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49年,戚國入關方滿一甲子,内正值太子之争,外尚有番邦作亂,國運艱難。
戚國以七為吉數,凡與七相關皆為吉祥,定可得天庇佑,保戚國鐵箍一統,福壽綿延。
今日朝堂之上,衆人神情肅穆。
戚帝:“平日一個一個的,不很是能争辯的嗎?為何事到如今,衆位愛卿皆默不作聲啊?”
戚國皇帝暴怒,番邦大狄近日屢屢侵犯,一直吵嚷着要開關,美其名曰與戚國子民互通有無,實則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大狄如今可汗易主之際,顯然這個新可汗和他的父王不同,并不主和,可汗上任邊關便屢出事端,以至于戚帝此刻焦頭爛額。
“陛下,”到底還是宰相站了出來:“老臣以為,此時大狄主張來使相商,異心已是顯而易見,我戚國若是退讓,定會叫賊人更加猖獗啊陛下。”
戚帝怒極反笑,扔了奏疏:“宰相說得好啊。”孩提皆知的廢話,半句有用的沒有。
宰相一抖,跪倒在地,一行人跟着跪倒一片:“陛下息怒!”
生怕這把火燒到自己身上。
戚帝:“皇兒們有何見解?”
“兒臣以為,眼下當務之急,當加強邊關防守。”大皇子紀沖說道。
治标不治本。
二皇子紀遠抱拳上前:“父皇,不若行緩兵之計,拖一拖,當下先為我大戚屯田買馬。”
錢從何處出啊?
紀恙咳了兩聲:“啟禀父皇,兒臣以為,我大戚可出使大狄,去見一見那新可汗,一探虛實,以退為進。”
下面有人點頭附和:“老臣附議,臣以為八皇子所言我國派出使者之策可行。”
戚帝點點頭,多少欣慰一些。
行不行得通另說,好歹比這幫不中用的老臣強多了,若皇子們肯勤加思慮,大戚仍是繁榮有望。
精明如戚帝,如何看不出老臣們并非真的昏聩,隻是皆有自己的算計,誰也不想在這個關頭槍打出頭鳥,便都按下了自己的見解,佯裝昏庸。
戚帝:“那依着衆位愛卿的意思,誰去呢?”
四下無人說話。
八皇子剛要上表,便見戚帝倏地眉頭一皺:“五皇子呢?”
五皇子身邊的小太監從後面站出來,顫顫巍巍:“啟禀陛下,五殿下昨夜研習功課太晚……還沒醒……”
“混賬!”戚帝的茶盞飛了出去。
衆人心照不宣,都知道小太監說的“研習功課”實際上是什麼。
五皇子紀迎,是端妃所生。
端妃容貌秀美,端莊娴靜,是當年盛傳一等一的世家閨秀。
紀迎卻是連這性情半分都未繼承到,終日醉心于聲色犬馬,混沌度日。
剛好一些的心境又氣得發抖,偏生端妃娘家是端國公,端國公乃是戚國一大柱國,本就近晚年才得端妃一女,因此愛屋及烏,獨獨寵愛紀迎這個外孫,常常是連戚帝也敢威脅,如今寵成這般模樣,搞得戚帝脾氣難上難下,時常心焦,想他紀氏子孫一門龍鳳,怎就單出這麼個混賬東西。
戚帝:“福壽,今日是彥行的歸期?”
“回禀陛下,七皇子正是今日歸來。”大太監音色沉穩答道。
“——七皇子到!”
紀邀一襲黑色大氅,疾步邁向宣政殿。跨過大殿門的時候,他感到一時目眩,有些不知名的畫面掠過,暫掃心頭疑慮,不動聲色站定。
“拜見陛下。”
今日是紀彥行為生母嘉元皇貴妃守孝歸來之日。嘉元皇貴妃因病玉隕十年,冥誕之日七皇子紀邀奏請聖上,前往皇陵為生母守陵。
母賢子孝,沒有不允之禮,七皇子獨自這一去,便是一月未歸。
紀彥行今日心情十分不好。
母妃逝世那年送他的生辰禮物,一對九彩琉璃杯,突然少了一隻。他一直悉心放好,小心保存,卻不知為何不翼而飛。
弄丢了最為珍視的禮物,連走路的步伐都帶着煞氣。
原本戚帝與嘉貴妃算得上是兩情相悅,願得一心,然母妃生病時與戚帝大吵一架,兩人怄着氣誰也不理誰,死前最後一個願望是見戚帝一面,然父皇那日醉酒,宿在一小答應處,任他如何叩門,宮門也不開,母親算得上是含恨而終。自母妃死後,戚帝消沉了一段時日,一怒之下杖斃了那位答應,嘉貴妃亦是追封了嘉元皇貴妃。
但自那以後,他與戚帝關系一直不好,不肯喊父皇,不肯稱兒臣,簡直是把“形同陌路”四個字寫在了宣政殿上,算得上是世人皆知的皇家密辛。
“彥行。”彥行是紀邀的表字,以往二十弱冠,但戚國男子十八取字,女子許嫁取字,但紀邀的字,是他出生之時戚帝便起的,原本寫作“雁行”,雁者,五常俱全,雁有仁心,更有情誼,兩雁相配,至死忠貞,他與嘉貴妃的皇兒誕生之時,迎接孩子的全是父母之間與對他的滿滿愛意。
紀彥行在母妃去世後,便自作主張改作“彥行”,彼其之子,邦之彥兮,國家賢良,他必定要成為不負母妃期望之人。
看到這個兒子,他總是忍不住心疼,到底是他對他不起,他們母子,本不該如此。
他有一同胞親妹,名紀明月,戚國三公主,是最受寵愛的公主,戚帝仿佛将對他母妃的愛全轉嫁給了紀明月,要星星不給月亮,一貫是随她高興的。
紀彥行也十分寶貝這個妹妹,母妃去後,他們二人便是嫡親的親人,紀明月被寵得平日裡實在不像個公主的樣子,好在隻是刁蠻任性了些,并未行出格之事,宮人們倒是喜歡這個不拘束的主子。
皇家之争向來如此,誰受寵愛,那下面人定然是要一邊倒的。
戚國以七為尊,七皇子和八皇子隻差一刻鐘,柔夫人因着生八皇子丢了性命,八皇子也遺傳了母妃體弱,時長纏綿病榻。
當年朝臣心照不宣,若非當時戚帝尚且十分年輕,七皇子原本生下來就該是太子。
正是呢,八字生辰占盡了好處,生而早慧,樣樣出色,就理所應當順應天命成為太子。
戚國并不講究立長立嫡,但且不論八皇子出身低微,單是他雖有才幹,但身染頑疾這一點就注定難當大任。
大皇子皇後所出,但行事單純,陛下曾經明言大皇子無國君之質,他卻也不生氣,還言道無論哪位兄弟成為帝王他都将盡力輔佐,忠厚老實。
至于五皇子,哎,不說也罷,爛泥一灘,破瓦一塊,扶不上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