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走是留,她也是經過慎重考慮的。鳳姐勸她留下,一方面是賈家在京中至少有個穩妥的信息來源,二來也是這個時候和離大歸,雙方家族都面上無光,沒人會同意,反而讓她形勢被動。
鳳姐初聽她想離開楊家,百思不得其解。都說嫁人是女人的二次投胎,其實楊家這樣的人家對上如今的賈家,王喜鳳已經是賺了。王喜鳳給的理由是賈家回了金陵,她在京中再無倚仗,楊家雖然迫于名聲,做不出休妻另娶的事,可暗地裡的磋磨是免不了的。
可人的一生中何處無磋磨呢?譬如鳳姐,真當她那麼喜歡插科打诨八面玲珑天天跟人耍嘴皮子玩心眼子嗎?媳婦進門低人一等,哪個都是惹不起的存在。不都是一步步磋磨着成長起來的?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許小姑子本人才知道待在楊家是如何不易,可回賈家也不一定能有好日子。即便他們當兄嫂的不介意她回家,上頭還有長輩在,保不齊就要再嫁一次。二嫁難道還能找到比楊家更好的人家?别做夢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要說一府之内誰的觸角最靈,必然是每天滿府走動的下人。許嬷嬷雖然将院子管理的妥妥當當,她們終究離不開衣食住行,免不了與府裡其他人打交道。賈府的下人誰不是人精,楊家的風向一變,她們的DNA就動了。
王喜鳳源源不斷收到來自丫頭嬷嬷們反饋的各種消息。其實楊家又不大,人也不多,在富貴窩裡見慣風浪的賈家人隻用條件反射都能應付這些自以為隐蔽實則拙劣的排擠。楊家這麼點姻親關系,還能比得過賈家那比蜘蛛網還複雜的四大家族幾代人聯姻後的家族譜系?
下人依靠主子而生,主子日子不好過,她們自然也不輕松。她們關心王喜鳳的命運,更關心自己的命運。畢竟,賈氏兩府剛剛經過一輪清洗,曾經有頭有臉的奴才們,運氣好的過上了屁民生活,運氣不好的已經被處置。
這些都在王喜鳳的預料之内,甚至她還能陰謀論一些,将危機意識散發的更開闊。隻是楊家畢竟是個要臉的人家,賈家雖敗落,但也不是全家死絕,未嘗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倒也不必立刻就露出峥嵘。隻是她生不出孩子總是硬傷,局面早晚得崩。她要做的是在崩盤之前過好自己的生活,預備退路。
王喜鳳又回歸到剛嫁入楊家時毫無社交的宅女模式。無人串門,也不用出門應酬。外面的傳言是楊家媳婦因為娘家出事痛心不已,養着病呢!用腳趾頭都知道這個話是誰傳出去的。大家都講體面嘛!
她既然不方便露面,出門更是不易,一應事務隻能交給陪房和管事們。鳳姐離開京中,之間交給她的一些産業卻沒法帶走,一時半會也難以變現,如今依然在她手上打理。
賈家出事,這些在外頭見多識廣,覺得自己翅膀硬了的掌櫃管事們不出些幺蛾子簡直就不是賈家的一貫作風。要不是如今她身上還戴着四品官家眷的光環,他們内外串通做個局,産業被吞都是有可能的。
許嬷嬷肉眼可見的忙起來。繡橘雖然好使,但丫鬟不方便出内宅,人生閱曆上也差許多,出門行走還是這些人精嬷嬷們更實惠。
許嬷嬷依然憂心不改。雖說當前的處境并沒有超出她們的預料,所有人都有條不紊按早先定下的規程進行,可無子嗣終究是硬傷。當年強硬如琏二奶奶,不也為了子嗣問題受氣?隻可憐她們姑娘,外面看着光鮮,攤上這麼個不着家的夫婿,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她們姑娘不能生養呢!
哈哈,她老人家哪裡知道,還真是她們姑娘生不出。。。
王喜鳳縱使生不出,也斷然做不出給枕邊人發小妾的大度。這簡直就是将弱點送到人眼前給人踩。若哪天楊柏學業不利,說不準還會怪她發小妾太積極搞壞了丈夫的身子,何必呢!想要就說出來吧,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又當又立要不得。
現世看來,給丈夫發小妾不僅能體現正妻海納百川般的大度,還是讨好夫家,緩和雙方關系的利器。讀書人不就是講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嗎?若誰家妻妾相合,簡直就是政界的一股清流,平白少了多少聞風而奏的彈劾?
楊柳之前跟嫂子好得很,如今也被梁氏好一番耳提面命,勒令她學些大家閨秀該懂的道理。二房的萬氏更是心情舒暢,再不為自家的姑娘沒攀上賈家的名利場而失落。
這?她算不算為社會進步與和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默默為自己點贊。
該來的遲早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