐吃團圓飯,一張用來祭神。
祭神的那張八仙桌上放着一個泥塑的兔兒爺。
兔兒爺人形兔耳,身着紅色官袍,端莊中帶着萌趣,十分受小孩子歡迎。
兔兒爺像前放着鮮果、月餅,糕點等貢品。
月餅是由大小不同的圓餅一個個由大到小往上摞起來,最上面放着的那個則是聖上賞賜的瓜仁油月餅。
既表明劉家一家對皇恩浩蕩的感激之情,也表明對于神明和幸福生活的重視。
貢品前則放着香爐和蠟燭。
将蠟燭點燃,劉母帶着劉大嫂和衛琅二人拈香先拜,劉父他們父子三人緊随其後祭拜,最後小孩子按照長幼順序也跟着祭拜。
拜完之後,衆人圍坐在一起吃飯、賞月,劉父當即開了一壇桂花酒。
“來,今兒過節高興,咱父子三人痛快飲酒!”
“隻許哥哥們喝那可不行,”劉小妹聞言撅起來嘴,“既是團圓就該全家一起喝!”
“閨女,說得好!”劉父也覺得女兒說得有道理,心情舒暢地說道,“咱家就該團團圓圓,齊齊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