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暗夜協奏曲同人-Macbeth麥克白 > 第40章 (作者碎碎念)勇敢與殘忍

第40章 (作者碎碎念)勇敢與殘忍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雖然我喜歡布萊姆這個角色,也認為善良、慈悲的品質是不需要被質疑指摘的,但是從一個複雜的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他的自私、自戀、自我一點都不比盧法斯少。正是因為他的自我中心,隻關注自身的價值,所以才會在陷入自己道義的破滅與矛盾時陷入很深的絕望與自棄,不去行動與改變。如果他真正跳出自我的視角,去關注他人的處境,那麼應該積極地進行社會運動,與體制壓迫進行對抗,作出實質性的革命,而非自憐自艾,糾結于“我的道德觀到底有沒有一緻性”等諸多問題。正是因為他過度關注自我、害怕自己道德的瑕疵,才會放棄對現實世界改變的主導權,導緻盧法斯、夏洛特之流将世界變成充滿壓迫與暴力的地方。

不過布萊姆是對應了“勇敢”這一品質的。面對“死亡”這一試煉,最終學會了用勇氣迎戰,勇氣使人敢于否定自我、抛棄自我的完美主義,所以能夠擁抱他人。勇氣帶來的是愛。

我認為殘忍的反面是勇敢。盡管殘忍的反義詞是慈悲,勇敢的反義詞是軟弱,甚至有時人們常常認為慈悲的人軟弱、殘忍的人勇敢。然而縱觀古往今來的暴君、獨裁者,他們建立密不透風的恐怖統治、将殘忍的力量發揮到極緻,恰恰是由于他們的軟弱。他們恐懼自己的力量不能超越死亡、恐懼一切不确定的因素會導緻高牆垮塌,因此才極盡殘忍的手段,将一切潛在風險都趕盡殺絕。而勇敢的人坦然接受了”死亡“這一定局,不去盲目地恐懼死亡,因此能夠同情、接受和自己不同的聲音。

每個人身上其實都具備了”殘忍“與”勇敢“,在不同語境、不同階段會此消彼長、彼此牽制、發揮不同。布萊姆是勇敢放大到極緻,盧法斯是殘忍放大到極緻。本質上來說他們也擁有對方身上的品質,比如布萊姆也有自戀、專斷、仇恨的一面,盧法斯也有溫情、付出、依戀的那一面。隻不過最終他們在光譜上走向了兩極,背道而馳,愈走愈遠。

至于維爾利特和維拉德這兩名二代,我認為是更平衡地兼備了親世代的兩面,并且是一個動态變化的過程。這對姐弟都是先天受到布萊姆的品質的感染,但是随着布萊姆的死亡,善的品質很快就受到他們周邊環境的颠覆、污蔑,被污名化成”軟弱“,因此他們擁抱了自己天性中”殘忍“的一面。維爾利特在布萊姆離開後,受到盧法斯與夏洛特暴力、特權、迂腐的馴化,并且成長在周圍人無限貶低布萊姆特質的環境下;維拉德見證母親被暴力與迫害摧毀、虐殺,父親對善的堅持導緻的潰敗、無力,最終選擇了否定父母的前路,走上帝孚日的道路。

但是最終”殘忍“并不會給人帶來最終的答案。一味通過殘忍給自己帶來的力量感,始終是虛幻脆弱的。暴君可以通過高壓、虐殺、懲罰來讓人順服、閉嘴,但暴力手段不能泯滅群衆的反抗與對自由的向往。越是殘忍,就越是脆弱。許多殘忍的人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卻依然選擇了自欺欺人(如盧法斯、夏洛特)。這當然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一種選擇,并且這種執迷不悟的角色也能帶給讀者一套審美價值。但站在角色自己的角度來說,他們無法從恐懼中超脫,也無從獲得内心的平靜。

而敢于面對這一事實以及自己犯下的過錯的人,最終會用勇氣戰勝過去的自我,會擁有勇氣擁抱他人。即使這不是每一次都能帶來結構性的改變與突破,但我認為超越了矇昧的自我,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