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楊彥宇就認清并接受了自己的性向。可能是緣于他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長大,家庭氛圍很好,父母的人生觀也很遼闊,不管是對别人還是對自己,總是抱着一種探索的精神和開放的态度,因此楊彥宇沒有在這件事兒吃過太多苦。
初中的某個很普通的傍晚,楊彥宇對父母訴說着自己關于性向的疑惑和煩惱,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不正常,怎麼好像和别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父母擁抱了他,表示很抱歉沒能早點注意到他最近的反常,把對他能主動來分享感到欣慰。那一晚,一家三口很認真地促膝長談。父母告訴他,感情是流動的,人的想法也是和人生一起成長變化的。如果真的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勇敢地跟随自己的内心,心會告訴你答案。他們還叮囑兒子,如果有感到好奇的事情或者有想要傾訴的感覺,不用害怕、不用隐藏,可以放心地和父母溝通,當然,同時也要學會适度保護自己。直到多年以後,楊彥宇聽過、看過很多其他人出櫃的慘烈,才明白自己是多麼幸運,有一對多麼愛自己的父母,有一個多麼溫暖的家庭。
那時候高中男生上課學習之餘,除了打籃球,也沒有其它有意思的活動。哦不對,還有一個搞對象。但是楊彥宇隻是有點憨,并不是真的傻,一方面學業當前,另一方面男男、男女有别,所以說來說去,打籃球就還是楊彥宇唯一的課外活動。
楊彥宇上學晚,加上小時候跟随父母輾轉于不同城市,所以他18歲的時候才剛念高二。高二下學期,來了一名實習籃球教練。說是教練,其實也不過才剛大學畢業,隻比楊彥宇大3歲。每天上午十點,有半個小時的大課間,一群少年就這麼沖向籃球場,揮灑着青春的汗水。教練自己還是個大孩子,自然跟這群小屁孩熟得很快,經常下午吃完飯之後和學生們約着一起打球。
那天下午,跑着跑着的楊彥宇突然覺得吸氣的時候有些難受,好像呼吸不上來,而且胸口像有針在刺一樣疼,他以為是跑猛了,忍耐了一會兒,放慢速度又跑了一節,結果接過一個教練傳過來的球之後,眼前一黑直接暈過去了,倒地之前他似乎還聽見周圍的吸氣聲和驚叫聲。
在醫院醒來的時候,父親已經在身邊了,站在旁邊的還有籃球教練。
父親安慰着楊彥宇:“胸口還疼嗎?”
楊彥宇深吸了一口氣,之前那種刺痛感沒有那麼強烈了,他搖了搖頭。自己這是怎麼了?在他的認知裡,暈倒這種事情和向來活蹦亂跳的自己應該是毫無關聯才對。不會是得了什麼奇奇怪怪的病吧?
父親似乎看出了少年眼中的害怕,摸了摸他的腦袋,說道:“别怕,在這裡休息休息就好了。氣胸不是什麼疑難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