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老字号的餐飲店全靠老顧客口口相傳,年輕人更喜歡去日料店、快餐店,他們對私房菜的印象更多的停留在預約和定制上。
但他們店真不這樣啊。市面上某些私房菜流行定制和預約,通過一系列脫褲子放屁的手段來加價,來體現私房菜的調性,來凸顯顧客的尊貴。氣人的是,這種店更有市場。
小老闆上任之後,進行了很多改革,但效果都一般,有些門店已經入不敷出了,甚至已經到了要考慮關店的時候了。
私房菜的核心還得是食材,是菜品,是廚師。菜品和廚師,店裡都不差。至于食材也是中上等的,再好的就沒有了,畢竟好的食材各家都在搶。現在入不敷出的門店在積極自救,努力尋找高端食材,并且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吸引年輕顧客。
李洋雖然不是入不敷出的門店店長,但是他比誰都着急。
他大學一畢業就進了公司,福利待遇都很好,他對公司的歸屬感很強,眼看着有望轉正為區域經理了,結果可能要大量關店了。
李洋到了之後直奔廚房,經理和總廚已經在等了。“先做一條,另一條先等等。”經理的話音剛落,小老闆就出現在廚房門口,“都做了吧,等會兒大家都嘗嘗。”
大廚很快就做好了,水煮魚片、酸菜魚,還有一個魚頭湯。
剛盛出來,李洋就覺得,升職加薪穩了。
魚湯又濃又香又鮮,酸菜魚有香辣酸爽的香氣,水煮魚的熱油包裹着魚肉,香而不膩,關鍵是這三樣菜完全沒有被相互影響,各有各的香氣,和而不同。
大家紛紛下筷,李洋看着酸菜魚和水煮魚片,糾結先吃哪個。他的眼前出現一隻手,他的同事已經越過他在嘗第二個菜了,他趕緊夾了塊酸菜魚。酸菜魚酸辣鮮香,酸菜也沒有喧賓奪主,搶了魚的鮮味。果然,還是魚的問題,真不是他媽的廚藝進步了。
三個菜,十二個人一會兒就把魚吃了個幹淨。小老闆意猶未盡的放下筷子,“李經理,王經理說這魚是你找到的,确實不錯……”
話還未說完,就有服務員來說,“老闆,外面吃飯的客人都在說魚很香,有些點了魚的客人說給他們上的魚沒有這個好。”
小老闆示意王經理出去處理。
小老闆握着李洋的手很激動:“李經理,請你務必找到這魚的賣家,價格貴點不是問題,一定讓他給我們供應。”
李洋也很激動,他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升職加薪。
巨大的驚喜之下,李洋抛開了矜持,立刻跟小老闆唠起了自己發現魚的過程,當然稍稍美化了自己的作用。
老闆不愧是老闆,聽完李洋的話,他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這魚怕是不能給我們長期供應了。”
李洋聽他家老闆這麼說,有點懵。他來的路上已經想好了,用這個魚吸引年輕消費者,來加深他們私房菜的印象。
小老闆看着李洋懵懂的樣子,有點無奈,又有點自得,哎呀不愧是我,這都能挖出點有用信息。
“這魚是近期才出現在菜市場的吧?賣魚的婆婆說是自家魚,那不就說明養的魚數量不是很多。大量養的應該早就賣給批發商了,哪還花大力氣拉去菜市場賣呢。”說到這裡,小老闆有點愁。
李洋還以為是什麼大問題,他跟小老闆的關注點不同,他認為私房菜館缺的是把年輕顧客吸引過來的渠道。當然這種吸引人的渠道,不是那種投放廣告、探店啥的,這種方式他們已經嘗試過了,有用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畢竟他們店的價格在那裡。現在的年輕人對貴的東西敬謝不敏,貴的離譜反而想去試試。他們店這種貴,不上不下的,難。
現在李洋覺得,靠着這魚,他們店的貴那就剛剛好。隻要那些年輕消費者吃過兩三次,不,大膽點,就一次,以他們私房菜的美味和服務,真心不怕留不住人。
李洋滿面紅光,神情亢奮:“老闆,菜市場那裡一早上就能賣一兩百條,那魚兩三千條肯定是有的。我們店裡可以用這魚搞個夏日限定菜,把年輕消費者吸引過來就行,後期不怕留不住他們。老闆,我對我們私房菜非常有信心。”
李洋覺得小老闆接手公司的時間還是不夠長,不夠了解年輕人的需求,這公司還得有我這樣的年輕人。
王經理進來剛好聽到這句話,接着說:“這事有很大的可行性。我女兒跟她朋友為了一口吃的,能開車三四個小時去隔壁市吃。我們店服務好,菜好吃,隻要把他們吸引過來,真不怕留不住人。”
小老闆魄力還是很有的,不然也不會進行那麼多次嘗試了,他大手一拍:“行,那我們就試試。李洋,這個事就交給你負責,這兩天把策劃案交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