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他最愛的人是爺爺,沒有之一。
自打有記憶開始,他人生的衆多重要時刻都是爺爺陪着他。
第一次上幼兒園,他不願意長時間待在一個陌生地方,不願意和一堆陌生孩子相處。爺爺告訴他,陌生地方能變成熟悉的環境,陌生孩子也能變成十分要好的朋友。試都不試,人生會缺少很多樂趣。
他聽爺爺的話,主動嘗試,果然收獲到很多。他在幼兒園裡聽到很多沒有聽過的故事,學會做手工,學會畫畫。也認識了不少新夥伴,大家一起唱歌,一起做遊戲,他第一次從家以外的地方收獲到快樂。
後來,他上小學。他成績很好,赢得很多榮譽,他的每一張獎狀,爺爺都會收到相冊裡,到小學畢業已經裝滿3本相冊。至于證書,獎杯,爺爺則把它們都放到展示櫃裡,到了畢業,櫃子已經塞得滿滿當當。
爺爺注重儀式感,他每得一份榮譽,哪怕是不遲到的守時獎狀,他都會大肆慶祝一番,口頭上的表揚不斷,實際上的物質獎勵也不會缺少。
實際上的物質獎勵,五花八門。有時候是一塊糖,有時候是一本書,有時候還會是跑鞋,衣服,運動器材,文具,玩具,好吃的,甚至是一片紋路好看的葉子。
收到這些東西,是件很高興的事。但他沒那麼在意物質上的東西,他真正在意的是關注度,爺爺足夠關注他。
他時常覺得自己是留守兒童。雖然爸爸媽媽和他在一座城市,也住在同一間屋子裡,但一個月見他們兩三面是件極其奢侈的事。
父母是醫生,他們眼裡最重要的是患者。隻要對患者有益,很多事情都可以讓步,包括他這個兒子。
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明明已經答應要陪他,結果醫院一個電話,人立馬無影無蹤。
這種時候,爺爺總會拍拍他的肩膀和他說,爸爸媽媽在幫助别人,他們不止救病人,更是救一個家庭以後的命運。
他當然知道父母的工作有多重要,可沒有小孩不想父母陪着自己。他也想和其他同齡人一樣,周末能有父母陪着一起出去玩。
這個要求并不過分,可父母一次都沒有做到過,一次都沒有。
所以,在父母那裡缺失的愛,他會下意識地向爺爺加倍索要。
爺爺确實愛他,生活基本圍繞他在轉,他堅信這份愛永遠都不會失去。
可世上哪有永恒不變的東西。
那年深秋,他最愛的爺爺永遠地離開了他。跟那位恩人爺爺不一樣,爺爺走時沒有經曆太多痛苦,死亡隻對爺爺打了一拳,他就倒地不起。
爺爺走的一天,和以前衆多普通日子一樣,他如往常般接他放學。
上了初中,學業壓力大了,他要留在學校上多一節自習課,因此,他比以前的時間要晚上一個小時才能回到家。
盡管他說了幾百遍不用爺爺接放學,可爺爺頑固得很,跟小孩子發脾氣非要得到玩具一樣,他就是要來。
那個時候天黑得早,他放學的時候,天已經大黑了。他走出校門口,看見一個身材偏瘦的老人縮在校門邊苦苦等着,他看着心裡很不舒服。
他身邊的同學看見,會在背後竊竊私語,他本人對這些行為無所謂,可他怕爺爺聽見,覺得同學們對他不友善而擔心他。
所以他還是堅持不懈地勸爺爺不要接他,可爺爺頑固得很,總是漠視他的話。
絞盡腦汁都不明白,爺爺為什麼非要接他放學?
這個疑問,他問爺爺好多次,爺爺始終沒有正面回答。
後來,他終于知道答案,可爺爺已經永遠離開他。
爺爺是因為摔跤導緻顱内出血,沒有及時送往醫院,才離世的。
那一天,他沒有像往常一樣,看到那抹熟悉的身影,原地等了半個小時,始終沒等到人。
他心裡越發煩躁,同時也越發擔心。爺爺是個有很強時間觀念的人,沒發生什麼事,他決不允許自己遲到。今天他晚來這麼久,可能是遇到事。
猶豫再三,他決定自己走回家,看看能不能在路上碰到爺爺,他走的路,是他們爺孫倆經常走的那條小路。
這條路開着一大片嬌豔的三角梅,在傍晚或者天黑時看,别有一番風味,爺爺總愛停下腳步欣賞。這一次也是看花看呆了,才晚來接他的吧?
他一路小跑,不敢跑太快又不敢跑太慢,跑快了,怕錯過爺爺,跑慢了,又怕爺爺真發生什麼事。
當他看見爺爺癱倒在地上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晃了會神,才知道要趕緊打急救電話。
那時他沒有手機,他翻爺爺的褲兜翻了半天,找出來的是一隻已經被壓扁的老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