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安還有太常寺少卿的俸祿
祿米:每年400石。
俸錢:每月50兩。
職田:職田7頃,按每畝收六升的租率出佃,一年可得420石糧食。
我朝禁止官員經商,若是家族子弟也不善經營,那麼整個大家族就全靠這些田産莊子收租養活。
反正淩安每個月的俸銀支撐整個國公府的開銷有點夠嗆,都得靠職田補貼。
他擔任的官職也不是什麼厲害的實權部門,估計能撈的油水也有限。
這次淩安送淩蕤去國子監讀書,淩蕤感受到淩安這個大家長對族中子弟的安排培養算是傾心周到。
他給淩蕤的老師們備的禮都挺厚的。
雖然因着張氏嫁妝一事,淩蕤對蔣氏對大房沒什麼好感,但是自己無憂無慮,學文習武好好長大了大房也算庇佑了。
她不會去怨恨也不會去感恩,某種意義上淩安發展了,她也大樹底下好乘涼。
太學根據學段分為甲乙丙丁戊班。
淩蕤安排在戊班,戊班學生一百多個,基本上是大班教學。
這裡的學生不是按年齡分的班,是按照學識程度分班,學的快的,十五歲進甲班的也有,學的慢的二十多歲還在戊班也多的是。
學的内容也都是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六藝。
這裡的學生衣着都是統一的,從服裝上看不出高低貴賤。
每堂課都有學正學錄監丞巡堂,無故曠課五次以上的監生開除清退;平時的課堂表現和考試成績分優良差三等,連續三次評為末等開除清退;在國子監裡頂撞老師毆打同學發現一次開除清退。
淩蕤心想,還是古代學校好,師道尊嚴杠杠滴!這樣一來搞校園霸淩的都少了,要是校外霸淩,那也管不着了。
畢竟哪朝哪代都是權貴的天下,隻有學校才能短暫的把不同階層的學子聚合在一起。