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秋水長天亂紅顔(原版) > 第46章 番外一 姑蘇之疫

第46章 番外一 姑蘇之疫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明洪武十二年春,姑蘇瘟疫大作,病者無名肺隐痛,少頃咳血,不日亡,偶觸其氣者必死,故阖門而殪、覆族而喪時有發生。朝廷主令太醫師、吏目、醫士數十人前往蘇州安濟館協助救治,然收效甚微。眼見疫情肆長,勢殃周鄰,太醫院正使黃中聯合蘇州知府陳安、市舶司使、巡檢司使等上書天聽,決意即日封城控疾……

不日,蘇城已籠罩在白茫瘟疫中,人人自危,家家驚慌。正是惶惶難熬之際,寒山寺奉命主辦三日水陸法會消災解難、誦經祈福。法會次日,主持向慧大和尚卻遲遲未到場。衆僧尋至屋中,見其卧床不起,俱驚,喚了許久才得回應。向慧醒來第一件事,便是匆匆取筆寫下“西郊上塘,楓橋北往”八字。衆人疑惑不解,大師解釋道:“方才菩薩托夢指點迷津,道按此八字真言可訪得良醫解燃眉之急。”

事關蘇城生死存亡,負責協助操持法會的官員不敢大意,因上報知府陳安與主事太醫黃中。那二位聞知尤為重視,後者更是立馬攜醫吏五人,蒙了口罩親自探訪。衆人趕至西郊上塘,登橋北行尋醫,至掌燈時分一無所獲。正是大失所望,折返橋頭之際,偶見北面不遠處有人挂起燈籠。那燈火雖弱,在這無邊暗夜裡卻極其耀眼。衆吏驚異,相繼落橋沿光而行,七彎八拐地走進一條僻靜巷子裡,見着一名不見經傳的小小醫館,牌字“素心”,入内拜謁,方知館醫竟是一名女子,年方二八,師承前太醫院院正陳隅。

黃中見是昔日同袍高徒,又聞館匾乃陳隅親自題字,已料此女醫術不凡,交談一陣,見醫女對岐黃之術應對如流、疑難雜症見解獨到,因道出菩薩托夢高僧一事,詢其可有解疫之藥。醫女先是啞然失笑,繼略一思忖,稱日前确有研思,未及驗證,不敢擅自獻方。黃中再三求之,醫女見其誠懇,方取筆寫道:羅勒數兩,文火慢炖一刻服下。若以金罂、三葉草、坤草佐之,尤善。衆醫吏見此中不過些活氣通血青草賤藥,皆暗裡遲疑,隻眼下已别無他法,唯道了謝,匆匆折返安濟館依那方子熬藥與一重患服下。

奇的是,次日醒來那人已不再咳血,又二日,肺部痛感全消,七日下來竟霍然痊愈。衆醫喜不自勝,忙上報知府,将此方大肆推廣。不逾半月,蘇城疫情得以大大緩解,那神佛托夢于高僧一事,也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前往上塘求醫者登時絡繹不絕。有老一輩人看了醫館名号,又見過館醫,回來喜得渾身發抖,與一衆族親說道:“是素心!素心回來了啊!大夥有救啦!”

衆人疑惑不解,詢素心是何許人也。族中有長者聞之一笑,解說道:“數十年前,咱們蘇州出的一位‘明’姓醫女,師從杭城名醫大家朱丹溪,懸壺多年,治愈病數可以萬計。有傳當時市舶司使常淨忽得病重,府醫會診無果,不敢下藥,便請明素心上府來查。那常淨隻服其藥二日便霍然而愈,後頭更寫了“巾帼聖手”字匾贈之。當其時,蘇州城中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對她另眼看待。”

“隻此女醫路頗順,情路卻甚坎坷,因着是家中獨苗,早年招了個上門夫婿。沒幾年,那人卻同外室跑了!素心因此郁郁寡歡,後來更是離了蘇州,客死異鄉……”

衆人聽得一頭霧水,因問:“十七叔公,不對呀,七叔公剛還說素心大夫回來了,您怎又說她已經死了呢?”

長者淡然一笑,抿了口茶,不緊不慢道:“哪裡還有甚麼素心大夫?上塘醫館裡那位我見過,舉手投足是頗有素心當年風範,據聞是其孫女,閨字‘茏軒’,四鄉六裡都喚她小名——茏兒!”

