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小老闆的準話,李洋又開車回去了。回到家,李洋立刻給王阿姨一個大大的擁抱,“媽,我馬上要漲工資了,老闆說還有獎金。媽,我的親媽,我明天就跟你去菜市場。”
李爸此時也已經在家了,“行了行了,别搖了,你媽都快給你轉暈了。什麼魚啊?怎麼回事?”
李洋把事情從頭到尾講了一遍。
李爸:......
此刻他的沉默震耳欲聾,“合着兩條魚,你都不給你爸我留一條?”
李洋短暫地心虛了一下,就真誠地敷衍說下次給他單獨買一條。說着說着,他又想到,這麼好的魚,肯定還有别人注意到,“媽,來不及了,你有沒有聯系方式?”
“魚是菜市場買的,就我平時跳廣場舞附近那個。我沒有老闆的聯系方式,但是我們有個群,我把你拉進去。”
李洋加了群,看着群名,嘴角抽搐了一下。“媽,哪個是老闆?”
李阿姨指給他看,“這個,老周家的魚。”李洋點進去,添加,等對面通過。
與此同時,周懿收到了這個備注為“大批量購魚”新請求,她點了通過。
【想買魚的李洋:老闆,我是姥姥家的菜的那個私房菜館的,你家魚多嗎?能不能給我們店供應?】
【老周家的魚:數量多,種類也挺多的。你買過我家的魚,品質和價格你清楚吧?】
【想買魚的李洋:方便電話聯系嗎?信息說不清楚。】
【老周家的魚:可以。】
剛發過去,電話立刻就打過來了,看出來這個李洋是很想買魚了。
兩個人在電話裡約好了明天來村裡看魚。得嘞,在群裡說聲,明天不賣魚。周懿在這個群裡已經是群主了,編輯了一條信息@所有人。
【老周家的魚:明天家裡有事,不賣魚,後天照常。】
【晴天霹靂.jpg 我今天剛進群,一條都沒買,就等明天了】
【還好我今天買了五條,給我兒子女兒那送了兩條,還有兩條養着呢。得意.jpg】
【我今天買了一條,是真好吃啊,還想明天再買。流口水.jpg】
……
周懿看着這個不需要她努力就已經發展到60個人的群,美滋滋地心想,再多賣幾次魚,就能發展成百人大群了。
晚上,周懿一家在吃飯,電視開着當背景音。
周爸把電視播到本地頻道,這個點正好是一檔民生欄目播出的時間。這個欄目經常播出本地居民生活的大小事,哪個小區居民買保健品被騙了,某個店搞活動排隊領雞蛋引起圍觀,什麼貓狗離家出走疑似私奔……總之這裡的新聞搞笑又抓馬,源城市民都愛看,周懿一家也不例外。
“今日有居民投稿,上元菜市場有個賣魚的攤販賣“天價魚”,甚至明目張膽請托排長隊,疑似欺騙消費者,讓我們來看詳細報道。”
主持人話音剛落,電視就播放了一個視頻,一個魚攤前排着長隊,有魚池裡活蹦亂跳的魚,還有拍的格外清晰的魚的價格。畫面裡排着長隊的疑似托的顧客,臉看不清楚,但聲音很清晰。
“我今天打算買三條大的,一條給我小兒子,給我女兒也送一條……”
“我打算買五條,給我哥家送兩條。我跟你們說啊,我前天做的紅燒魚,香的哩,把隔壁的小孩都饞哭了。”
“我作證,我是隔壁家的,今天就跟着一塊兒來買魚了。我那孫子一直不愛吃魚,前天吵着要吃,帶他去外面吃非說不是那個味。”
這一個個大爺大媽,交頭接耳,話裡話外都是買幾條魚,這話術說不是托,确實沒有人相信。
“媽,你們今天不就是去上元菜市場賣的魚嗎?剛才那個一閃而過的稱魚畫面很像一一,這請托排隊的攤販不會是我們家吧?”
周爸剛說完,周奶奶一個箭步坐在電視面前。“剛剛電視說什麼了,我沒有聽清楚。”
周懿是聽清楚了,但是很無語,什麼“天價魚”,還有誰會在菜市場請托啊。
“菜市場的魚價格基本在13塊錢左右,這個魚攤的價格幾乎是翻了個倍,難怪有居民覺得是請托排隊。但是大家先别着急,事情真相究竟如何,讓記者帶我們到現場看看。”說完開始播放記者采訪。
“本台記者收到消息來菜市場現場時,已經接近中午了,賣魚的商販已經離開菜市場。但是我們找到了買過魚的市場其他攤主。”
畫面一轉,鏡頭對準了那個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