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結樂章血凝詩”:用淚水和鮮血凝結成的樂章與詩篇,象征着為了豐功偉業付出的巨大犧牲和深沉的情感。
“東南西北終究是”:暗示無論地域如何廣闊,最終都将歸于一統,表達了對國家統一的堅定信念。
“中央一統鬯交知”:是指取得成功後和知心人喝着勝利的喜酒慶祝美好生活的開始。
“金烏去,接望舒”:指太陽落山,月亮升起。
“扶搖問靈澤”:扶搖是風,靈澤是雨,表示對風調雨順的期待。
“天水語華池”:天水指甘露,華池為泉塘。這是描繪雨露滋潤,氣象萬千的景象。
“碧落坤靈胭脂扣”:碧落是天,坤靈為地,胭脂扣側是象征愛情美滿的飾品。這是“天地之間人為本”的哲學思想表達。喻示着對自然萬物的敬畏以及對堅貞愛情的追求和笃定。
“白榆青虹有夢時”:白榆為星,青虹是燈,這句是呼應“淚結樂章血凝詩”的,是說當初為了理想奮勇戰鬥而壯烈犧牲,勝利後還能與心上人于星燈璀璨的夜晚在夢中相遇。
綜上可見,整詩是在歌頌一種為愛情和理想而勇敢獻身的崇高精神。那麼這是在讴歌一段曆史還是在宣揚一種信仰呢?
經過仔細回憶,方歡想起了鸠南當天用于吹奏的樂器“三尺八孔紫銅箫”。曾聽郝漢提起過,他在北州送了一支箫給鸠揪。鸠揪成為皇後之後在南烏之戰中為他擋镖而死,這是他一生的痛。依此推斷,應該是鸠集珍藏了已故女兒所用的禦賜聖品“三尺八孔紫銅箫”,收了鸠南為繼子後将箫轉贈給了他。而鸠南吹奏的《時思君》,正是讴歌緬懷鸠揪舍身救夫的動人事迹的曲子。但現在的方歡心存異念,當然不願往正确的方面考慮,她要将此詞譜定性為鸠南宣示信仰的一首反詩。
據她所知,榮謙五個兒子分别以東南西北中命名,而《時思君》的前半阕可以理解為蕩掃敵軍,血染戰旗,東南西北,中歸一統。後半阕則可以解釋成日月交輝,氣象萬千,天地人倫,好夢成真。這樣一來,鸠南的反心仿佛躍然紙上,往皇上那裡一告,鸠集一家必是在卻難逃,榮謙一家也難逃幹系。但要一擊斃命,還得作些鋪墊,以免事出反常,引起郝漢的警覺。
為穩妥起見,方歡抽出時間,先去了包爾姬家探訪。
見皇後突然來訪,一向巧捷萬端的包爾姬也不免有些緊張,伏惟頓首,惴惴不安道:“娘娘千歲千千歲,臣妾不知皇後娘娘駕到,有失遠迎,萬乞娘娘海涵恕罪。”
“榮夫人平身。你又不是神仙,算不到本宮要來府上造訪。不知者不怪也,何罪之有?”方歡在正廳中間的一張靠背藤椅上坐下,和藹地問道:“榮謙在嗎?”
“回娘娘話,榮謙他去蒙原了。”包爾姬答話之時,臉上掠過一絲憂郁。
方歡略顯詫異道:“榮大人昨天中午還在宮裡嘞,這麼快走啦!”
包爾姬颔首道:“是的,昨天回來打了個轉,話都沒說上幾句,連中午飯都沒吃就走了。”
“榮大人輾轉全國,四年掃毒,嘔心瀝血,功績卓著。今匆匆奔赴北域,履職邊地,恪守職責,丹心可鑒。”方歡贊過榮謙,再語氣親切地問道:“你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呢?應該經常圍在你的身邊吧。”
包爾姬道:“謝娘娘關懷,榮東昨日下午便去刑部任職了。榮西榮北和榮霞愛折騰,這個時候不知去了哪兒。”
方歡淺笑道“榮南,哦,是鸠南,他不來看你嗎?”
包爾姬正要回話,突然回來的榮霞見皇後在屋裡,馬上行禮參拜,恭恭敬敬道:“臣女榮霞參見皇後娘娘,娘娘千歲千千歲!回娘娘話,我二哥鸠南去雲遊天下了。聽方喜姨娘說,好像要好幾年才會回家,所以他今天不會來看媽媽。我剛去找他,撲空了。”榮霞說完,又嘀咕了一句,“也不知道南哥走之前為啥招呼都不打一個。”
俨見自報家門的小女孩榮霞出落得亭亭玉立,如花似玉,還對鸠南的突然離家表示不滿和失落,方歡立刻聯想到鸠南譜寫的《水晶夜》。估計他暗戀的女孩八成就是榮霞了。
既然猜到了鸠南暗戀的女孩是榮霞,也聽得出來榮霞對鸠南突然不辭而别的費解和依依難舍,何不就此機會探一探她對把她交換過來的哥哥萬俟中的态度哩?
方歡一念至此,即微笑問道:“榮霞,你在外面不是還有一個中哥麼?他不會這麼巧也去雲遊了吧!他會經常回來看媽媽嗎?你找不到南哥也可以去找他呀?”
被方歡這麼一問,心存委屈的榮霞沉默片刻後,語氣堅定道:“臣女不敢欺騙娘娘,我讨厭萬俟中。”
她這個如同晴天霹靂的表态,把站在一旁的包爾姬直接驚呆了。
而老練的方歡已經收到了探訪的效果,隻輕描淡寫地哦了一聲,便告辭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