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來的很多個節點裡,黃知善都會禁不住想。
如果當時沒有摘下刺客的面罩,包括她在内的人們會不會走向一條不一樣的道路,亦或者,當時姐姐給她取名字的時候,就已經注定要死在她的手上。
被命名為知曉善意的人,犯下最不可饒恕的罪行。而這僅僅是她輝煌人生裡悲慘際遇的一個開頭。
“轟隆——”
一聲轟鳴的雷炸開寂靜的夜幕,穿梭在雲霧裡的電光劈裂黃知善的表情,将她的面色照得青白,形似深宅大院裡一隻徘徊不去的遊魂野鬼。
她一雙駿馬上斬殺過無數人的手,竟然會在懷抱有恩之人時感到顫抖。黃知善抱着姐姐的屍體,厲聲質問軒轅重華都做了些什麼,
她都做了些什麼。
她怎麼能……
怎麼可以……
而打擊接二連三地到來,不因某個人的内心崩塌而稍作延緩。
曾經以為志向相同的朋友,從頭到尾隻是纡尊降貴的君主。軒轅重華半分不折的腰身隐在黃昏的餘晖之中,與他背後過度曝光的雷光相比,身前居然烏黑到要人分辨不出形容。
“沒什麼。”
隻是鎖靈決至關重要,必須掌握在皇室手中。
比起去挽救層出不窮,後終堕落的修者,不如拿捏在他手裡,讓他來發揮了它應有的價值。
而避世多年的醫者愚笨看不清世情,堪不透魔障,才會因此斷送了性命。
黃知善因而醒悟他們泾渭分明的君臣關系,也産生了第一次君臣離心。
古往今來,兔死狗烹的案例多不勝數,而人人都以為自己能有所例外,侍奉的君主會感念舊情。
究竟是從哪裡出的差錯呢?
被軒轅重華表面的親和迷惑,誤以為他的禮賢下士會持續到永久。
然而戮力同心是假,一丘之貉為真,當軒轅重華穩操勝券,握緊了九五之尊的權柄,就迫不及待地扶持起黃家軍對抗的勢力,等正式坐到夢寐以求的龍椅之上,就大刀闊斧地削減黃家軍的兵力。
一封聖旨下來,就要将從軍的娘子們各自遣散回家,占有她們的成果,忽略她們的功績,毫無兌現先前承諾的意思。
若對此發表質疑,則會被扣下不識大體的罪責。
能拿得出手的理由有幾多,一開口,全天下都為之呼應。
口口聲聲以大局為重,而流血又流淚的娘子們并不在大局之中。言說凡事都要付出代價,她們正正好就是擔負的代價。又說成就大義難免犧牲,到頭來就推着她們出去犧牲。
蕩滌地方勢力,匡扶皇室這一路上來本就死傷者衆,經過軒轅重華刻意打壓,更是将黃家軍整體打散到各地區。而在天阿寺實力大降的黃、秦二人,亦失了翻覆的本領。
各自接下任命的黃知善,遲遲等不來秦有讓的援軍,蓮城之戰大敗,血流成河。
黃家軍至此名存實亡,為首的兩位将領更是從此決裂。
毋甯說是單方面的決裂。
裡頭很難不說沒有軒轅重華的手筆。
然木已成舟,再追究過往,死去的人也不會回來。
許是曉得自己做得太過,或是給一巴掌就賞個甜頭,犒勞下面的将士,軒轅重華頒布诏令,差遣仍然為将士們授勳之路四處奔走的黃知善率領殘部,奔赴三陽。
允諾等她們回來,就為她們正名。
君子一諾重逾千金,馬革裹屍的将士們需要應屬于她們的功勞。若她拒不領命,大不敬的罪名扣下來,黃家軍在劫難逃。黃知善奉旨前行。
得知當年信件是被皇室暗衛攔截的秦有讓,乘馬而追,為時已晚。
三陽城,雷家。
作為黃家軍一員,馳騁疆場無怨無悔的崔秀環,終于感到了懊悔。
她以為一輩子無名無份,付出的得不到功名,起碼得償所願。至少問心無愧,酣暢淋漓一場熱血過,算是不負人間走一遭。
誰知為首的主将竟然聽從君王的召令出賣她們的身體,讓她們見識過大漠的風光,又将她們鎖回小小的後宅,為一素未謀面的陌路人哺育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