……

閑話休絮,說書要緊。且說那僻靜的小巷醫館,因着高僧托夢與明素心的傳說,求醫者與日倍增。醫館不得不臨時請來十幾位西郊鄉鄰日以繼夜幫手照顧病患。隻那患者是一個接一個好起來,醫女卻因勞累過度突然倒下。家中父母聞訊欲趕來,卻為兄嫂以“醫館病患諸多,小心傳染”為由攔阻。前太醫師陳隅身體抱恙,聞愛徒病倒,也差着自家少子、今蘇州知府陳安代為探望。太醫黃中更親自到訪與她診脈開方。幾日下來,醫女才漸漸有了起色……

那夜,館内的小藥師水兒姑娘才打發完前來探病的一幹熱心鄉鄰,折返屋中,見主子虛弱依坐床緣望着窗前一盆羅勒發呆,暗裡搖了搖頭,又近前苦口婆心勸道:“小姐,黃院正說您身子虛,囑咐千萬多休息,不可用神過度,您還是躺下歇寝吧。”

憶晗隻掏出金絲手絹,捂嘴輕咳了幾句,又盯着羅勒,并無回話,思緒也不由自主得飄回三年多前……

那時,為博一個與公主長相厮守的正經名分,她回了蘇州心無旁骛追随陳隅鑽研醫道。因着早年在千尋山采藥,對百草屬性了如指掌,加之穎悟絕倫、刻苦用功,習醫三月,便已熟讀《黃帝内經》與《傷寒雜病論》,不愈半年,又将《本經》爛背于心,一年下來已能與患開方用藥。陳隅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常與人誇贊。

轉眼春去冬來,朝廷舉醫日子離近,陳隅知一紙保舉上去,憶晗必可返京,隻那醫術研習也要中斷。他素惜憶晗之才,覺如此倉促推她上階,無異石藏良玉,因詢其是否願将保舉推緩,留在姑蘇繼續深造。憶晗自習醫以來,深覺岐黃精深莫測,尤恐習藝未精,日後難以侍奉公主周全,今得恩師挽留,自是欣然應許,故修書一封,托陳安轉與欣雲道明原委。

此後二年,憶晗經陳隅用心點撥,醫術與日精湛。一日師徒二人庭中漫行,陳隅感慨道:“行醫之人,必要讀萬卷書以精究方術。你如今萬卷醫書已熟讀于心,開方用藥甚是獨到。為師再無可以傳授的,你可以出師了!隻咱醫道初心,是上療君親之疾,下救貧賤之厄。今離朝廷舉醫尚有數月,你既有心濟世,何不趁此閑暇立館行善?于日後進京療君親疾也大有裨益不是?”

憶晗心中隐隐觸動,原她在陳隅醫館見習時,遇了諸多貧賤疾苦,早生恻隐,遺憾自己空懷醫術,未得扶貧解難,有違醫心,今恩師開口,自有應承之意,卻又顧忌自己一介女流,公然開館有違禮俗,或遭鄉鄰非議。陳隅得知,撚須笑道:“這有什麼?尊祖昔年不也開館行醫?正經濟世,何懼流言?”憶晗一想也是,便欣然答應。陳隅遂讓陳安幫手打點,于上塘偏僻處盤了間小四合院,并親自題了“素心醫館”四字贈之。

憶晗果然不負恩師所望,效仿祖母,秉承醫道。隻她一日日地做事,也一日日地生出留待姑蘇的念頭。倒不是流連故裡,隻因這天底下需要醫治的貧苦人家甚多,舍之而去,于心不忍。偏此二年中,公主隔三差五遣信,素箋承付殷殷相思、綿綿情意,使她左右徘徊,甚至生出些“若殿下能随我隐居姑蘇就好”的念頭來。一日鼓起勇氣回信,先言明思念,又請公主寬限時日,待她了結手頭上幾樁要害病例再行折返。可信寄出後,卻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憶晗這下心中焦急,私裡趕了回京,熟料偌大的公主府連日數門緊閉,管事的也易了一傅性太監,那人年紀較先公主府總管葉棠笙略大,口口聲聲稱公主身體抱恙,不見任何人,因遣她回去。

