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學醫救不了十二钗 > 第31章 第 31 章

第31章 第 31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衆人上車的上車,上馬的上馬,直奔早早計劃過的露覺庵。世間求神拜佛者衆,城外大大小小的寺廟庵堂也有十來處,這露覺庵規模并不大,建在城西玉峰山的山腰,回程的路上稍微繞一繞也就到了。

惜春隻接觸過賈氏的家廟鐵檻寺,再就是饅頭庵,水月庵以及大觀園裡的栊翠庵。因着有賈家支應供奉,裡頭的出家人也時常在賈府行走,個個體面風趣,不語凡俗。這便是惜春動不動想做姑子的外因。

衆人一路步行上山,本是沖着踏春而來,自然不緊不慢将左近逛了一圈。

春光尚好,山中碧野一新,滿眼蔥翠裡,各色野花含苞,蜂蝶輕舞。林間各種山石草木,雖無人打理,亦各自相映成趣。寶玉一時便有許多詩性。衆人移步換景,目不暇接,隻相互指點賞景探奇,并無人相應。

那麼多誓要看遍祖國大好河山的驢友,都喜歡去無人開發的野山,要的大概就是這種未知的驚喜。我至人未至,人至我已遠。何等意境!

人之所至,有擔水澆菜的青年尼姑,有院前灑掃的老尼姑,也有溪邊浣衣的小尼姑。個個衣衫簡薄,神情呆闆,并不似在京中常見的淨虛智能兒那般随意自在。見着貴人,慌慌一禮,便繼續手上的工作,并不停歇。

惜春想上前搭話,猶豫再三,終究不敢。

早有負責迎來送往的住持引了他們往殿前進香,又介紹了一番寺廟詳情。這座庵堂也曾香火旺盛,遊人如織。自上一任主持圓寂,便漸漸沉寂。庵中雖有新的主事,因收留的可憐女子太多,庵中又無太多收益,便進入了惡性循環。

姑娘們哪裡見過這種艱辛,紛紛慷慨解囊。王喜鳳暗笑她們見識太淺,權做代表捐了五十兩燈油錢,得了住持親自開光的平安符,并幾幅草菩提子的手串。

下山就快得多。

各自上車,喝了一輪茶,松松乏。雖然身體極是疲累,卻談興不減。

紫鵑一路扶着黛玉下山,好容易上了車喝了茶準備回府,先勸了巧姐兒躺着略歇一歇,又勸了寶玉騎馬仔細看路,還不忘給姑娘錘腿捏骨,也是操碎了心。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第二日,寶玉便來催詩。

以往的風花雪月似乎全都放下了,雖不似杜陵野老,哀民生之多艱,也多了一番前所未有之感慨。以往,他隻論男兒女兒,如今,卻懂得看富貴與鄉野。

頑石本出自山野,卻流連溫柔富貴,如今,不過重新認識鄉野。

鳳姐兒不過是許久沒有旅遊,也給辛勤工作熬了一個冬天快要造反的人放個假,出門逛一逛,并不知總有人閑來無事,無師自通學會了觀後感這種東西。城會玩。

每個冬天過去,老人家都會感歎又熬過一年。

賈母少出門,并不是身體不好,隻是沒什麼必要。往年,作為诰命,還要參加各種慶典儀式等,勞動強度比出門賞春要大得多。可那是沒辦法,必須得去,但凡有選擇,誰不愛在家歪着,由着一班丫鬟婆子伺候?

孩子們出去玩一趟,回來自然有數不清的新鮮事要說給她聽。這股子激動回味好幾日才慢慢下去。這日,收到賈政家書,正是要出外任。府中本就左支右绌,賈政日常要上衙,家中有事多半要托賈蓉出面。如今賈政出外任,家裡連個拿主意的男人都沒有,王夫人再次頭大,隻這些已與王喜鳳無關。

