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重埋頭細讀江流春所寫的那張紙,深以為然,又有些顧慮,開口問道:“姑娘,你打算用何物裝盛飯食?若用木盒或瓷盤,隻怕頗費成本……”
江流春一時被問住了。她寫策劃案的時候,還真沒考慮到時代背景。古代還沒出現塑料飯盒、塑料袋等低成本一次性用品。
聽林德重講,當年梅含英在官道賣胡餅,都是拿油紙包的。自己之前去寶味居打包菜肴,是借了人家的提盒再還回去。如今面向的賓客群體是來往行客,誰有閑功夫給你歸還提盒?縱馬揚塵自茲去,保不齊此生都不會進京城。
江流春負手在庭院中踱起步來,眼睛也不閑着,從天上到地下,每個犄角旮旯都看了個遍。最終她把眼睛盯在那葡萄藤上,計上心來:“若用竹藤柳條等物編制淺口小筐,内襯油紙防滲,你們覺得如何?”
林德重面露喜色:“這個好。咱們酒館附近的柳泉村有大片柳樹,村民多有老幼婦孺,以編草鞋為生。我這就去打聽一番。”
江流春道:“樣子要編得精巧,還須滴水不漏,并非易事。林掌櫃,你上次提過的那個巧匠成師傅,我想先去拜訪一下。若能請他設計式樣,再讓村民們照葫蘆畫瓢編制,豈不是能省很多工夫?”
林掌櫃懂了江流春的意思,心底敬服。江流春換過見客的穩重衣裳,備辦了禮品,又采了一籃子葡萄拎在手裡,與林德重一同往柳泉村去。佟福最愛熱鬧,死乞白賴地跟着去了。
柳泉村在京郊西南二十裡處,村口有棵兩人環抱的大柳樹,已有百年樹齡。村莊背靠青山,清泉從山間潺潺而下,村莊因此得名“柳泉”。
村口大樹下,幾個孩童正追跑嬉戲,十分熱鬧。隻有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與衆不同,在樹蔭下盤膝而坐,神色專注地解手中的九連環。
江流春蹲下身子,笑着問道:“小朋友,你認識成廣海師傅嗎?”
那小孩頭也不擡地答道:“他不見客。”
江流春問:“那你知道他住在何處麼?”
小孩子敷衍地搖搖頭,仍把心思全放在九連環上,仿佛江流春一行隻是田裡三棵平平無奇大白菜。
江流春當年做孩子時,極喜歡七巧闆、九連環、華容道這些古早益智玩具,也算個中高手。瞧這孩子絞盡腦汁,江流春不由抿嘴一笑,道:“要不要我解給你看?”
小孩終于擡起頭來,有些驚訝:“你也會?”
江流春抿嘴一笑,從小孩手中拿過九連環,十指如飛,不一會兒便解開了。小孩目瞪口呆:“你……是怎麼做到的?”
江流春眨眨眼:“我們做個交換好不好?我呢,把訣竅教給你,你呢,就帶我去成師傅家。你放心,姐姐我隻是來找成師傅做個東西,不是壞人。”
小孩盯着江流春,咬唇思忖片刻,便點點頭,領着他們穿村而過,往村西頭去。
江流春一路看過來,果然跟林德重說的一般,楊柳遍植,不少老人婦女坐在自家院子裡編柳條。
小孩将他們帶到村西頭山腳下的一座茅舍前,道:“就是這裡了。”
江流春笑眯眯向小孩道謝。小孩有些忸怩,正要跑開。茅舍柴門忽然開了,出來個清寒瘦削的中年人,神色有些氣惱,對小孩道:“阿竹,脾氣鬧夠了,還不回來!”
小孩頓住腳步,垂頭喪氣地轉過身來:“爹……”
江流春一愣,還未及說話,林掌櫃便先開了口:“成師傅,你這是……”
江流春方知此人正是她要找的成廣海。她偷眼打量成廣海,才注意到他滿手滿身都是面粉,瞧着有些狼狽。
成廣海有些尴尬地笑了笑:“阿錦又病了,想吃碗面,可巧今日村裡做面的師傅進城去了,我就想試着自己做,沒想到我這雙手,白擔了‘鬼斧神工’的虛名,竟連面條都抻不好。”
江流春心中感歎,真是個靠譜的好男人。于是她自告奮勇地開口道:“成師傅,尊夫人想吃什麼面?我都做得來。”
成廣海才注意到江流春,客氣地問道:“請問姑娘是?”
林德重忙代答道:“這是我們酒館的少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