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來源于歌曲《南屏晚鐘》
人間把日月星辰的轉動稱為時辰。在時辰裡,熙攘與寂靜,相逢與分離,組成了他們的悲歡喜樂。人們疏時求滿,别時求合,滿又求愛,合則祈久。從混沌中誕生的人類不都是孤零零地來嗎?為何不能如我這般接納天神賜予的事物,為何永遠向動也不會動的事物祈求難以得到的東西。
山間的風繞過繁複的枝葉,透過木門敞開的瞬間,呼喚微弱的燭火。山神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坐在這裡的。他不知何為花紅,何為廟宇。他不知道何為看見。他的世界是風建造的。風帶來湍急的山溪,綻放的野果,臭蟲的鳴叫,人類的祈禱。風把一切釀成沉悶複雜的聲音,穿過一叢叢的樹與草,成為山神的一部分。
被供奉的山神無悲無喜。他平然地聽着熱鬧的世界,就像他所知道的萬象歸一的那叢叢森林,愛與恨都尋不到蹤迹。世人怎會希望叫一個不通悲喜的東西賜予他們歡快。
已經不記得多久了。山神聽不懂信徒們所說的“年”。那應當是一陣風的回旋吧。我大概早已活過了千年。
除了,風帶來的嘈雜會在三個沉悶宏揚的聲音響起後短暫消失。
“咚——”第一聲,鳥雀驚起,百靈消迹。
“咚——”第二聲,紅光消落,金輪降隕。
“咚——”第三聲,天地昏庸,萬籁俱寂。
耳邊隻剩風的回旋。
山神不知道那聲音是何物,但他在這三聲裡懂得了懷念與感激。他是高大的,于是他可以攏蓋一切,唯獨他尋不到這聲音的蹤迹。應該是比他更高大的存在吧,大到将穹宇都震蕩了去。會是什麼呢?信徒們将它稱作晚鐘,稱作黃昏與黑夜的信号。山神分不清白天與黑夜,他便是在這每“晚”的鐘聲裡,算明白了“年”。
因此他懷念與感激。他任憑掌控的風穿過叢叢森林去,找到鐘聲的源頭。但那些風總會無功而返。他意識到,自己走不出這片森林。他是被困在了這裡。
他是一個被自由的人參拜的囚徒。
“四哥...”混沌裡,不知何處傳來一聲缥缈的聲音。他感受到了一點說不清的東西鑽進自己的身體裡,讓他想要抓住。總算與日複一日的風不同了,他覺得自己一定是遺忘了重要的事情。
“不要...會消散...停下...”
“天道...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