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栩的計劃并不複雜。
說到底,這場逃跑計劃最需要克服的難點隻有兩個:
1.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進入逃生通道,并離開這裡
2.在不引人矚目,并減少沖突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安排最多人逃生
祭品們居住的地方位于山洞盡頭,和道童們所居住的房舍有着步行五分鐘左右的路程。這點距離用奔跑的方式,不到一分鐘就能夠到達,卻足夠阻隔聲音的傳播。
林栩最初想得很簡單,那時候他還無法确定自己與山洞外的距離,唯一的思路便是用炸·彈炸毀山洞,讓落下的石塊阻攔道路,從而為自己與夥伴争取足夠多的逃跑時間。
但這個計劃過分粗糙,不确定性極大。林栩從未使用過炸·彈,也無法确定自己使用的份量是否會連自己與同伴們都一并傷害。
在确定居住的山洞與養殖區靠近後,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林栩曾觀察過,山洞頂部存在着大量鐘乳石。他的化學知識雖然早就扔給了高中老師,但“鐘乳石主要由碳酸鈣組成”這種基礎知識還是知道的。既然是碳酸鈣,完全可以擯棄炸·彈,選擇鹽酸、硫酸之類高腐蝕性的化學藥劑挖掘。
哪怕隻有林栩四人參與,一晚上時間也足夠他們挖開山洞,進入養殖區。
養殖區和房舍同樣保持着三分鐘左右的路程,隻要蠪蚳不吵鬧,不将道童們引來,夜晚就是絕對的安全時間。
想要讓蠪蚳睡死,直接找獸醫專業的同學開點麻醉劑就行。既然之前道童們讓他們打掃養殖區,必然會讓他們去第二次,找個機會把藥混入飼料裡就行。硫酸鹽酸之類的化學藥劑甚至都不需要讓舍友從異世界帶給他,學校的化學室應有盡有。挖掘道具就更不用說,都是能夠輕易在學校獲得的工具。
至于第二個問題,随着人數的銳減,困難程度大幅度下降。如今山洞中一共隻剩下九人,林栩、墨竹、何苗苗與喬木四人已占據了剩餘幸存者将近一半的數量,白天被帶走的五個祭品也讓剩餘的人有了一定的危險感,不再像之前如此傻白甜,相信被帶走後隻有好事。
這幾天林栩一直有在悄悄關注着他們,這些人中并沒有性格刁鑽的存在,看着一個比一個淳樸、老實,年紀也都不算太大,基本保持在十幾歲到三十幾歲的範圍。除非吃飯時着急了點,大部分時候都跟個悶葫蘆似的,自己縮在角落,既不和人大聲交談,也不過分關注别人的動态。
因此,林栩四人這兩天的抱團與商量才沒有引人注目。
像這樣的人,林栩雖然無法确定他們絕對沒有害人的心理,但可以保證,“活着”是他們的第一目的。
隻要将自己看見的事情告訴他們,這些人一定會做出選擇。相信也好懷疑也罷,這些都不重要。人是有從衆心理的,所謂“三人成虎”,四個人足夠讓林栩帶起節奏,動搖這些人留在這裡的想法。
而想法隻要動搖,一切便足夠了。這意味着剩下的人比起告密,更容易選擇觀望。一旦觀望,他們加入自己的隊伍隻是必然結果——萬一林栩等人成功逃跑,剩下的人并不會因為他們的留下而獲得嘉獎,反而會因此受到懲罰。
這是很簡單的邏輯問題,并不需要林栩特意和他們說明利弊關系。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肖恩·阿克爾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理論:20秒啟動法則。
簡單來說,如果做一件事需要的啟動能量大于20秒,那麼這件事就很難啟動。如果啟動能量小于20秒,做起來就很容易。
也就是說,人類的沖動隻會保持“二十秒”。
挖掘山洞的确需要不少時間,但從挖開的洞口走出,二十秒綽綽有餘。
這份沖動足夠讓觀望的人跟随自己離開山洞,接下來,隻要他們能确定打頭陣的林栩隊友能夠安全逃離懸崖,并發送信号,便足夠讓他們不安的心落地,跟随自己逃跑。
當然,一旦出現意外,林栩也不是沒有應對方案。
首先,為了确保每一個人能夠順利離開,林栩直接将自己放在了殿後的位置。吃飽喝足還被蟲卵加強了身體素質的他,萬一遇到有人臨時叛變想要找道童告狀,也能夠迅速将對方制服。
除此之外,他們居住的山洞,挖掘出的洞口,以及養殖區唯一的大門處,林栩都會安裝炸·彈,槍更是時刻不會離手。
作為對蟲卵的回報,周輝給林栩帶來的都是擁有定時裝置的土制炸·彈,雖然威力比起真正的C4要小了一些,卻可以遠程遙控爆炸。若是道童們發現他們的逃跑,這些炸·彈足夠拖延一定的時間。
這件事最大的難點,隻有林栩必須下定決心——一旦按下按鈕,必然會出現傷亡。
和平的世界讓林栩獲得了一個相對正常的三觀,以及對他人的共情能力,卻也讓林栩很容易因為“善良”在關鍵時刻束手束腳,讓自己下手的動作出現一瞬的遲疑。
像這樣危險的時刻,任何一秒的停頓都很可能讓事态逆轉,造成夥伴們的傷亡。
殺·人什麼的...我從小到大連隻雞也沒殺過啊。
林栩苦笑一聲,心道。
微涼的皮膚忽而與林栩的手觸碰,随後緊緊握住。
林栩愣了一下,側過頭——墨竹不知何時已經蘇醒,睜大眼睛看着他,黑色的雙瞳中沒有任何情緒,幹淨而天真,讓林栩忍不住想起小時候養過的小狗,總是睜着一雙濕漉漉地眼睛專注看着他,仿佛自己就是他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