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鳳入府時隻帶了一個丫鬟一個嬷嬷,如今出府,依然隻帶了一個丫鬟一個嬷嬷。存放在老太太庫房的嫁妝還需審結再發還,自己房内的私物倒是齊齊整整擡了出來。府外,接到消息的林家舊仆已在外迎候。
王喜鳳從不肯考驗人性。除開林家兩房人家如今守着的宅院,王喜鳳另安排王嬷嬷的家人也另置了宅院備用。
當大家小姐的奶嬷嬷雖優榮,卻無法與丈夫兒女共聚天倫。王嬷嬷陪黛玉進京時,她全家都跟着進了京,在外頭也安排有差事,可王嬷嬷日日陪伴小姐,無法照料家中卻是不争的事實。待林如海病逝,王喜鳳回京,她便許了王嬷嬷榮養,如寶玉的奶娘李嬷嬷般,并不排班應卯,隻偶爾進府聯絡感情。
賈府巨變,王嬷嬷自然放不下她從小照顧到大的小姐,日日懸心。如今順利出府,已是老天保佑。
王喜鳳手裡并不缺銀子,正如前文所提,那些古籍孤本才是銀錢都買不來的好處。隻世人隻見錢眼開,她便入鄉随俗,将林如海留給她的私房錢都存在了琴盒裡。
明面上的家産,林如海要交出去許多,才不至令賈琏生疑,給黛玉招禍。故而,他将書畫首飾以留念想的名義交給黛玉放着保值,另給了五千兩銀票壓箱底,以備不時之需。
縱使賈家将嫁妝田産鋪面都占了去,縱使林家留下的家人世仆都負了心,這些東西也能保她生活無虞。這也是林如海能做的最後打算。
單打獨鬥不可取,報團取暖才是真。
理論上講,這回賈府的結局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動,李纨母子應該順利出獄,就看寶玉能不能逃過一劫。
王喜鳳自然無法出面探監,安排王嬷嬷一面打點探監事宜,一面留意人市上的消息。畢竟受府裡庇佑這麼多年,該盡的心還是要盡的。主子們大概都受牽連撈不着什麼好,她這麼個未出閣的姑娘,想運作什麼也是有心無力,隻能多打聽些消息,多打點些東西送進去,讓他們少受些苦。
其實,她也不知道她所經曆的都是以什麼為藍本的故事線,反正到了現代,大家看的都是殘本,後四十回的故事究竟怎樣,誰也不知道。推測畢竟是推測,即便作者大大埋線或者給出結局,也還有虎頭蛇尾寫崩盤或者增删太多遍而疏漏的呢!
至少,對于衆人都推測巧姐最後被劉姥姥救了,還嫁給了闆兒,她是拿不準的。畢竟,她當李纨的那會子,劇情裡連教坊司都搞出來了,怎麼贖?
或許,這個不靠譜的遊戲系統真的是在搞遊戲?她就跟個測試員一樣,嘗試不同的通關路徑?或者她穿的本就是各種類型的同人文?哎呦,那就搞笑了。
不了不了,不要想這麼多。既來之則安之罷。
關注賈府衆人的未來隻是王喜鳳生活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收攏人手。
如今得用的熟悉的也就王嬷嬷和雪雁,王嬷嬷的家人拉拉雜雜一家子,再有随她進京的舊仆兩房人。奴大欺主的故事在賈府屢見不鮮。先前有賈府立在那裡,這些人自然規規矩矩,哪怕弄鬼也得小心翼翼。如今賈府倒了,難免有人欺幼主年輕不曉事,趁機生事。
即便王嬷嬷的家人,也不一定全都忠心耿耿。誰還沒有兩副面孔了。
這樣自立門戶的開局,她也是有經驗的。跟當李纨那會兒相比,各有優劣。好處是資金比較充足,若是嫁妝發還,雁過拔毛後總歸有剩吧?田莊鋪子之類的收租就能維持生計了。即便全都沒了吧,她手頭還有私房錢,再置辦點産業也是可行的。缺陷就是家中沒有男丁,門戶支應上艱難些個。不過,等李纨母子出來,相互扶持着,問題就不大了。
故而,近期,王喜鳳的工作就是在王嬷嬷的調度下親切接見這些林家舊仆,對他們的工作态度和辦事能力進行前期考察。得力的留用,不得力的派去田莊也使得。若是太刁滑的,隻能清退。
所幸,能被林如海留到最後的,還真是些忠仆。這幾年或有懈怠,也是王喜鳳不方便出來監察的緣故。當刁奴是爽快,主家一個不耐煩,交到官府或者讓人牙子拉走就不太美好了。這個時候,連良民生活都難以小康,當奴才的還想鑽營上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