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鳳還要為賈母守孝。
守孝這件事,簡直都要變成日常了,真是歲歲年年無窮匮也。要不是身子已經養的七七八八,這麼連番的勞心勞力,早就卧床不起請大夫了。
幸而,奴才們能贖的都先贖出來了。紫鵑回來之後,王喜鳳可謂松了一大口氣。紫鵑的娘老子都是賈府的家生子,并未牽連到賈府的事件中,隻是花了些銀錢一并贖出來,如今跟其他人一起安置在隔壁為李纨母子準備的小院裡暫住。
其他人她隻根據自己的熟悉程度吩咐王嬷嬷贖了琥珀、平兒、豐兒、素雲、碧月,再有寶玉房裡的麝月。襲人已有家人來贖,并不用她操心。
家裡多了這麼許多能幹的大丫鬟,她的日子立刻就好過了許多。三間正房整理一新,所有寝房坐卧陳設都換成了她們的手藝。不論精美與否,總比外頭買的強。
八寶架上自是擺不出什麼珍品,隻一些特意保留的江南小玩意來充數。說起來,除了進京時自帶的,還有薛蟠出門跑生意運回來送給各房的,她也得了一些,也正經回了禮。如今剛好派上用場。
除開這些,還要趕做一些衣裳鞋襪,除了要送到監牢裡,還要備着她們出來時替換。工作量真不小。幸而林家舊仆雖隻得兩家人,但人口卻不少。
一家姓方的,男人管車馬,女人管廚房,家裡大大小小三個子女,大些的已經到了正常人家說親的年紀,隻不過當仆從的,一般都要二十以上才配人,倒是沒那麼着急。另一家姓楊的,男人是林如海的小厮,後來當了管事,女人負責教丫頭們規矩,如今也有三個最大不過十歲的丫頭小子。
進京之後,除開守院子和庫房,王喜鳳并沒有使喚他們的需求,可也不能白花銀子養着。主要是即便發月例,也隻是幾個大人,孩子們都沒領差事,哪來的收入?
故而兩家靠着廚娘做點心的手藝,每日輪番街頭巷尾地叫賣。反正家裡孩子多,閑着也是閑着,賺到都是自己的。
如今要整頓内務,鋪排人手,兩家人自然喜不自勝。艱苦奮鬥了這幾年,終于能過上包食宿還能領工錢的好日子了!
李纨母子出來的時候,王喜鳳基本上已經将家務打點妥當。兩座相鄰的院子是一并買下的,林如海備的後手,環境地段都是極好的,清幽又清貴的官宦聚集之所在。原計劃是下人們住一套,主子偶爾過來小住一套,支應也方便。如今幹脆打通了,兩邊各自住,又能互通有無。
方家的廚娘依舊管廚房,叫了她家老二打下手。老方暫時沒有車馬管,先管了門房。楊家媳婦子權當行走回話的管事嬷嬷,而老楊做了賬房。
林家的仆人李纨不一定樂意使喚,而林家的舊仆,也不一定樂意被李纨使喚。她能做的就是将幾個贖來的丫鬟空出來,看雙方供求。
紫鵑的家人也就是一個老爹及兄嫂,侄兒侄女年歲尚小。王喜鳳家裡人員嚴重超編,若是李纨不用他們,就打發到田莊上去。
對了,封存的嫁妝已經送還。家具古董等大件俱無,下剩一些木頭箱子,裡頭無非一些老舊的衣料,再就是兩個鋪子一個田莊。資産縮水都快變脫水了。不過,也夠用了。
出乎意料的是,李纨要了方家老大給賈蘭當小厮。原本是打算安排他跟着老楊理賬,如今這安排雙方都樂意,倒也罷了。
這也是李纨的精明處。林家不像賈家王家,生怕下人們識字了要造主子的反一般。他們父母得主子看中,自然是識文斷字的。父母識字,孩子多少能跟着學幾個在肚子裡。這方家老大可不正巧識字?十六七歲的年紀,跟着賈蘭正好。
除開自己的貼身丫鬟素雲和碧月,李纨還要了琥珀,也是給賈蘭備下的。賈母當年四處送丫鬟,湘雲,黛玉,寶玉,但凡疼愛些的小輩都給了,卻沒有給賈蘭,或者對她來說,的确是一大憾事吧!她還想要平兒,隻平兒一心等着她奶奶,她也隻能暫時要了平兒過去作伴,等一切塵埃落定。
此外,因一時半會兒她買不到合用的下人,最終還是要了紫鵑的家人,具體是怎麼個安排,王喜鳳也懶得打聽。不過從李纨這樣大手筆要下人,她也能推測出這麼些年她真的存了不少私房。
王喜鳳這麼些年,除了開詩社,跟這個大嫂子還真沒打過幾次交道。雖然王喜鳳自認為很低調地在苟,但大嫂子肯定不這麼認為。賈母的心肝外孫女,再怎麼低調也像半夜獨自發光的夜明珠,哪裡藏得住?
不過,兩個聰明人在一起,許多話都不用講得太透。李纨的心思都在賈蘭身上,隻要對他有好處的,必然努力靠攏。不說别的,賈蘭能從哪家借到那幾大箱子的書?有些還是林如海批注過的四書五經,白撿的便宜好嘛!
王喜鳳抽空帶着丫鬟嬷嬷及賬房老楊去看了幸存的兩間鋪子,能繼續經營的繼續經營,經營不下去的關張出租。這種事情她隻用吩咐以及聽彙報即可。
田莊這裡問題也不大,反正田莊本身就不大,指望多少産出收入那是妄想,供家中人口的日常嚼用還是可以的,依然是老楊負責。
楊家的二小子,才八九歲,辦差肯定不行,先跟着他爹老楊學着跑腿打下手。下剩的方家老三也是個姑娘,十歲上下,跟楊家的大丫差不多年紀,一起進院子做些漿洗灑掃的活。隻有楊家的老三,如今隻得四歲,毫無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