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衍舟說,“我的記得比較詳細。”
他的确沒誇張。
在許映秋的印象裡,他的筆記是分門别類好的。就連詞性類筆記,也全都按照首字母排序了一遍。
對于他自己來說,可能有些無用,但讓她這種基礎不好的人使用,卻是剛剛好。
……
在困難地進行了五天背誦單詞後,總算迎來了開學日。
背單詞事實上要比許映秋想象中的要困難得多。
每天不止要背新的兩百個單詞,還有前幾天背下來的單詞也要一并複習,日積月累下來,一天要過的單詞近千個。
不過好在程衍舟為了給她分擔壓力,答應幫她寫些邊邊角角的、沒什麼用、就是純眼睛過一遍、但是耗時間的作業。
因而她得以全心全力地把精力和時間放在英語這一科上。
南和一中強制住宿,就連住得離學校不過幾百米的程衍舟和許映秋也不得不搬着行李去學校。但他們班班主任人好,也知道在學校住着晚上蚊子多,睡覺不安穩,所以給他們批了走讀的申請書。
但即使如此,他們中午還是要在學校午休的。
行李并不多,隻是床上三件套、可供臨時換洗的一套校服和洗漱用品。
不過今天嚴桂聽終于有空送她去學校。
于是許映秋婉拒了程家父母的好意,自己和媽媽拎着行李出發去學校。
有高三提前開學的緣故,一路上見到的大部分都是許映秋認識的同學,她挨個挨個笑着跟他們打招呼,得到友善的回應後,她就笑眯眯地跟媽媽介紹哪個跟自己關系特别好哪個跟自己隻是點頭之交。
怕媽媽無聊,她又絮絮叨叨挑些有趣的,跟媽媽講她是怎麼跟這些朋友認識的。
嚴桂聽一路上都在仔細聽她的,一直送到宿舍樓底下,許映秋一把搶過行李,說什麼都不願意讓媽媽抗上去。
她讓媽媽在樓下等了一會兒,自己飛快上樓收拾好後,就下樓親親密密攬着媽媽的手往食堂走。
以前開學的時候許家夫妻倆常常因為有事都是拜托程家送來學校的。
隻有報名那一回她爸媽都跟着來看了眼學校。
所以即使快畢業,嚴桂聽也沒有吃過食堂的飯菜。
許映秋帶她去了自己最愛吃的二樓,果不其然也碰到了來這裡蹭晚飯的程家人。
他們熱情地朝她們母女倆招手,讓她們跟他們一起吃飯。
許映秋讓她媽媽去坐下跟他們聊天等待,自己拿着飯卡去人群裡排隊。
約莫四五分鐘,許映秋還沒回來,陸君竹就催着程衍舟,讓他去看一眼映秋怎麼還沒回來。
程衍舟嘴上嫌棄着隻是她動作慢,但身體還是很老實地起身,往以前許映秋最常去的窗口走。
正好瞧見剛打完飯的她一手一個飯盤,端得很是小心。
程衍舟大跨步,接過她手上的飯盤,側頭叮囑她去拿筷勺就好。
程衍舟身高腿長,沒走幾步就回飯桌。
許映秋打的兩份飯菜是不一樣的。但他跟許映秋一起吃過這麼多頓飯,不會認不出哪份是她的。
他很是順手地将許映秋那份放在自己身側,然後将許媽媽那份放在桌上遞給她。
不一會兒,許映秋姗姗來遲,将濕漉漉又洗過一遍的筷子勺子遞給媽媽,随後興沖沖地給她介紹:“媽,這可是我們第二食堂的招牌菜,你快嘗嘗。”
許映秋點菜是用了心的,不僅顧忌到她媽媽的口味,還專門往食堂的特色菜的方向上點。
知道她的用心,許媽媽點頭應好,然後小心翼翼地品嘗。
陸君竹在一旁一别程衍舟,“小棉襖就是好,你看你給我們倆挑的什麼菜。”
知道是調侃,許映秋也跟着打趣程衍舟,“就是啊,你怎麼給叔叔阿姨點這種菜?”
“什麼菜?”程衍舟毫不客氣,“不是你們自己點名要的?”
“你也不給我們點推薦,我們當然按我們愛吃的來了。”程南橋反駁。
“你們倆對學校食堂不是比我熟?”
程南橋和陸君竹都是南和一中的教師,在兩人有家庭前,一直吃的都是學校食堂。直到後來,晚上需要值班的時候,他們也常會在食堂吃飯。
說南和一中就是程家人的第二個家一點都不過分。
不過他們結婚後,就把學校的教工宿舍給退了,兩口子自己出去租了個房,直到程衍舟三歲那年才挑好地段買了房。
“這個好吃。”嚴桂聽一直默不作聲聽他們聊天。聽到他們鬥嘴也沒插話,隻是把自己口中所說好吃的雞肉給陸君竹夾了一筷子。
陸君竹沒有辜負她的好意,一筷子下肚,香滑嫩的口感頓時湧入口中。
雖然早已吃過,但程媽媽還是十分捧場地贊賞:“咱們映秋的眼光就是好。”
她再次一瞪自己已經吃完飯放下筷子專心跟他們鬥嘴的兒子,“你再看看你,整天沒個正形,有映秋這種發小真是你撿了天大的福氣。”
程衍舟這倒沒反駁,不過他還是本能回嘴:“還是你們地段挑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