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當日于元會廷宴遇刺一事,午後便傳遍了整個京城。
謝小将軍與錦衣衛護駕有功,刺客當場被抓捕關押至北鎮撫司審理。
新帝路衡臨危不懼,三言兩句将驚吓混亂的參宴臣子及眷屬安撫下來,嘉賞了謝衍川以及霍啟為首的錦衣衛同僚,當即下令徹查刺客刺殺一案,命北鎮撫司務必要在三日内揪出幕後黑手,追拿歸案。
刺殺的消息并沒有被刻意壓下,是以在衆臣離宮之時,城内便風言四起。
坊間都傳新帝魄力超群,護駕的謝小将軍與霍同知也堪當大任,昭示國之興旺。
市井間的消息發酵是極快的,自然也會有不一樣的聲音。
彩鳳預言究竟是否成真,國君是否為災厄現世,山神是否為那刺殺之人……
那一句句傳言在衆人口中愈發離奇,走街穿巷都能聽見有人小聲談論着“山神”與“災厄”。
而一切的聲音,均在兩日後的朝堂上得以尋到答案。
北鎮撫司同知霍啟于第三日的早朝向新帝呈上刺客的認罪狀,而認罪狀上的内容,瞬間就在朝堂上激起了驚濤駭浪。
太和殿早朝,霍啟跪于堂下。
他洪亮的聲音傳遍整座朝堂:“禀告陛下,刺客已于昨日認罪,他宣稱自己是受人指使,并悉數交代了幕後黑手提供的計劃。”
龍椅之上的路衡沉聲問道:“幕後黑手是誰?”
霍啟從懷中掏出一個精緻木盒,他雙手托着木盒舉過頭頂:“此為刺客認罪狀!”
周公公快步取走木盒,将木盒及盒中那張薄紙仔細檢查了一番,方才将認罪狀呈給路衡。
路衡像是沒耐心等待一般,還未等周公公将認罪狀呈上,便先一步開了口:“你且直說便是。”
“是!陛下!”霍啟大聲應道:“幕後黑手為——恭親王路裕安!”
朝堂上霎時間嘩然一片,衆臣子面面相觑驚詫不已,當真是聽見了什麼不得了的聲音。
霍啟的聲音更加響亮了:“臣已于昨夜帶領北鎮撫司衆人前往恭親王京内府邸。恭親王對所犯之事供認不諱,事滋體大,臣已将恭親王暫扣至北鎮撫司,候旨發落!”
路衡沒說話,隻用手指抖開了那張薄薄的認罪狀。
他對着那張紙看了許久,眸中未見什麼神色,半晌才将認罪狀一疊,随意放回了周公公端着的木盒中,擡了擡手,讓周公公将木盒送回霍啟手中:“霍卿平身。恭親王所犯之罪,便請你宣讀罷。”
“是,陛下!”霍啟叩首謝恩,接過木盒,攤開認罪狀:“恭親王路裕安罪名有三!一為其于黔林秘密私設宗教朝會供堂,诓騙民衆斂财,□□無知教徒!二為其以山神名義神話自身,并利用神明身份散播彩鳳謠言,意圖污蔑聖上!三為其策劃并實施登基大典刺殺一案,人證物證俱獲!”
“恭親王數罪并犯,并已悉數招供!其實犯不當斂财、□□内亂、大不敬之罪!”霍啟的字字句句都在朝中衆人耳中下了重擊,他擡手讓一旁候着的錦衣衛呈上另一隻長條木盒:“此為刺殺陛下的兇器,為恭親王佩劍,陛下一看方知!”
那木盒也被呈了上去,路衡示意那名錦衣衛直接将佩劍取出。
盒蓋拉開的瞬間,寒光乍現,那錦衣衛将那柄劍取出,跪地呈上。
朝中又是一陣喧鬧嘩然,隻見那錦衣衛手中所托之物,正是當日穿過屏風沒入窗框的那柄細劍!
刺殺之日多有混亂,衆人并未看清那寒光為何物,但今日被那錦衣衛那麼一呈,誰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謝衍川此時也上前跪地行禮:“陛下!臣與恭親王于數年前交過手,臣确定,此劍确為恭親王貼身佩劍!”
朝中有不少細心之人,雖是沒與謝衍川一般有與恭王交手的機會,但皇家射獵每年都辦,因而對恭親王的佩劍并不陌生。
是以謝衍川一開口,就收獲了不少認同的聲音。
路衡面無表情地看着台下七嘴八舌,他擡手讓謝衍川與霍啟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