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秉心認為現在的情況非常糟糕,暫且不論新出現的濃稠的霧氣一點不剩地吞噬了周遭聲音,完全無法溝通。
即使是已經适應了一段時間,在此時加重的霧氣裡,别說尋找前行的方向或者跟同伴說話了,連自己的肩膀以下都看不清。
可謂是伸手隻見胳膊了。
這樣下去不行,方秉心望着眼前撲過來的水霧,肉眼不可見到的細小水珠在她的鏡片留下了痕迹。
先想辦法解決能見度吧,一直在原地待着也不是個辦法。
霧的本質是細微的水分子在空氣裡聚集,霧氣就是液态水汽。
起霧的原理是空氣中水分子濃度過高,或許夏老師還添加了風魔法控制着刮風控制着水汽形成久處不散的霧。
如果找到規律,用同樣的方法,水加風元素的魔法,或許可以反制?
旁邊的的仇肅雲吉似乎有所動作,但隔着霧氣聽不到聲音,也看不真切,無法判斷她們具體在做什麼。
方秉心閉上眼,過分安靜的場景倒是方便了她沉下心來觀察霧裡水分子的動向規律。
水分子在空氣中無規則躍動、撞擊、融合,不明分子和微量的風元素夾雜其中,給水分子的行進動向增添了更多的随機。
在觀察時方秉心試探着去控制空氣中的水分子,但很明顯感受到受人所控,并非自然存在的元素,以她現在的實力沒辦法搶奪控制權,方秉心果斷放棄。
時間很快過去,但她仍然未找到一絲可以反向突破的規律。
四散飄搖的水分子充斥着方秉心的感官,方秉心收回了感知。
與從前找離得遠些的泥巴模型四周風場規律不同,因着當下身處其中,受到了影響,加之霧氣的範圍太廣,方秉心察覺自己的精力在飛速消耗。
若按照這個速度,等她精氣神都耗盡了,也不一定能找到規律,反向破除霧氣的籠罩。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空氣裡除了水分子和風元素,還有一種不明分子的存在,有點像灰塵、沙礫之類的。
方秉心蓦然想起了曾經在新聞裡報道過的極少出現的霧霾天氣。
空氣中的顆粒物附着在水分子上,嚴重影響了能見度,倒是和現在的情況有些類似。
不過她從未親身經曆過,現在才發現也是情理之中。
霧霾的治理方法有哪些?方秉心一時隻能記起種樹、提高綠化覆蓋率,提前防治。
可問題是,她們現在便在植被茂密的樹林當中。
排除。
水汽愈發重了,鏡片被打濕,方秉心取下眼鏡,随意擦了一下眼鏡上的水。
對了,好像下雨之後霧霾情況會有所緩解?
并且要大雨,如果是蒙蒙細雨反而會加重。
方秉心尋找着空氣中能控制的水元素,試圖來一場大雨沖刷天地。
但很快,她放棄了。
樹林裡所有的水元素都被操控着,融入了這場霧,壓根找不到一點能操控的水元素,遑論降雨這種需要驅使大量水元素的魔法。
長歎一口氣,方秉心抓了抓頭發,被霧氣沾濕的發絲有幾縷貼上手指,又很快随着重力下落回原位。
五指張開放至眼前,頭發短暫粘着肌膚的觸感讓方秉心陷入沉思。
緊接着,方秉心從魔方項鍊裡拿出了眼書和筆,翻到打草稿的部分,撕下一張嶄新的空白紙,蹲下,合上眼書作為墊闆,在紙上奮筆疾書。
方秉心想起了一種方法。
靜電除塵。
可惜她還未感知到雷元素,隻能讓别人試試,無法說話溝通,那暫時用紙筆替代一下。
不過要寫清楚,先不論這個嘗試是否能成功,在有水的情況下使用雷系魔法一定要注意安全,别觸電了。
空氣中的不明分子是否附帶電荷,用雷系魔法創造相反電極是否可行,這些隻能寫紙上讓其餘三人回答嘗試了。
寫完之後,觸碰手臂将紙筆傳遞,三個模糊的人影都蹲了下來。
靜靜等待良久,傳回方秉心手裡的紙上多了幾段文字。
飄逸的字體:
我覺得可以一試。
水汽充足比如雨天正是雷元素旺盛的時候,以前倒是沒聽說過雨天要小心使用雷元素的,不過你提醒了我們會小心的。空氣裡的不明物我也感知到了,但你說的正電荷負電荷,這概念太抽象了,我分不清。
瘦長的字體:
好新奇的角度,我也贊同試試。
看見你說的這些,再去仔細分辨,不明分子上确實有兩種與雷元素相近的存在,差不多六四分,應該不用我們分得清,隻要用相反的“電荷”就行吧?
端正的字體:
支持你的想法。
我有個提議,範圍不需要太廣,說不準成功後視野恢複正常的時間能維持多久,如果霧氣一直持續存在,我們在找出口的過程中也需要輪流保持四周的清晰。
方秉心提筆寫下回答,紙又轉了幾圈,确保沒有問題了,才停下開始嘗試。
仇肅在手裡凝聚起雷元素,按照方秉心說的,不用激烈的雷電,而用溫和相對靜止的正負電荷,并且很快脫手将這些安置在幹枯的木頭當中。
附着在水汽裡的顆粒物,在木頭經過時,有部分因為帶起的風慣性避開,還有大部分在木頭的路徑當中被捕獲,連帶着水汽也凝固在木頭上。
三人揮舞着木頭,方秉心站着觀察霧氣的情況,腦子裡也沒閑着。
如果沒意外的話,應該是可以成功驅散些霧氣,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聲音了。
雖然也可以用紙筆傳遞信息,但總是不夠快,更何況如果長期處在沒有聲音的環境中,人的精神會受到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