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襲明回答,要降服此怪,須得有個法寶,隻要拿到這個法寶,就有十成的把握降服它。
姜水靠近他問道,是何法寶?
李襲明笑了笑說,倒也不必急着問這法寶,待我細細與你道來。
衆所周知天下有四大神獸,可有人知道五行鈴铛?我曾聽聞這五行鈴便是當初混沌初開時一株神樹上的法寶,這法寶可遇不可求,後人為了區分,把這法寶分别稱作紫金鈴、青木鈴、玄水鈴、赤火鈴和覆土鈴。
這五種鈴铛各有各的用處,紫金鈴禦物,能飛沙走石頭;青木鈴凝神,能喚人神智;玄水鈴固元,于修行有益;赤火鈴攻心,能惑人心魄;覆土鈴醒耳,能動人元神。
覆土鈴正是克制這水怪的法寶,聽說隻要在這怪物面前搖動鈴铛,它就會乖乖聽命與你。
李襲明說完這段話停了下來,直勾勾地盯着姜水,似乎在等着姜水詢問哪裡能找到覆土鈴。
姜水直視回去,偏偏沒有開口詢問。
李襲明無奈撤回目光,繼續說道,青木鈴在昆侖,紫金鈴在南海,玄水鈴在天宮,赤火鈴在地府,唯獨覆土鈴不知所蹤,它遺落凡間,就算是最精準的蔔算之術也算不出它到底在哪裡。
所以說李襲明這一大段話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姜水對他東拉西扯的能力有了新的認知。
那到底用什麼方法收服它?
李襲明說,不急。
等到了牧星城的馭霞鎮的無塵道觀再說。
姜水接話,那就即刻駕雲,不,即刻動身走過去罷。
說了半天,話題又繞到如何出行的問題上。
作為天上沒受過苦難卻親眼見過太多苦難的神仙,李襲明驚訝于姜水對徒步走的執着,明明能走最好走的路,偏偏要和自己作對選最不好走的路。他結合姜水的處境一想,到是可以理解這種行為,再一想,甚至對這種偏要在這麼繁華莊康大道上苦行的癡愚生出一種莫名的尊敬。
李襲明搖了搖頭,表示不能贊同姜水以懲罰自己來尋求安慰,兩件毫無因果的事不可能會互相抵消,姜水一直都沒有直面他的矛盾,他一直在逃避。
他對姜水說,不要步行去,可以坐船繞一繞,租一輛馬車也比走過去要好。
以他們的腳程,無論坐船或馬車都會比“走過去”慢很多,姜水怕他們這麼慢吞吞會耽擱收妖,所以一直催促。
但其實他們倆心知肚明,收妖隻是借口。
這種還在掙紮逃避的人往往都是心存一絲善良的可憐人,李襲明怎麼可能對可憐人直接苛責,他隻能以“不急”來搪塞這個以“飛蛾撲火”式自殘來自救的可憐人。
但不急說的多了,效果是一天不如一天。
這導緻在姜水的眼裡,李襲明隻會說“不急”,什麼事都慢條斯理的。
姜水覺得,如果有一天天要塌下來,隻要還沒真正塌,李襲明也會先看完他的書然後說不急,還有時間。
這就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典範。
那邊李襲明敷衍姜水,這邊姜水在心裡對李襲明暗自诽謗。
李襲明這種人一般不是對自己太自信就是毫無輕重緩急的概念,姜水很希望他是前者,但有時卻暗戳戳期待看到他出錯的一天。
這種念頭在心裡一轉,姜水立刻想其他的東西壓下,雖說幸災樂禍等這些都不足以被玉箍兒顯示,但姜水本人卻對許多類似的小念頭諱莫如深。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徒步而行還是坐車乘船不是問題,但想要李襲明接受其他人的處事方法必須先用出行這件事來做引子。
姜水已經在船上的時候還在試圖說服他腳踏實地走走看,李襲明置若罔聞。
等船靠岸之後李襲明也不趕路,看着黑壓壓的天說要找一個客棧落腳。
他也不和姜水商量了,悠然自得地在馭霞街道走着,他知道姜水雖然有點小别扭,但也不至于生氣到棄他而去。
如他所料,姜水不前不後的墜着,在下起雨後随他一起進了萬春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