憶晗幾次送禮托人入府通傳無果,以為公主惱自己一再推緩保舉之事、不願相見,又知燕王早已就番,羽軒、青蘅,還有敬思、啟絮也随駕而去,求助無門,隻好折返姑蘇,想着待公主氣消再行解釋。熟料往後數月裡,公主竟如人間蒸發一般,再無音訊……

那陣子憶晗心情極其失落,隻一有閑暇,還是帶着水兒去城郊寒山寺替公主齋戒祈福。水兒生性好耍,愛跑山間遊玩,一日不慎為異物咬傷,憶晗忙就地采了些羅勒與她敷上,又熬了幾貼羅勒水讓她喝下。丫頭素不喜那青草魚腥氣味,勉為其難咽了幾口,便說什麼也不肯依了。憶晗見還剩大半鍋,倒了可惜,便取了碗,自己喝了些,餘下分與寺中師父們飲去。

翌日下山,偶見滿街病患,主仆倆大吃一驚,打聽才知蘇州這幾日害起瘟疫,尋常人聞患者之氣都會被傳染。隻奇得是,她二人一路回來,竟安然無恙。憶晗尋思一番,知必是羅勒起的藥效,因與上門求醫者一俱開了藥方。隻她到底是新醫,一無名望,二又年紀輕,還因着是個女子,信者寥寥無幾,恩師陳隅此時抱恙無力相助,安濟館更不會信此旁門左方,藥方推行甚為艱難,無奈之下心生一計,私下約了陳安一道去寒山寺,尋那德高望重的向慧禅師具體參詳,終以一計“菩薩托夢”使得信衆上門、官府重視,藥方這才得已迅速推廣……

隻如今控疫漸自情勢大好,自己卻病倒在床,身邊除了水兒,竟無一人貼身服侍,不免生了些凄楚情愫,又望着窗上那盆山間采來的羅勒,想起昔年被蛇咬傷,公主正是用此藥替她上敷,細心周到照顧人的一幕幕不由自主盤旋腦海……人在病中,最是脆弱,饒是她尋常再怎麼抑制思念,此刻也不由得悲從中來,再難冷靜自持了——殿下,您當真氣惱,不肯再與我相見了嗎?

也在此刻,她終于明白:原到頭來,自己心裡記挂的隻有她。自己學醫初心并非為了什麼懸壺濟世,隻是為了她。卻緣何如今本末倒置,救了千萬人,唯獨舍了她、負了她呢?因止不住潸然淚下。

水兒見狀也是心疼得了不得,便勸主子喝了藥,又好說歹說,才勉強讓她躺下歇息。

花開兩地,各表一枝。且說那前二月初,京中有傳公主自出了禁地,病情大有好轉。沒過多久,皇帝果真下令解除長天别墅禁衛。衆醫官擔心公主病情反複,央及内宮,紛紛上書請求讓其留宮外療養直至康複。帝後一為穩人心,二為讓欣雲順理成章褪去病名,因順勢替她張羅公主府第,不日又行冊封。

照先例,公主一旦正式受封,婚事立需提上議程。隻皇帝幾番暗示下來,群臣都忌諱公主惡疾複發,生怕禍及家人,又風聞公主八字過硬,命犯天煞,故愈發相互推诿。

時年右相因功升任左相,毛骧也跟着雞犬升天,聞得皇帝有意選婿,便得意忘形推薦道:“臣聞劉基次子劉璟年歲與公主相仿,才貌上佳,最是般配不過,陛下何不招其為驸馬呢?”

皇帝知他與劉基父子素來不對付,又知朝野中無不忌諱公主重症,今他來牽線,倘或公主過門,劉璟有個好歹,自己豈不成了那被人借刀的?因起了戒心,便不再提此事。

欣雲再逃婚劫,也是慶幸,又得劉璟密報,稱先生生前各處舊部現已歸服,日後衆人聽憑主上号令行事,因一掃陰郁,與憶晗書。怎奈憶晗學醫正忙,許久才複,信中每每寥寥數字,不過叮囑自己照顧身子雲雲。幾番下來,欣雲也是恐生情變,坐立不安。又一日得憶晗信,喜出望外展開一看,除了前面兩句思念的話,便是一堆懇求推緩保舉的措辭,因大失所望,暗裡跑去蘇州想一探究竟,無奈沿途撞見一人落水,将之救下後治療數日,耽誤行程,悻悻折返。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