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一局,将近半小時的時間,球員不可能一直維持超水平發揮的精神高度集中狀态,在上20分之前,隻要不卡輪卡出太大分差,一兩分的落後或領先都稱不上意外。
就像眼下,白鳥澤的接應梅田一個漂亮的後排進攻踩線,将13比12的領先送回給烏野,鹫匠教練也隻是冷冷地哼了一聲,并不會緊張兮兮地使用暫停。
不過,捕捉到這聲“哼”的梅田還是瞬間汗毛直豎就是了。
“總感覺,”武田老師的語氣十分不确定,“白鳥澤和我們遇到過的學校都不一樣。”
青城、音駒、枭谷……縣内外各種強校烏野都隔網競争過,但白鳥澤給人的感覺和他們都不同。
“烏養先生說和青城相比白鳥澤很‘不完備’,是這個原因嗎?”還算得上排球新手的顧問老師疑惑道。
“按烏養教練的分法,白鳥澤是我們這派的。”淺野實将目光從二傳手白布身上移開,低頭在戰術闆上标記了什麼,“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超攻擊型’球隊。”
但和烏野依靠速度(怪人速攻)或者數量(同時多點位置差攻擊)不同,白鳥澤的進攻更樸實。
“從拼發球開始施加壓力,靠攻手自身的身體素質和技術一力降十會。”
有牛島這名素質突出得不像高中生的王牌在,白鳥澤單純用右翼的威脅就足夠撕裂對手的防守。
更重要的是,牛島的位置是接應。
在成年組的高水平比賽裡,男排接應的火力極大程度可以決定一支球隊的攻擊力上限,以主攻-自由人為一傳陣型、解放接應進攻的戰術是排壇主流。
但在高中生階段,青少年球員的身體素質還在成長中,學校排球部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時間支持專業的力量訓練。
因此,比起培養專心進攻的強攻型接應,絕大部分高中生隊伍更強調攻手的均衡發展,優先提升基礎技術水平。
從結果上來看倒是有點像女排,淺野實想。
在她重生前的世界線,女排的歐洲球隊戰術逐步男子化,接應個個是力量型強攻能手,即便是二三流球隊,一傳防守全不要,也得培養出一個能開炮的接應當核心,打不成功便成仁的一點攻。
而亞洲球隊,人種不同體力上限有所限制,更常用全面型接應甚至保障型接應,打造主攻為核心進攻人、接應二号位戰術跑動“偷分”的陣容。
雖然不知道漫畫世界的風向會如何發展,但至少目前,淺野實了解到的高中生隊伍,強攻型接應少之又少。
就比如這一屆的全國三大王牌,佐久早和桐生都是主攻,即便把全國前五放進去,也隻有牛島一個接應。
但白鳥澤并不是因為牛島出現才打強攻型接應的戰術。
伴随着球擊中攔網臂膀的聲音,梅田的二号位直線球仿佛帶着風撩開田中的手臂,變向後也毫不減力,直挺挺地沖向教練席,砸在淺野實反應迅速收起來的腳邊。
“!”
武田老師吓得深吸了一口氣,正擡起戰術闆準備順手防禦的淺野實遲了半步,球被清水敏捷又果斷地探出手抱住。
“潔子小姐!”飛撲救球沒救到的西谷直接趴在清水面前,“沒有受傷吧!”
清水冷酷地無視了自由人,将球丢給跑過來的球童。
差點一球砸翻對手教練的接應也一臉慌張,梅田落地後腳跟一并就來了個雙手合十鞠躬三連擊,武田老師急忙起身擺手表示沒事,不然真擔心對方從網下穿過來滑跪道歉。
11号梅田和智,185的身高是場上邊攻第一高度,扣球力量同樣首屈一指。
毫無疑問,等牛島畢業後,梅田會接過強攻型接應的大旗。
如果前烏養教練在場,多半能比淺野實更有底氣地肯定:鹫匠教練喜歡簡單純粹的力量,早在十多年前,白鳥澤就獨樹一幟地開始使用強攻型接應這種“非主流”戰術了。
當然,這并不是說一遇到強力選手白鳥澤就會讓他改打接應,而是左右翼兩端進攻點,鹫匠教練不會取舍任何一方——隻要是邊攻,就必須有強攻下球的能力。
況且按11号目前的發揮,離若利還差得遠呢。
淺野實移動了一下戰術闆上有些混亂的磁鐵。
15比15平,扣球得分的梅田和隊友們擊掌,接一傳時被影山的大力跳發掀翻而沒能準備進攻的五色對學長露出不甘心的眼神。
一傳、防守、進攻……所謂“王牌”,并不是隻要能得分就萬事皆可的稱号。
和技術動作還有些毛糙,時不時沖動來個失誤的梅田比起來,一年級的8号(五色)或許更擔得起下一屆核心。
——前提是,換一個二傳手。
*
·梅田和智
白鳥澤學園高中2年5班
位置:接應 ;背号:11
身高:185.0cm ;體重:75.7kg (高中二年級7月)
能力:力量5,彈跳3,體力3,頭腦3,技術2,速度3
最近的煩惱:報名了天童學長的“教你用三句話和若利同學成為朋友”速成班後,電話郵箱還有Line都被白布拉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