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史家賈家輪番小住的生活其實也挺有意思的。各家的先生見識不同,教學理念不同,擅長的方向也不同,這給了王喜鳳許多發揮的空間。同樣的問題能找不同的人尋求答案解析,棒棒的。
雖然她有意識的控制着學習進度,尤其是針線方面的進度,但史家對姑娘們的培養力度并沒有讓她輕松太多。底下的兩個妹妹更是叫苦連天,頗有些同病相憐的味道。
而随着年齡的增長,她住在賈府的時日也在增加。畢竟,她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和事佬。賈府的和事佬第一等要數鳳姐,堪稱八面玲珑。可她要管家,每日事務繁忙,總不能時時在榮慶堂偷閑。尤其是寶黛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誰都不願意招惹。這兩個小祖宗,哪個是聽勸的?說不得那句話沒說對就麻煩上身,不如讓賈母自己頭疼。
王喜鳳生平最不愛勸架,有些人是越有人勸越上頭,非要鬧出來才罷休。若是煽風點火不會被打,她肯定建議他們不如打一架。既然好話勸不進去,隻能以毒攻毒。
小孩子吵架本就是三分鐘熱度,隻要當時控制住局面,後續再鬧出什麼的幾率就不大了。不出半個時辰便會有人後悔,偏又舍不下臉來示弱。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人遞梯子,再去說些規勸的話,也能聽進去了。
聽起來像不像居委會大媽的活兒?簡直不能更貼切。
王喜鳳多半是跟黛玉同仇敵忾,你既然生寶玉的氣,自然是他哪裡沒做好,咱們完全可以展開說說具體哪裡不好,順帶再讨論一下還有哪裡不好,上次是哪裡不好等等。再有,翻舊賬其實也挺有意思的,說着說着話題就帶偏,氣也就消了。
既然消了氣,寶玉再來認個錯,完美。寶玉那頭不需要她出馬,有襲人這朵解語花,自然能勸到他心坎上。
鳳姐是最愛打趣人的,見寶黛這陣子消停許多,竟不由得開口道:“過了年,寶玉也長進了,如今不跟你妹妹怄氣了?”
寶玉一頭霧水,“我何嘗跟妹妹怄過氣?不過是一事說錯話,妹妹大度不跟我計較,也就撂開手了。”
王喜鳳深藏功與名。
賈母樂得黛玉跟湘雲好的跟一個人似的。黛玉是個冷淡性子,身子又弱,平日裡跟姐妹們也不怎麼走動。倒是湘雲來了,兩人都住在榮慶堂,串門倒是勤快。
其實王喜鳳也不是個愛串門的,可誰讓黛玉那裡書多呢!她進京的時候下人帶的不多,可行李也有不少,其中就有一箱林如海精心挑選的書。
寶玉房裡也不缺書,他那機靈到不一般的小厮茗煙,啥書不能給他弄進來?可王喜鳳完全不敢去惹這個炸藥桶。想想這厮去了大觀園給黛玉看的什麼?會真記!若是被賈政知道,少不得一頓好打。除開這些通俗話本子,寶玉那裡逃不開四書五經這些正經該學的科舉教材,那就更不敢擅動了。
這日衆姐妹結伴給王夫人請安,卻恰恰聽得王夫人跟鳳姐在說什麼人命官司,正是王家的姑奶奶,王夫人那嫁入薛家的親妹妹家的事。王夫人不欲在小輩面前說起此事,便打發她們去看大嫂子李纨。
一行人走在路上,嘴上雖沒說什麼,内心卻已經開始了瘋狂OS:薛家惹了人命官司?
王夫人其實也挺無語。臨行了鬧這麼一出,她就怕為此耽擱了行程。一處慢,處處慢,誰這道這花天酒地揮霍無度的二世祖在回京的路上還會鬧出什麼醜聞?
惹了禍的薛蟠卻依然保持着他的松弛感,帶着家人如期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