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節。
長公主府。
琉璃飛檐,精巧鸱吻,長廊廣殿,圖畫雕刻。
柏木為梁,沉香粉壁,甫一踏入便香氣撲鼻。
沿長廊向内緩行,可見府中以沉檀木為欄杆,以碔砆鋪裝地面,以錦文石為柱礎,以銅錢砌築于後園道路中用于雨天防滑。
再向内有屏風紫绡帳,以玳瑁水晶為押,以珍珠為絡飾。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太平盛世之景象,從這一宴便可窺得。
縱使徭役過重、餓殍遍野的慘劇此時正在四海同時上演,這雲都的貴人也是萬萬感知不到的。
莫要奇怪,瞧,在這貴人府邸連丫鬟小厮都是錦衣華服,直要讓人為民富國強而歌頌。至于那些破衣爛衫的流民,連都城城門都進不來,又怎會在這些貴人面前現眼?
已過不惑之年、雍容華貴的長公主帶着年輕的公子小姐們喝雄黃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年長的夫人們在一旁笑看打趣。
準太子妃、中書令的孫女李思婉也在席間,不出意外她可是未來的皇後,各家夫人都想當個“賢内助”,在這女眷的場子替夫君拉攏一二。
紛紛找準時機開口:
“思婉不愧是雲都第一美人,襯得其他姑娘都失色了呢。”
這是為讨好一人不惜得罪所有人的。
“也就是思婉這般出衆的,才配得上我們龍章鳳姿的太子殿下。”
這是不甘落後的。
……
“各位夫人謬贊,思婉當不起。”李思婉羞紅了一張臉,連忙否認,生怕招緻其他姑娘的敵意。
低調地在角落裡端坐的顧緣君轉頭看過去。
隻見她一張小小的瓜子臉,明眸善睐,绯雲遮面,朱唇一點。這誇獎,她當得。
美也就罷了,太子殿下并非淺薄貪色之人,重要的是顧緣君知道她是個善良的姑娘,且真心愛慕殿下,必能處處為他考慮、與他相互扶持,這對半點不能行差踏錯的殿下來說,定是一段美滿的姻緣。
接下來的時間,各家小姐皆不約而同地疏遠了李思婉。
倒不是明面上排擠,畢竟有腦子的都不會去得罪未來的太子妃,但正是掐尖要強的年紀,她們難免因那些夫人的話心有介懷。而且,這雲都中的閨閣小姐,誰又不曾思慕過玉質金相的太子殿下呢?終能與之訂婚的李思婉實在令人嫉妒,所以一時無人與之搭話。
顧緣君看出了李思婉的困窘,緩緩起身整理一下裙擺便走上前去,請她賞看自己做的端午香囊。
李思婉感念她解圍,且聽聞她與太子殿下青梅竹馬、宛如太子親妹,本就有意與她結交,便熱情稱贊。
暗想她這般照拂自己,看來傳言是真,一時對待未來“小姑子”更加熱絡。
長公主見席間熱絡、三五成群,便讓她們自玩去,而自己回轉了玖恩堂,見了前來拜訪祝節的太子。
“姑母近來可好?暈眩之症可有緩解?”
“多虧了你幫我弄來的藥方,我一切都好,玄兒倒是你,看着又瘦了些。”
“姑母莫要擔憂,九曜隻是近來帶伏龍衛做了特訓,是瘦了些,但更結實了。”
長公主低歎,看着這孩子越發沉穩内斂的樣子,哪還有半分小時候活潑開朗的影子?
想當年先皇在時,玄兒這個皇太孫何等的忻忻得意,先皇對他這個十餘歲少年的信任與愛重,甚至遠超當今陛下,更是直言評價他“他日之盛世天子也”。說句大不韪的,若不是先皇因早年戰場上留下的沉疴痼疾而早亡,哪怕再多兩年陽壽,當今陛下估計連龍椅都碰不到。
這其中就有太多的不可說了,比如宮内一直有個未解謎團——先皇身邊的太監宮女,還沒等到先皇入土殉葬的那一天,就已經消失得幹幹、淨淨了。
……
陳九曜從玖恩堂出來便欲直接回太子府處理公務,但走過回環曲折的長廊時,正路過宴客的前廳,被三三兩兩的交談玩笑之聲吸引了目光,轉頭去看。
那邊确是熱鬧非凡,滿園莺莺燕燕,衣飾色彩缤紛,遠遠望去很難不看花了眼,他卻奇異地一眼就看到那個人,大步徑直走過去,帶着不知不覺間滿溢而出的笑容。
“參見太子殿下。”
“參見太子殿下。”
……
昂藏七尺,端方溫雅,玉質金相,眉目如刻。
這一路走過來,不知染紅多少芙蓉面、撥動多少閨秀心。
顧緣君和李思婉聞聲轉頭,便見到這一幕。
對上他含着欣喜的眼神,顧緣君立即錯開了目光,随即起身恭敬行禮:“參見太子殿下。”
李思婉見狀如夢初醒,羞紅着臉亦行了個禮。
陳九曜亦是久夢乍回,回想自己的行為确是不合适,人前若像私下那般相處可能給緣君妹妹招來是非,故并未多說,點點頭便離去了。
“殿下怎麼這就走了?”
“殿下是專門來看一眼未婚妻的罷。”
“李思婉的命怎麼這麼好!”
……
淺夜,成國公府。
疏星挂窗,窗下深閨美人靜坐。
顧緣君和着月光與燭光擺弄着手中盛滿香灰的瓷爐,待炭燃燒至表面發白,便将其埋入香灰之中,再耐心地用香鏟将香灰壓實,塑成山形,以香針居中留氣孔,靜等火溫升至得宜,以小鑷擺上銀葉一片,最後置香其上。
悠悠的香氣緩緩四散開來,若有若無,雅緻非凡。
而隔火熏香的人,便在呼吸吐納間沉靜地嗅着,一動不動。
繁星拿着一張妃色請帖走進來時正瞧見這一幕,不忍打擾,卻又不得不打擾。
“小姐,李姑娘又派人送來了帖子。”
自從端午宴一别,太子殿下的未婚妻李思婉與小姐一見如故,十分熱絡,常常發來邀約,小姐也基本從不拒絕,總是欣然應邀。連“眼不見心不煩”這點最後的暢意都自願舍棄了,她都忍不住心疼小姐。
顧緣君點頭,伸出雙手将信接過來。
李姑娘在帖子中說香積寺的扶桑初綻,熱烈如火,邀請她一同去觀賞遊玩。
但這次隻能拒絕了。
顧緣君左手擎住右手寬袖,提筆回信,言明自己明日要随哥哥出遠門,不能赴約,還請勿怪。
……
次日一早,天光将亮,樹上還沒有幾聲鳥鳴,顧緣君着一襲墨色絹布窄袖男裝,頭發用木簪高高束起,騎着馬和哥哥顧乘風一道來到雲都外的别日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