這是個以孝治天下的時代。他們夫妻既然陪賈母回來,代公婆盡孝,就不可能丢下老太太回京。不然,一堆老弱婦孺,都指着寶玉照顧嗎?風花雪月第一流,柴米油鹽鬼見愁。

就算賈母哪日去了,也沒有他們回京的道理,反倒是賈母的好大兒們全都要回老家奔喪丁憂。至于守孝之後的事,哪裡管那麼多。

大房也來信,已經給迎春定了親,下半年出閣,美其名曰女孩子大了就嫁人,免得影響後面的孩子議親,半點不提為了巨額聘禮而将迎春嫁入商賈之家。

賈琏作為親大哥,勢必要回京。按理講,親嫂子也是要去的,但留下老的老小的小,誰也不放心。果然,賈母生日一過,賈琏就帶着人往京城去了,留了鳳姐兒統籌内外,照應家中老小。賈母說到做到,着賈琏帶了一千兩體己銀票并兩套頭面首飾給迎春添妝。

中秋節,賈琏在船上過,府裡隻得一幫子婦孺。鳳姐先叫了戲班子熱鬧了一番,夜來賞月,怕老太太覺得冷清,特意策劃了彩衣娛親環節。寶玉打頭,之後依次是黛玉,湘雲,惜春,巧姐兒,連最小的芃哥兒都當場背了一段三字經,把老太太哄得眉開眼笑。

這也是家中沒了旁人,不然,誰也抹不開面子。哪知,此事一開,再收不住腳。轉頭老太太就說,重陽節她也想享享孩子們的孝心。這話一出,說不得鳳姐兒再次上陣,策劃一次聯歡會。

可兒孫就這麼幾個,節目太少完全不夠盡興。幸得鴛鴦腦子轉得快,既然是讨老太太歡心,她們作為老太太的丫鬟,哪能光站着看,不盡盡心呢?演員團隊迅速擴大,各種有才華的文藝積極分子都得到了發掘。

賈琏一去便是兩個月,回來先見了老太太,報喜不報憂,回房才一肚子委屈告訴風姐兒。

府裡積攢了許多雜務,剛進門就被安排的團團轉。王夫人隻一味催着他辦事,倒也罷了,大老爺更狠,不僅安排他做事,還抱怨他給的孝敬銀子太少。攏共在家待了二十天,每天都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鳳姐兒無語。生産隊的驢都沒這麼用的。

“環兒也大了,該幫着做事了。”

“拉倒吧,這小子看着精怪,也是個眼大心空的。看誰做都覺得簡單,給了他機會又辦的一塌糊塗。太太也頭疼呢!”

“也是,真以為誰都跟琏二爺一樣能幹?十六歲就扛起府裡的重擔。”

這記馬屁突如其來,琏二爺什麼抱怨都煙消雲散了,不由自主就将這趟回京剛薅到的五百兩外快上交。平兒在一旁伺候茶水點心,差點笑出聲來。

入得臘月,家家戶戶都準備窩冬過年。各家的年禮早已打點妥當,該送的都已送到。家裡幾個姑娘還利用管家的便利,湊份子着人往城外露覺庵送了些米面布匹等。鳳姐兒暗笑,隻作不知。

終究,這個年沒能過好。

賈妃薨逝,對賈家的打擊是巨大的。這些年為了元春,賈家送了許多銀子進宮卻沒聽個響,還時常有宮人拿元春的名義上門要錢,賈府早就支撐不住這樣的開銷。可隻要有娘娘這個招牌,賈家就多一份保障。

别的消息或可以瞞着賈母,可娘娘薨逝,哪裡遮掩的住?作為第一個孫女,賈母親自撫養,感情極深,又事關家族興衰,這一哭之下,便有些不好。鳳姐兒一面着人速請大夫上門診治,一面和鴛鴦一起貼身伺候。幸而喝了兩日藥,漸漸就好了。

夜間,鳳姐兒跟賈琏閑聊,“老太太以前多康健的身子,這兩年也虧損下來了。”

“這個年紀麼,已是世間少有。”

“以前常來咱們府上的劉姥姥,比老太太還大幾歲呢,咱們回金陵那會兒見着,比老太太還精神呢!”

“平兒也說起過,咱們大姐兒還是她老人家給起的名字?”

“是得了她老人家的好。以前大姐兒三災八難的,起了這個名字,倒是好養活了。”

“那倒是要謝上一謝。”

“還用得着你說?”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