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費”這個詞,指的是額外給服務人員的一筆小錢。
在大夏,以銀子付費的購買力計量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以銀子本身的“重量”來計算購買力。
這是傳統、老式的做法,一般人都更喜歡以這種方式計算銀子的價值。
還有一種新興的計算方式,官方鑄造上面帶有圖案與數字的扁圓錢币,稱為“銀币”。
“銀币”的價值不取決于它的重量,而是取決于上面的數字,也就是“面額”。
“銀币”的優勢,是隻帶上幾個大面額的錢币,就算是一大筆錢了。
缺點則是,很多人會拒收這種錢。不按重量來計算價值的錢币,總讓很多人感到心裡沒底。
所以,即使是用慣了“銀币”的人,也會随身帶着散碎銀兩,以便交給那些拒收“銀币”隻收“散碎銀兩”的人。
而“散碎銀兩”的存在,就是很方便給小費。也許,很多商家喜歡碎銀的原因也與這件事有關。
雖然日常生活中給小費是合理的,黎芝并不想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
但是,在黎芝看來,秋墨平白無故、唐突地給梨花這筆錢,實在有些莫名其妙。
而且,秋墨對此的态度還無比自然。這樣一來,黎芝也不好說什麼,她隻能認為是“願打願挨”了。
“好,謝謝你。”梨花從秋墨的手中拈起那塊碎銀,便直接放進了自己的口袋裡,說道,“現在一起去吃飯吧。”
梨花帶着秋墨與黎芝,将兩人領到了黎芝昨天沒去的那間大屋子裡。
黎芝這才發現,瓦房裡的這間屋子還真大。
比起昨晚吃飯的那間屋子大多了,可以同時放五六張桌子。
在偏僻的“大輝山”,這樣的規模,簡直可以辦一場小型的酒席了吧?
(但是,人如果再多一些的話,就隻能在露天擺桌椅了。)
黎芝莫名地想到了這個可能性。
在這間大屋子之中,梨花把黎芝與秋墨,引領到了不同的桌子上。
秋墨一人占用一個桌子,黎芝則和梨花共用一張桌子。
這場面真讓人有些尴尬,看起來就像在孤立秋墨一樣。
如果僅僅到這裡的話,如此看來還算正常。
梨花把飯菜端上來的時候,黎芝才明白秋墨是被坑了。
原來,今天的午餐菜色,是一種炖煮得非常爛熟的燴菜。
根據黎芝的觀察分析,這種燴菜的主要配料,應該包括但不限于土豆、洋蔥、西紅柿和胡蘿蔔,點綴的配菜,則是辣椒絲、蔥、姜、蒜。
由于點綴的配菜是最後快起鍋的時候放的,顔色和本味都沒怎麼變。
但主要的那幾樣配菜,無論是土豆、洋蔥、西紅柿還是胡蘿蔔,都已經炖煮到了一碰就碎、近乎融化的程度。
這樣軟爛的質感,使得這種菜看起來與其說是炖菜,不如說是一鍋醬料。
而且,這種菜雖然幾乎完全由蔬菜與水分組成,但調料的味道卻非常重。
調味實在有點兒鹹了。雖然不是忍受不了的鹹度,但還是有點兒鹹。
除了鹹味之外,這道菜還有一種奇特的調料香味。
對此,黎芝很難以描述形容,隻覺得接近藥味,卻又帶有獨特的濃香,很是誘人。
所以,這道菜根本就是用來拌飯用的醬汁吧。
秋墨買的那一大碗醬汁,要拌多少米飯才能吃完?黎芝想想就覺得無奈了。
看到這一幕,黎芝甚至有心想問問梨花為什麼要這麼欺騙秋墨了。
但是,還沒開口就又忍住了。黎芝冷靜下來的時候,就總覺得這種話不該問出口比較好。
心裡有很多話,但無人可以商讨的話,也就隻能憋在心裡了。
于是,黎芝隻能無奈地埋頭吃着這種奇怪的燴菜。
“這道菜叫什麼啊?”吃着吃着,黎芝越想越在意,她說道,“這道菜裡似乎放了一種特别的香料,非常奇異,是什麼香料,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