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端午節,家家戶戶将懸曬幾日的菖蒲艾葉取下熬水,以求去除晦氣,洗淨一年興災。
玉溪鎮上,各村龍舟早早列隊等候,隻待一聲号令,便列陣遊舟,供兩岸百姓觀賞。
他們從玉溪河與洛江交界處逆流而上,途徑沿河村鎮,過玉溪鎮石橋,求得真龍過洞之吉意,而後在此從石橋前方排隊等待比賽。
端午佳節,家家戶戶均需籌備豐盛宴席,故而檔口的生意格外紅火。所幸平安早有先見之明,早早請來堂姐玉蘭給她幫工。
聽一些客人說,新開那家魚鋪,今日裡魚價漲了不少。
雖然他們都說是聽說,但平安這估摸着這就是他們自己親耳所聞,不過有生意可做,她又何必戳穿。
這種情況并不少見,逢年過節,許多賣菜的檔口都會趁機發筆節日财。
平安并未漲價,除非遇着災害或是其他意外,不然,她的價格一向穩定。
即使顧客們不會因為她這裡節慶不漲價而堅定地選擇她,她也不想做這種趁火打劫之事。
“胡娘子!今日有什麼好貨?”
曹伯人未到,聲先至。
平安揉了揉酸痛的手腕,忙起身笑應:“今日有鳜魚、鲈魚、小銀魚,看您喜歡吃什麼?”
曹伯瞄了兩人一眼,又伸頭進檔口看了下魚。
他沉思片刻,對着平安道:“來條鲈魚罷,清蒸着吃。”
“好。”平安利落地替他将魚刮鱗,剖肚。
曹伯走後,熟客王嬸子也接踵而至,她是鲫魚的忠實愛好者,今日也依舊如此。
“來尾大點的鲫魚,但不要太大。”
平安給她挑了尾兩斤三兩的,她認真觀察了半晌,這才點頭稱重。
這邊平安負責殺魚,那邊玉蘭便負責捏制魚丸。兩人各司其職,不過申時,檔口魚兒就已售罄。
兩人關門,一塊将爐竈與貨物推到河邊攤位。
今日人潮洶湧,觀賽百姓不知比前日勝過幾何,河邊更是裡三層外三層擠滿看熱鬧的百姓。
或是早在寅時便搬着自家馬紮杌子死死占據第一排,或是踩着凳子,扶着樹幹,憑欄遠眺,想盡辦法,隻為多看幾眼心心念念的龍舟。
平安入目所及,密密麻麻皆是看熱鬧的人。
人們或手持蒲扇,或頭戴草帽鬥笠,想方設法從這烈陽下尋得一絲清涼。
有那手中寬綽的,便會買壺酸甜的冰飲,熱時抿上一口消消暑。
兩人趕到河邊時,遊河尚未結束。
石橋兩岸正唱着悠遠綿長的山歌,龍舟上的漢子們亦松弛劃槳。伴随着節奏明快的鑼鼓聲,他們悠哉悠哉地齊唱起古樸隽永的龍船調子。
“龍船喲~~”
“鼓響呐~~”
“劃呀劃咿喲喂!”
“劃呀劃咿呀~~”
“龍船喲~~~”
數百人在河面齊唱調子,渾厚樸實的和聲掠過平坦的稻田,穿透鞭炮的雷鳴,悠悠傳向四面八方。
岸邊百姓亦是從小聽着這些老調子長大,聽得熟悉的音律,一時間不由随流哼唱起來。
漫天的悠揚歌聲響起,被這熱鬧歡快的氣氛感染,平安和玉蘭也未免俗,笑着與鄉鄰們同唱、同慶、同歡喜。
待調子唱罷,山歌退下,龍舟隊歇整一番後,便要開始正式比賽。
這個時間,百姓們無事可做,正是她們攬客的好時機。
玉蘭雖性子爽利,但畢竟是第一回擺攤,她忸怩半晌,站在平安身邊拉了拉她衣袖。
平安笑着拍了拍她的手,随即朗聲吆喝起來:“賣香噴噴油汪汪的魚丸咯,一文一粒,兩文三粒。”
玉蘭見狀,亦笑着吆喝:“賣酸香清爽的冷淘了,三文一碗,三文一碗。”
其他攤主此刻如夢初醒,很快也随着她們吆喝起來。
歌聲唱罷,叫賣聲起。兩人相視一笑,便低頭認真煎炸起魚丸來。
今兒人多,遇着幾個熟客,聚攏了人氣,生意才慢慢火熱起來。
參賽的龍舟共十六艘,鎮上将他們分為四組,計時取勝,每組擇兩支隊伍晉級。
如此循環往複,待到下午,便可開始決勝局,能堅持到最後的隊伍,皆是實力與耐力兼具。
因着這賽程長,賽制繁複,到了中午,很多百姓便選擇在鎮上歇息,隻為下午一睹魁首風姿。
從石橋起點往西的這條航道,鎮上最多能看個三四裡,到了河灣拐角,那熱鬧便歸屬于河灣附近的百姓。
每當看不到龍舟,平安這邊生意便會迎來一陣小高峰。
玉蘭一邊收錢,一邊踮腳替平安轉播賽況。
“咱們村的等下就要上了,你不去看看妹夫?”
“那你不看?”平安問道。
“我收了錢的,當然要替你守着,等下換我看,你看完告訴我。”
“成。”平安爽快答應,轉身便往堤邊高處跑去。
随着各村營地鞭炮齊鳴,河面頓時響起震天的鑼鼓聲響。
這是破水前的擊鼓助威,離比賽開始不久了。平安聽罷,心急如火,可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人頭,她一時間根本搶不到合适的位置。
聽着鑼鼓聲響越來越急,越來越密,平安心中愈發焦急。
随着鑼鼓聲攀至高峰,爾後陡然一滞,平安的呼吸亦随之一滞,沒時間給她選擇,平安心一橫,抱起堤上的高大杉樹便呲溜往上爬。
這杉樹高大筆直,底下的枝幹早已被附近百姓砍燒取暖,正方便她爬上。
爬高至兩米,平安手腳并用,抱緊樹幹,朝河面望去。果不其然,這裡視野正正好,還可比底下的人多看上一段。
察覺四周人打探的目光,平安心下羞囧,隻恨方才沒系塊面巾來遮遮羞。
“砰!”
伴随着煙花沖天巨響,所有龍舟如同離弦之箭,飛快破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