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全家人用飯時蘇瑜說今日要去縣裡一趟,讓小成和雙兒在家聽嬸娘的話。
徐知望看過來:“那我同你一起走。”
蘇瑜搖頭拒絕:“不用了,你做活要緊先走吧,我腳程慢,晚些坐牛車去。”
徐知望想想瑜娘說的對,他的腳程一般男子都趕不上,瑜娘跟着他會吃不消,坐牛車更好些。
“若買了重物就去鐵匠鋪尋我,晚些我拿回來就成。”徐知望臨走前囑咐道。
蘇瑜笑着說道:“好,曉得了。”
蘇瑜聽着還是有些窩心的,其實昨夜她看出來他是有些生氣了,畢竟這個時代都講究出嫁從夫,她們又是剛成親的小夫妻,多親熱些是最正常不過的事。
但她這樣約法三章,還要夫君都依着她,估計就連娘知道了恐怕都要罵她。
可她也不想的,若是真要由着他折騰,那她就要小命不保了。
不過好在昨夜他還是都答應了,今早還和往常一樣。其實她也不是非要那麼死闆,那不過是緩兵之計,若是日後她覺得好些了,大不了就多給他幾次呗。
竈屋都收拾好後,蘇瑜回屋子取出塊碎銀子裝好,她今天是要去縣裡租攤位的。
早在成親前她就都看過了,百樓縣裡有東西兩市,東市是賣些貴重東西,西市是賣百姓家常用的物件,也更熱鬧些,大到桌椅布匹,小到油鹽醬醋十分齊全,所以西市的攤位都是固定的,需要拿着戶籍去街道司辦理。
當然不要錢的攤子也是有的,除了東西兩市,有許多小攤販挑着扁擔,帶個條凳就能在街邊擺攤子了,不過那都是要在小街巷中。
而且街道司還有專管視察的胥吏,雖說查的不嚴,還免不了有用銀錢就能打點的,不過萬一真碰上難纏的胥吏,打點事小,若被帶去衙門還說不定要吃頓闆子。
所以蘇瑜還是決定在西市租個攤位,這樣既省事又安生。
蘇瑜先收好銀子和戶籍,再去堂屋尋娘和兩個孩子。
小成和雙兒正在苗秀蓮身旁,乖乖的伸着雙臂當作梳理針線的架子。
蘇瑜走過去摸摸他們的小臉蛋,“小成和雙兒在家乖乖的,今日大嫂去縣裡要辦的事情多,不方便帶你們一起去,等明日都收拾好了,大嫂一定帶你們一起去縣裡好不好。”
小成和雙兒聽話的點頭,隻不過臉上的喜色比平時要少了一半。
明日如何如何...
這種話大哥之前不知說了多少次,但是一次都沒有做到,他又不是三歲小孩了,這個時候點個頭讓大人寬心就行,他已經做的很熟練了。
時辰不早了,今日還有不少事要辦,蘇瑜不再多說什麼出門去等牛車了。
路上走了差不多半個時辰。
蘇瑜到了縣裡就立馬去了街道司,跟着負責的胥吏去了西市看攤位。
走了一圈下來,蘇瑜有了心儀的攤位。
那是一個在集市口不遠處的小攤位,攤位不大,前面自帶一張木桌,後面的空間可供兩個人一起忙活,左手邊是一家賣菜的嬸婆,右手邊是一位賣豆腐的婦人,看着都不難相處,蘇瑜看完後就和胥吏定了下來。
攤位雖然小,但是位置還不錯,往返的人都能路過,所以租賃的價格也不低,一個月要五十文,還有十文錢的押金,蘇瑜痛快的交了錢,簽了契書。
攤位的事辦完後,蘇瑜又回西市走了一遍,西市果然熱鬧,賣面食的也不少,有胡餅、炊餅、包子、湯面,還有一種和後世發面餅很像的蒸餅,看着生意都還不錯。
蘇瑜心裡有了底,接着不再多逛,先去糧鋪十文錢買了一袋子綠豆,再去買了四張羊肉胡餅。
東西買完了才臨近晌午,蘇瑜沒有耽擱,直接去尋回去的牛車,東西不多她抱着就成,就沒去鐵匠鋪尋他。
到家時娘和兩個孩子還沒歇晌,蘇瑜就把還熱乎着的胡餅拿出來,每人一張,正好趁熱吃。
蘇瑜咬下一口,胡餅烤的很脆,裡面是羊肉蘿蔔餡的,不過蘿蔔多,羊肉很少,這倒也正常,畢竟五文錢一張的胡餅總不能虧本。
胡餅不小,一張下來一個孩子或是飯量小的婦人也能吃飽,蘇瑜吃完後感覺也有七分飽,她轉頭看去娘還有一小半沒吃完。因這胡餅在經烤後會随着時間而有些發硬,若是牙口不好的人恐怕不太好吃。
蘇瑜吃完就去了竈屋,準備先把綠豆磨出來,家裡有現成的小石碾,也不需要太多,先磨出一木勺的量就夠用了。
她準備做兩種,一種是黃豆粉加灰面混成的面糊,一種是綠豆粉加灰面的面糊,這樣顔色既新鮮,還有姑娘孩子們更喜歡的甜面糊。
做吃食,味道是主要的,但是噱頭同樣也不能少。
面粉不到一個時辰就都磨好了,接下來便是準備熬醬,同樣也是準備了兩種,一是常見的甜面醬,還有一種便是甜味的雞蛋沙拉醬。
甜面醬簡單,先用冷開水将面粉攪勻至無顆粒,接着便是小火熱鍋燒油,倒入調好的面粉和水,中間一直攪拌,注意不能出現糊味,最後便是加入适量的醬油和糖,一直攪拌至粘稠就可以出鍋了。
醬香餅用的醬料也很簡單,在熬好的甜面醬中分出來一部分,把家中之前的豆醬瓦出兩勺放在一起,再向裡面倒入鹽、糖、還有磨好後的八角和茱萸粉,接着便把兩種醬料和調料攪在一起。
這時再把之前剁好的蔥姜蒜末兒放入燒熱的鍋中翻炒,炒出香味後把醬料倒入鍋中翻炒到濃稠,最後加入芝麻絆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